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涡旋自适应背压结构、压缩机和调温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590327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4 21: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涡旋自适应背压结构、压缩机和调温设备,包括机架;定涡旋盘,定涡旋盘的中部位置设有排气孔;动涡旋盘,与定涡旋盘配合,机架在动涡旋盘的背侧限定出背压腔,动涡旋盘的中部位置的动涡旋齿上设有背压导流孔,背压导流孔在动涡旋齿的端面上形成第一开口,背压导流孔在动涡旋盘的背压侧形成第二开口,背压导流孔在动涡旋盘运动过程中与排气孔接通或错开,背压导流孔用于在排气阀组件关闭后将排气孔内残留的制冷剂引入背压腔;单向阀组件,设置于背压导流孔。较好的平衡了动涡旋盘所承受的轴向气体力,与此同时有效利用了定涡旋盘排气孔内残余的高压制冷剂,减少了重复压缩现象,有效的提高了涡旋压缩机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涡旋自适应背压结构、压缩机和调温设备
本专利技术用于压缩机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涡旋自适应背压结构、压缩机和调温设备。
技术介绍
涡旋压缩机是一种容积式压缩的压缩机,压缩部件由动涡旋盘和定涡旋盘组成,压缩过程中利用动、定涡旋盘的相对公转运动形成封闭容积的连续变化,实现压缩气体的目的。因动定涡旋盘啮合时形成的封闭腔具有一定的气体压力,故在压缩时动涡旋盘会承受一个与定盘方向相反的轴向气体力。因此,现有涡旋压缩机设计大多数采用背压腔结构,即在动盘的背面形成一个密闭的腔室,将处于吸气压力和排气之间的中间压力制冷剂引入至此密闭腔室内,因气体压力的存在,对动涡旋产生一个朝向定涡旋盘的轴向推力,以此来平衡由压缩腔产生的轴向气体力。对于如何将中间压力的制冷剂引入动盘背部的密闭腔室中,现有的涡旋压缩机通常采用两种结构设计方式。第一种为在贴近动涡旋盘的涡旋渐开线展开角中段的齿底处开设通孔,在压缩过程中,当制冷剂被压缩至中等压力时,此孔连通中等压力压缩腔与背压腔,将中等压力的制冷剂引入背压腔中。这种方式存在以下不足:当压缩机从一个压缩周期运转到下一个压缩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涡旋自适应背压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机架;/n定涡旋盘,所述定涡旋盘的中部位置设有排气孔,所述定涡旋盘于所述排气孔的外侧设有排气阀组件;/n动涡旋盘,与所述定涡旋盘配合,所述机架在所述动涡旋盘的背侧限定出背压腔,所述动涡旋盘的中部位置的动涡旋齿上设有背压导流孔,所述背压导流孔在所述动涡旋齿的端面上形成第一开口,所述背压导流孔在所述动涡旋盘的背压侧形成第二开口,所述背压导流孔在所述动涡旋盘运动过程中与所述排气孔接通或错开,所述背压导流孔用于在所述排气阀组件关闭后将所述排气孔内残留的制冷剂引入所述背压腔;/n单向阀组件,设置于所述背压导流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涡旋自适应背压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架;
定涡旋盘,所述定涡旋盘的中部位置设有排气孔,所述定涡旋盘于所述排气孔的外侧设有排气阀组件;
动涡旋盘,与所述定涡旋盘配合,所述机架在所述动涡旋盘的背侧限定出背压腔,所述动涡旋盘的中部位置的动涡旋齿上设有背压导流孔,所述背压导流孔在所述动涡旋齿的端面上形成第一开口,所述背压导流孔在所述动涡旋盘的背压侧形成第二开口,所述背压导流孔在所述动涡旋盘运动过程中与所述排气孔接通或错开,所述背压导流孔用于在所述排气阀组件关闭后将所述排气孔内残留的制冷剂引入所述背压腔;
单向阀组件,设置于所述背压导流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旋自适应背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阀组件包括弹簧片,所述弹簧片与所述动涡旋盘的背压腔一侧表面贴合,并遮蔽所述背压导流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涡旋自适应背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涡旋盘在背压腔侧设有簧片安装槽,所述背压导流孔在所述簧片安装槽的槽底形成第二开口,所述弹簧片呈条状,所述弹簧片安装于所述簧片安装槽中,所述弹簧片呈中部向上弯曲的弹性变形状态,所述弹簧片的中部与所述簧片安装槽的槽底贴合,并遮蔽所述第二开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涡旋自适应背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簧片安装槽的两端设有卡槽,所述弹簧片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杰相玲玲凡沁黄骏朱飞麦嘉伟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万宝集团压缩机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