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祥坤专利>正文

管路探查带的制造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59124 阅读:1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探查埋设于地下的合成树脂管的管路探查带的制造装置,其包括:机架;第一、第二、第三保持部,其各自保持设置在所述机架一侧的第一以及第二薄膜辊和金属丝辊;至少一个导辊,其对设置在上述机架上并由上述第一以及第二薄膜辊解开的薄膜和由上述金属丝辊解开并提供给上述第一以及第二薄膜之间的金属丝进行引导;热压装置,其对由所述导辊引导的第一以及第二薄膜以及位于它们之间的金属丝进行热压,从而使金属丝被第一以及第二薄膜包覆;以及卷绕装置,其对经过上述热压装置而使金属丝被第一以及第二薄膜包覆所形成的管路探查带进行卷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管路探查带的制造装置,更详细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制造用于探查埋设于地下的合成树脂管的管路探查带的制造装置。
技术介绍
通常,如埋设于地下一定深度中的水路配套管,燃气配套管等以流体的输送为目的的配套管可以使用金属管或者非导电性的合成树脂管。在这样的管埋设于地下的状态下,经常会发生为了进行管路的维修、埋设上下水管和通信电缆等而进行挖掘的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必须正确掌握埋设于地下的管的埋设深度或者埋设位置,此时所采用的方法有电探查方法。而为了使用此探查方法,即便是在配套管中通入很少的电,也应当使用可以通电的配套管。然而,在上述管如合成树脂管那样由非导电性材质形成的情况下,由于不能使用电探查方法,所以一直使用下述方式,即,在埋设非导电性管的时候连同非导电性管一起埋设包覆电线形状的金属丝,或在合成树脂管上形成导电性印刷线路。但是,这种具有包覆电线形状的用于检测的金属丝和印刷线路等的制造成本相对较高,并且存在这样的麻烦,即由于挖掘作业时难以识别,所以还要和管一起埋设另外的识别用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管路探查带的制造装置,其可以使沿着地下所埋设的非导电性管埋藏设置和挖掘时,管路的设置部位容易被识别,并且可以提高包覆金属丝的薄膜的粘接力,从而实现生产率的提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的管路探查带的制造装置包括机架;第一、第二、第三保持部,其保持设置在上述机架一侧的第一薄膜辊和第二薄膜辊和金属丝辊;至少一个导辊,其设置在上述机架上,并对由上述第一薄膜辊和第二薄膜辊解开的薄膜和由上述金属丝辊解开并提供给上述第一以及第二薄膜之间的金属丝进行引导;热压辊装置,其对由此导辊引导的第一以及第二薄膜以及位于它们之间的金属丝进行热压从而使金属丝被第一以及第二薄膜包覆;和卷绕装置,其对经过上述热压装置而使金属丝被第一以及第二薄膜包覆所形成的管路探查带进行卷绕。在本专利技术中,上述热压装置包括加热辊,其可旋转地设置在上述机架上,并通过加热装置进行加热;加压辊,其旋转轴被设置在上述机架上的保持部件保持,并与加热辊紧靠而进行旋转;和电动机,其驱动上述加热辊。其中,上述加热辊具有旋转轴,其可旋转地保持在机架上;和滚筒部件,其设置在上述旋转轴上。上述加热装置包括加热器,其设置在上述滚筒部件的内部用以对上述滚筒部件进行加热;旋转电极,其设置在旋转轴上,并沿着其外圆周表面形成有第一和第二端子部,用以给上述加热器提供电压;和第一以及第二电刷,其设置在上述机架上并与上述第一和第二端子部接触。如上所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管路探查带可以使埋设于地下的合成树脂管的探查更容易,而且挖掘时容易被作业者识别。此外,制造管路探查带的装置由于可以将金属丝连续包覆在连续的合成树脂薄膜之间,所以可以提高管路探查带的生产率。下面将参考附图所示的一个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说明。但是,此实施例仅仅是举例说明,具有所属
