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玲灵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水利工程消能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80156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9 23: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水利工程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新型水利工程消能工结构,包括消能坡,所述消能坡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分流墩。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消能坡,消能坡的顶端固定连接分流墩,消能坡的坡面上开设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第二凹槽位于第一凹槽的下方,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的底部槽壁上均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减压弹簧柱组,两组减压弹簧柱组的顶部分别焊接第一减压板和第二减压板,第一减压板和第二减压板的底部均设置滑块,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远离减压弹簧柱组的一侧槽壁上开设滑槽,滑块与滑槽滑动连接,从而使得水流冲击减压板的时候,减压弹簧柱能够进行缓冲,从而减缓水流的同时减小水流对减压板的冲击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水利工程消能工结构
本技术涉及水利工程
,具体为一种新型水利工程消能工结构。
技术介绍
消能工是消除泄水建筑物或落差建筑物下泄急流的多余动能,防止或减轻水流对水工建筑物及其下游河渠等的冲刷破坏而修建的工程设施。现有技术可参照授权公告号为CN103266584B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该专利公布了一种水利工程消能工结构,包括设置在闸墩后的挑坎,挑坎后端衔接消力池,消力池末端设置效力坎;挑坎的迎水面为坡面,迎水面上端向内折形成挑角,迎水面顶端与水平面的夹角形成坎角,挑坎的顶端外侧设有一斜面,形成扩散形体型的跌坎;消力坎尾端有一斜坡。低水头、大流量的水流经挑坎后被扬起,随后落入消力池中,但是,该消力池对落入消力池中的水进行能量消耗时需要较长的长度,从而不便于对水的能量进行消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新型水利工程消能工结构,达到便于消能的目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水利工程消能工结构,包括消能坡,所述消能坡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分流墩,所述消能坡的坡面上开设有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水利工程消能工结构,包括消能坡(1),其特征在于:所述消能坡(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分流墩(2),所述消能坡(1)的坡面上开设有第一凹槽(3)和第二凹槽(4),所述第二凹槽(4)位于第一凹槽(3)的下方,所述第一凹槽(3)和第二凹槽(4)的底部槽壁上均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减压弹簧柱组(5),两组所述减压弹簧柱组(5)的顶部分别焊接有第一减压板(6)和第二减压板(7),第一减压板(6)和第二减压板(7)的底部均设置有滑块(8),所述第一凹槽(3)和第二凹槽(4)远离减压弹簧柱组(5)的一侧槽壁上开设有滑槽(9),所述滑块(8)与滑槽(9)滑动连接,所述消能坡(1)的底部一侧设置有缓冲罩(...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水利工程消能工结构,包括消能坡(1),其特征在于:所述消能坡(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分流墩(2),所述消能坡(1)的坡面上开设有第一凹槽(3)和第二凹槽(4),所述第二凹槽(4)位于第一凹槽(3)的下方,所述第一凹槽(3)和第二凹槽(4)的底部槽壁上均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减压弹簧柱组(5),两组所述减压弹簧柱组(5)的顶部分别焊接有第一减压板(6)和第二减压板(7),第一减压板(6)和第二减压板(7)的底部均设置有滑块(8),所述第一凹槽(3)和第二凹槽(4)远离减压弹簧柱组(5)的一侧槽壁上开设有滑槽(9),所述滑块(8)与滑槽(9)滑动连接,所述消能坡(1)的底部一侧设置有缓冲罩(10),所述缓冲罩(10)的罩壁的左侧转动连接有第一旋转架(11),所述缓冲罩(10)的罩壁的右侧转动连接有第二旋转架(12),所述第一旋转架(11)和第二旋转架(12)均由转轴(13)和搅拌叶(14)构成,搅拌叶(14)固定连接在转轴(13)的外表面,所述缓冲罩(10)的左侧顶部设置有进水口(15),所述减压弹簧柱组(5)由减压弹簧柱(16)构成,所述减压弹簧柱(16)包括弹簧套管(161)、弹簧(162)和套杆(163),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玲灵
申请(专利权)人:刘玲灵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