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容传感器以及带有电容传感器的副翼型拉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58981 阅读:2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备电容传感器的副翼型拉手,该电容传感器可以不改变传感器主体(3)的规格而容易的调整灵敏度,并且能够降低由检测灵敏度的位置产生的差异,从而调整为所需的平衡。其结构为:将传感器主体(3)安装在拉手基部(11)上,使传感器主体(3)的检测面朝向拉手副翼(12)内而侧的规定的检测范围,同时在拉手副翼(12)的内面上设置导电面(14),使其覆盖上述检测范围,并且设置使该导电面(14)和上述检测电极至少在拉手副翼非动作时电磁性结合的连接用导电体(13),在该连接用导电体(13)或者/以及上述导电面(14)上实施了检测灵敏度调整用的局部切除(设置切口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检测出人体等的接近的电容传感器、以及内置有该传感器的主体的带有电容传感器的副翼型拉手(フラップ型ハンドル)。
技术介绍
例如专利文献3所示,电容传感器内置于车辆的门拉手内,作为用于向遥控车门开关系统的便携机发送信号的触发脉冲的产生、而检测出人体接近门拉手的传感器而使用。但是,现有一般的电容传感器,是以传感器主体单体而电磁性设置的结构,检测出由传感器主体的检测电极和与其相对向的被检测物体构成的电容(寄生电容)的变化,从而检测出有无被检测物体。另外,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自动门,为了扩大传感器的检测范围,利用了将导电性蒸镀膜、导电性印刷等作为检测电极而使用的电容传感器。此外,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接近传感器,其通过在电容传感器的检测部上组合电介质(例如布),从而提高检测能力(检测范围等)。但是,在该专利文献2中,没有详细说明如何将电介质组合上去。专利文献1JP特开2002-147117号公报。专利文献2JP特开2004-150869号公报。专利文献3JP特开2003-221948号公报。上述现有一般的电容传感器,其灵敏度调整(包括灵敏度平衡的调整、检测范围的设定)是通过调整电极尺寸、或调整检测电路的增益来进行的。但在这种结构中,需要根据传感器的安装部的尺寸形状(例如上述门拉手的尺寸形状)、或所要求的灵敏度等的应用条件,来改变检测电极的尺寸形状或检测电路的增益(设定为不同的最佳值),而这就成为问题。当需要根据应用条件来变更检测电极的尺寸形状时,需要根据应用条件生产多种传感器主体,从而对生产成本、零件管理成本的方面来说都是不利的。此外,当需要根据应用条件而变更检测电路的增益时,需要根据应用条件预先生产多种被设定为不同的增益的检测电路、或者需要在装配时将检测电路的增益调整为每次不同的状态的作业,而对生产成本、零件管理成本的方面来说仍是不利的。另外,作为专利文献2的传感器,通过改变组合在电容传感器的检测部上的电介质(例如布)的大小,能够不改变传感器主体的检测电极的尺寸形状而改变检测能力(检测范围等)。但是此时就会有这样的问题在使电介质和传感器主体接触的部分(传感器主体的检测电极与电介质重叠的部分)和只有电介质的部分,产生灵敏度的很大的差异,例如在全体范围内使灵敏度分布均匀(即,降低由检测灵敏度的位置导致的不同,或者调整成所需的平衡)是很困难的。此外,在例如专利文献3那样将传感器主体内置于门拉手等的情况下,当在构成门拉手等的构件的内面和上述电介质之间、或者上述电介质和传感器主体的检测面之间存在间隙(空间)时,会产生有异物侵入该间隙中从而检测灵敏度发生变化等的问题。此外,一直以来,没有在结构复杂的副翼型的拉手中内置电容传感器的现有例,在该副翼型拉手中,存在如何配置传感器主体、如何确保检测范围等的性能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容传感器,其能够不改变传感器主体的规格而容易地进行灵敏度调整,并且降低由检测灵敏度的位置导致的差异,可以调整为所需的平衡。此外,还提供一种难以由异物的侵入引起问题的电容传感器,或者提供一种使用了本专利技术的电容传感器的良好的副翼型拉手。本专利技术的电容传感器,基于由设置在传感器主体上的检测电极构成的寄生电容的变化来检测出电介质向规定的检测范围内的接近,其特征在于,使上述传感器主体的检测面朝向上述检测范围,同时,以覆盖上述检测范围的方式设置导电面,并且,设置有使该导电面和上述检测电极至少在检测时电磁性结合的连接用导电体,在该连接用导电体或者/以及上述导电面上实施了检测灵敏度调整用的局部切除(trimming)。