一种综合管廊缆线支架承载力试验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593915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4 21: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综合管廊缆线支架承载力试验方法,属于工程检测领域,综合管廊缆线支架承载力试验方法包括加荷系统装配步骤、变形测量系统装配步骤以及逐级加荷试验步骤,加荷系统装配步骤用以进行加荷试验,变形测量系统装配步骤用以测量缆线支架各加荷试验阶段的变形量,逐级加荷试验步骤对各级荷载及其对应的变形位移量进行数据测量记录。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综合管廊缆线支架承载力试验方法,使相关从业人员通过本试验方法便于实现综合管廊内缆线支架的承载力试验,满足分级加荷和持续加荷等不同试验条件的要求,且试验装置具有拆装简便、移动方便、操作规范、数据精度高以及安全可靠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综合管廊缆线支架承载力试验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工程检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综合管廊缆线支架承载力试验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国家社会经济及由此推动的市政建设的飞速发展,城市综合管廊工程越来越多。综合管廊顾名思义就是将各种市政管线集于一身,既方便了管线的维护,也美化了城市。综合管廊的建设可以确保道路功能充分发挥,避免由于敷设和维修地下管线频繁挖掘道路而对交通和居民出行造成的影响和干扰,确保道路交通通畅;确保城市“生命线”的稳定安全、减少后期维护费用;有效利用城市地下空间,各类市政管线集约布置在综合管廊内,实现了管线的“立体式布置”,替代了传统的“平面错开式布置”,管线布置紧凑合理,减少了地下管线对道路以下及两侧的占用面积;管线对于城市的作用就犹如“动脉”对人体的作用,是城市的“生命线”。生命线”由综合管廊内的综合管廊电缆支架保护起来,不接触土壤和地下水,避免了土壤和地下水对管线的腐蚀,增强了其耐久性,同时综合管廊内设有巡视、检修空间,维护管理人员可定期进入综合管廊进行巡视、检查、维修管理,确保各类管线的稳定安全。缆线支架是多种管线在综合管廊里的支承结构,设计上要求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因此,对缆线支架的承载能力进行可靠精准地测量和记录分析,对综合管廊的管路安全维护起到重要的影响。因综合管廊工程领域在中国属于刚起步,相应的规范标准尚未完善,在缆线支架的承载能力现场检测方面,暂未出台相关的试验规程。在工程实践中,基本采用吊挂沙袋的方法进行试验,存在试验程序不规范,无法持续稳定加荷,荷载和位移测量繁琐,数据精度低等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出一种综合管廊缆线支架承载力试验方法,使相关从业人员通过本试验方法便于实现综合管廊内缆线支架的承载力试验,满足分级加荷和持续加荷等不同试验条件的要求。同时,采用加荷系统以及变形测量系统相结合的试验装置,使试验装置具有拆装简便、移动方便、操作规范、数据精度高以及安全可靠的特点。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综合管廊缆线支架承载力试验方法,包括加荷系统装配步骤、变形测量系统装配步骤以及逐级加荷试验步骤,在加荷系统装配步骤中,首先,根据所检缆线支架的位置和设计承载力要求,确定加荷系统的材质和尺寸以及用以为加荷系统提供足够反力的配重的重量,然后将加荷系统中配套的液压装置送至相应的检定机构进行标定,确定油压与荷载的关系曲线,最后,在所检缆线支架的位置附近安装加荷系统,使得液压装置的动力输出端可作用于缆线支架上,以进行加荷试验,在变形测量系统装配步骤中,根据所检缆线支架的位置和设计挠度要求,确定变形测量系统的支架尺寸以及测量量程,在所检缆线支架的位置附近安装变形测量系统,使得变形测量系统中配套的百分表与受载的缆线支架相适配,以测量缆线支架各加荷试验阶段的变形量,在执行加荷系统装配步骤以及变形测量系统装配步骤后,进行逐级加荷试验步骤,通过加荷系统给缆线支架逐级加载,通过变形测量系统测量加载后的变形量以及卸载后的残余变形量,对各级荷载及其对应的变形位移量进行数据测量记录。