普通技术知识的人员可以理解,由此可以存在各式各样的变形以及等效的实施例。因此,本专利技术真正的保护范围应当由权利要求书的范围限定。附图的简要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管路探查带的立体图;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管路探查带的制造装置的主视图;图3所示的是第一以及第二薄膜与金属丝结合的关系的立体图;图4所示的是热压装置的立体图; 图5是拉出装置的部分切除的剖面图;图6是拉出装置的侧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是表示管路探查带的一个例子。参照此图,管路探查带10具有金属丝11,可以将导电性的细线绞合而制造;第一薄膜12以及第二薄膜13,其以夹着上述金属丝11的方式被加热和相互压紧,以密封该导电性金属丝11。上述第一薄膜12和第二薄膜13优选地以具有预定宽度的方式制造,并具有沿着金属丝11的两侧延伸的翼部14。其中,管路探查带具有预定的色泽,以便在埋设于地下的状态下,在为了维修保养管路而进行挖掘时可以容易地被辨认。但是,上述管路探查带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包覆金属丝并对其进行密封的第一薄膜12以及第二薄膜13可以是具有沿着金属丝11两侧延伸的翼部14的任意结构。此外,如果必须在上述第一薄膜12以及第二薄膜13中的至少一侧上印刷广告商号、介绍文字等的情况下,还可以将其印刷在被热压的内侧,即使受到外部干涉也不消失。图2所示的是用以制造这种管路探查带的管路探查带制造装置。参照此图,管路探查带制造装置20包括机架21;第一保持部22、第二保持部23、第三保持部24,用于分别保持设置在机架21一侧的第一薄膜辊110和第二薄膜辊120和金属丝辊130;至少一个导辊31,其设置在上述机架21上,并对由上述第一薄膜辊110和第二薄膜辊120解开的第一薄膜12以及第二薄膜13、和由上述金属丝辊130解开并提供给上述第一薄膜12以及第二薄膜13之间的金属丝11进行引导;热压辊装置40,其对由导辊31所引导的第一薄膜12和第二薄膜13以及位于它们之间的金属丝进行热压,从而使金属丝11被第一薄膜12以及第二薄膜13包覆;管路探查带的拉出装置50,其拉出经过上述热压辊装置40而使金属丝被第一以及第二薄膜包覆所形成的管路探查带10;和卷绕装置60,其对所拉出的管路探查带10进行卷绕。接下来,对具有上述结构的本专利技术管路探查带制造装置20按构成要素进行详细描述。设置在上述机架21一侧的第一保持部22、第二保持部23、第三保持部24可以分别保持第一薄膜辊110以及第二薄膜辊120和金属丝辊130,其具有第一支撑部件22a、第二支撑部件23a以及第三支撑部件24a,其从机架21以相互分隔预定间隔的方式延伸;和保持轴22b、23b、24b,其被保持在各支撑部件22a、23a、24a上。保持轴22b、23b、24b还与上述支撑部件22a、23a、24a以可旋转的方式轴连接,并且在上述保持轴22b、23b、24b的端部设置有拉出防止部件(图中未示出),以便在此结合的薄膜或者金属丝辊不被拉出。如图3所示,上述导辊31设置在热压辊装置40和第一保持部22、第二保持部23、第三保持部24之间的机架21上,并对第一薄膜12、第二薄膜13和金属丝11进行引导。导辊31可由橡胶辊或者合成树脂辊构成。另外,还具有金属丝导辊32,其位于第一薄膜12以及第二薄膜13的中央部位置,并可以输送上述导辊31中的金属丝11。而此金属丝导辊32如图3所示,设置在机架21上,并形成有用于引导上述金属丝11的引导槽32a。上述热压装置40对其中夹有金属丝的第一薄膜12和第二薄膜13进行热压而使其相互粘合,如图1以及图4中所示的一个实施例。参照此图,热压装置40包括加热辊41,其可旋转地设置在上述机架21上,并通过加热装置进行加热;加压辊42,其旋转轴42a被保持在上述机架21上的引导部件43、43保持,并与加热辊41紧靠而进行旋转;和电动机44,其驱动上述加热辊41。其中,上述加热辊41具有旋转轴41a,其通过轴台(pillow block)45可旋转地保持在机架上;和滚筒部件41b,其设置在旋转轴41a上,并具有加热装置70。为了防止在对第一薄膜12和第二薄膜13进行加热压紧时,第一薄膜12和第二薄膜13粘在滚筒部件上,可以对上述滚筒部件41b的外圆周表面进行特氟隆(Teflon)涂层处理或者粘贴特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管路探查带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造装置包括:机架;第一、第二、第三保持部,分别保持设置在所述机架一侧的第一薄膜辊,第二薄膜辊和金属丝辊;至少一个导辊,其设置在所述机架上,对由所述第一薄膜辊和第二薄膜辊解开 的薄膜和由所述金属丝辊解开而提供至所述第一薄膜以及第二薄膜之间的金属丝进行引导;热压装置,其对由所述导辊引导的所述第一薄膜和第二薄膜以及位于它们之间的金属丝进行热压,从而使所述金属丝被所述第一薄膜和第二薄膜包覆;和卷绕装置, 其对经过所述热压装置而使金属丝被第一薄膜以及第二薄膜包覆所形成的管路探查带进行卷绕。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祥坤
申请(专利权)人:李祥坤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KR[韩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