这里,“寄生电容”是由检测对象、即人体等和检测电极构成的电容(接地电容)。另外,所谓“电磁性结合”意味着以上述导电面作为传感器主体之外的被扩张的检测电极而发挥功能的方式进行结合。例如,将连接用导电体的至少一部分以与传感器主体的检测电极相对向并重叠的方式配置,同时,如果使该连接用导电体的一部分与上述导电面接触并导通,则上述导电面就会作为传感器主体之外的被扩张的检测电极而发挥功能。此外,所谓“局部切除”即为部分切取的情况,例如设置切口、开口、凹部等。此外,“导电面”可以这样构成通过在覆盖上述检测范围的构件的表面(至少检测范围侧的表面)上,实施例如镀、电镀、蒸镀、阴极溅镀等表面处理来形成导电性的层。或者“导电面”也可以由以覆盖上述检测范围的方式配设的导电性构件(例如导电性海绵)来构成。或者“导电面”也可以通过树脂成型(例如双色成型、IVONDING、IMD等)而形成在覆盖上述检测范围的树脂制构件的表面上。另外,IVONDING是使用了烫印(hotstomping)的电路成型法,这是MID(Molded Interconnect Device模塑互连电路组建)的一种,是不使用镀而在树脂成型品上形成电路的方法。此外,IMD(Injection Moulding Decoration)泛指所有的嵌件成型整体,包含在预备成型中使用超高压成型的方法。此外,“导电面”也可以由与“连接用导电体”为一体物的导电性构件来构成。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电容传感器,通过改变导电面的大小,可以不改变传感器主体的规格而根据应用条件将检测范围设定为所需的宽度。因此,可以谋求传感器主体的通用化,从而能够大幅度地降低零件生产成本和零件管理成本。此外,通过增大上述导电面,相比于传感器主体单体的检测范围,可以格外扩大检测范围。因此,可以将传感器主体制成小型装置,从而能够格外缩小容纳传感器主体的空间。此外,即使安装传感器主体的场所的形状复杂,也不会因此而受到限制,从而能够确保所需的检测范围充分宽广。此外,因为在连接用导电体或者/以及导电面上,实施了检测灵敏度调整用的局部切除,所以具有能够降低由检测灵敏度的位置导致的差异,从而调整为所需平衡的优点。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带有电容传感器的副翼型拉手,具有副翼型的拉手主体,该副翼型的拉手主体是将人的手插入到内面侧而向拉出方向进行操作的拉手副翼,以向上述拉出方向能够动作的方式安装在拉手基部上而构成的,基于由设置在传感器主体上的检测电极构成的寄生电容的变化来检测出电介质的接近的电容传感器的传感器主体,为了检测出上述人的手而设置在上述拉手主体上,其特征在于,将上述传感器主体安装在上述拉手基部上,使上述传感器主体的检测面朝向上述拉手副翼内面侧的规定的检测范围,同时,以覆盖上述检测范围的方式在上述拉手副翼的内面设置有导电面,并且,设置有使该导电面与上述检测电极至少在拉手副翼非动作时(即检测时)电磁性结合的连接用导电体,在该连接用导电体或者/以及上述导电面上实施了检测灵敏度调整用的局部切除。另外,上述连接用导电体的电磁性结合,只要通过例如下面的结构来实现即可。即,上述连接用导电体至少在拉手副翼非动作时,相对于上述导电面成为导通状态(接触状态等),同时,至少其一部分以与上述检测电极重叠并相对向的方式配置,从而使上述导电面与上述检测电极电磁性结合。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拉手,通过改变导电面的大小,可以不改变传感器主体的规格而根据应用条件将检测范围设定为所需的宽度(拉手副翼内侧的规定宽度)。因此,可以谋求传感器主体的通用化,从而能够大幅度地降低零件生产成本和零件管理成本。此外,通过扩大上述导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容传感器,基于由设置在传感器主体上的检测电极构成的寄生电容的变化来检测出电介质向规定的检测范围内的接近,其特征在于,使上述传感器主体的检测面朝向上述检测范围,同时,以覆盖上述检测范围的方式设置导电面,并且,设置使该导电面和上述 检测电极至少在检测时电磁性结合的连接用导电体,在该连接用导电体或者/以及上述导电面上实施了检测灵敏度调整用的局部切除。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根来和宏真船庄司
申请(专利权)人:欧姆龙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