本专利技术优选地技术方案在于,综合管廊缆线支架承载力试验方法还包括数据分析步骤,在执行逐级加荷试验步骤后,采用数据分析步骤,对记录的各级荷载数据及其对应的变形位移量数据进行数据分析,绘制荷载与变形量的关系曲线或者数据表。本专利技术优选地技术方案在于,加荷系统还包括底座台车以及反力支架,反力支架与底座台车可拆卸连接,液压装置与反力支架可拆卸连接,底座台车用以承载和移动整个试验装置,反力支架用于固定液压装置并为加荷试验提供反力,液压装置用以对缆线支架施加试验载荷并提供荷载数据,变形测量系统还包括测量支架,测量支架用以调节并固定百分表的测量位置,百分表用于测量缆线支架各试验阶段的变形量。本专利技术优选地技术方案在于,底座台车包括车身、扶手以及多个可固定方位的万向脚轮,万向脚轮固定于车身的底部,以实现移动以及调平定位,扶手与车身相铰接,以便相关从业人员推拉底座台车,反力支架与车身可拆卸连接。本专利技术优选地技术方案在于,反力支架包括立柱组、主梁组以及次梁组,立柱组与底座台车可拆卸连接,立柱组与主梁组可拆卸连接,主梁组与次梁组可拆卸连接,次梁组与液压装置可拆卸连接。本专利技术优选地技术方案在于,液压装置包括液压千斤顶、油泵、油压表以及油管,在加荷系统装配步骤中,将液压千斤顶、油泵以及油压表送至相应的检定机构进行标定,确定油压与荷载的关系曲线,液压千斤顶与反力支架可拆卸连接,油泵通过油管与液压千斤顶相连通,油压表设在油泵上,以检测油压。本专利技术优选地技术方案在于,配重置于底座台车上。本专利技术优选地技术方案在于,测量支架包括支架底座、中心立杆、支杆、可调平底脚、转向连接件以及表调节支架,可调平底脚固定于支架底座的底部,中心立杆的一端与支架底座可拆卸连接,中心立杆通过转向连接件与支杆可活动连接,百分表通过表调节支架与支杆可活动连接,以便调节测量位置。本专利技术优选地技术方案在于,立柱组上开设有多个相互等距均匀分布的通孔,主梁组通过插销组与通孔相插接紧固。本专利技术优选地技术方案在于,液压千斤顶的动力输出端固定有用于卡接缆线支架以防滑脱的卡槽。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综合管廊缆线支架承载力试验方法,可根据工程设计要求,分别对缆线支架进行整体或局部荷载试验;本综合管廊缆线支架承载力试验方法的质量保证措施如下所述:荷载试验应先制定检测方案并报审;由加荷系统以及变形测量系统所组成的试验装置的材质和尺寸规格均应根据试验荷载要求进行验算,应满足承载力、刚度和稳定性要求;加荷系统配套的油压表和变形测量系统配套的百分表应定期进行检定;由液压千斤顶、油泵以及油压表组成的液压装置应配套标定,配套使用。本综合管廊缆线支架承载力试验方法的安全保证措施如下所述:管廊内检测作业属于有限空间作业范畴,应制定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配备安全防护物资,并实行检测审批制度;检测人员应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做到“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严禁通风、空气质量检测不合格作业。通过上述过程,使相关从业人员通过本试验方法便于实现综合管廊内缆线支架的承载力试验,满足分级加荷和持续加荷等不同试验条件的要求。在管廊缆线支架进行承载力试验的过程中,相关从业人员首先通过底座台车将反力支架、液压装置、测量支架以及百分表一同运输到待试验的缆线支架位置,然后,根据所检缆线支架的位置和设计挠度要求,确定测量测量支架的安装测量位置以及百分表的量程,接着,液压装置对缆线支架进行分级加荷或持续加荷,通过百分表测量缆线支架加载后的变形量以及卸载后的残余变形量,测量记录荷载和变形量,最后,绘制荷载与变形量的关系曲线或数据表。通过上述过程,使相关从业人员通过本试验装置实现综合管廊内缆线支架的承载力试验,试验装置具有拆装简便、移动方便、操作规范、数据精度高以及安全可靠的特点,同时能满足分级加荷和持续加荷等不同试验条件的要求。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提供的加荷系统的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综合管廊缆线支架承载力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n包括加荷系统装配步骤(S1)、变形测量系统装配步骤(S2)以及逐级加荷试验步骤(S3);/n在所述加荷系统装配步骤(S1)中,首先,根据所检缆线支架的位置和设计承载力要求,确定加荷系统(A)的材质和尺寸以及用以为所述加荷系统(A)提供足够反力的配重(4)的重量,然后将所述加荷系统(A)中配套的液压装置(3)送至相应的检定机构进行标定,确定油压与荷载的关系曲线,最后,在所检缆线支架的位置附近安装所述加荷系统(A),使得所述液压装置(3)的动力输出端可作用于缆线支架上,以进行加荷试验;/n在所述变形测量系统装配步骤(S2)中,根据所检缆线支架的位置和设计挠度要求,确定变形测量系统(B)的支架尺寸以及测量量程,在所检缆线支架的位置附近安装所述变形测量系统(B),使得所述变形测量系统(B)中配套的百分表(6)与受载的缆线支架相适配,以测量缆线支架各加荷试验阶段的变形量;/n在执行所述加荷系统装配步骤(S1)以及所述变形测量系统装配步骤(S2)后,进行所述逐级加荷试验步骤(S3),通过所述加荷系统(A)给缆线支架逐级加载,通过所述变形测量系统(B)测量加载后的变形量以及卸载后的残余变形量,对各级荷载及其对应的变形位移量进行数据测量记录。/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综合管廊缆线支架承载力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
包括加荷系统装配步骤(S1)、变形测量系统装配步骤(S2)以及逐级加荷试验步骤(S3);
在所述加荷系统装配步骤(S1)中,首先,根据所检缆线支架的位置和设计承载力要求,确定加荷系统(A)的材质和尺寸以及用以为所述加荷系统(A)提供足够反力的配重(4)的重量,然后将所述加荷系统(A)中配套的液压装置(3)送至相应的检定机构进行标定,确定油压与荷载的关系曲线,最后,在所检缆线支架的位置附近安装所述加荷系统(A),使得所述液压装置(3)的动力输出端可作用于缆线支架上,以进行加荷试验;
在所述变形测量系统装配步骤(S2)中,根据所检缆线支架的位置和设计挠度要求,确定变形测量系统(B)的支架尺寸以及测量量程,在所检缆线支架的位置附近安装所述变形测量系统(B),使得所述变形测量系统(B)中配套的百分表(6)与受载的缆线支架相适配,以测量缆线支架各加荷试验阶段的变形量;
在执行所述加荷系统装配步骤(S1)以及所述变形测量系统装配步骤(S2)后,进行所述逐级加荷试验步骤(S3),通过所述加荷系统(A)给缆线支架逐级加载,通过所述变形测量系统(B)测量加载后的变形量以及卸载后的残余变形量,对各级荷载及其对应的变形位移量进行数据测量记录。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综合管廊缆线支架承载力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数据分析步骤(S4);
在执行所述逐级加荷试验步骤(S3)后,采用所述数据分析步骤(S4),对记录的各级荷载数据及其对应的变形位移量数据进行数据分析,绘制荷载与变形量的关系曲线或者数据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综合管廊缆线支架承载力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荷系统(A)还包括底座台车(1)以及反力支架(2);
所述反力支架(2)与所述底座台车(1)可拆卸连接,所述液压装置(3)与所述反力支架(2)可拆卸连接;
所述底座台车(1)用以承载和移动整个试验装置,所述反力支架(2)用于固定液压装置(3)并为加荷试验提供反力,所述液压装置(3)用以对缆线支架施加试验载荷并提供荷载数据;
所述变形测量系统(B)还包括测量支架(5);
所述测量支架(5)用以调节并固定所述百分表(6)的测量位置,所述百分表(6)用于测量缆线支架各试验阶段的变形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综合管廊缆线支架承载力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座台车(1)包括车身(11)、扶手(12)以及多个可固定方位的万向脚轮(13);
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世璋孟祥龙温春荣郑一明高勇龚敏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二十二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中铁二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