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筒型自沉式地下空间结构的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58823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4 21: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筒型自沉式地下空间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a.浅基处理;b.将预制的第一筒体纵向安置就位;c.在第一筒体的外侧壁上周向对称安装若干个增阻装置,其中,增阻装置适于与地基配合,调节地基对第一筒体向上的阻力;d.从第一筒体的内部,且沿第一筒体内侧壁向外挖运土体,使得第一筒体通过破土结构与第一筒体的重力配合实现破土和下沉;施工方法在执行上述步骤d的过程中还包括以下步骤:e.对第一筒体的下沉速度进行检测,若第一筒体的当前下沉速度高于预定下沉速度,通过调节机构调节增阻部件与安装结构的相对位置,以增大地基通过增阻部件施加对第一筒体向上的阻力;从而减缓第一筒体的下沉速度,直至第一预定深度,形成挡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筒型自沉式地下空间结构的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地下空间结构的施工方法,特别涉及一种筒型自沉式地下空间结构的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地下建筑施工难度过大、造价过高,尤其涉及软土地基时的“基坑支护”工程量比重过大,常常出现“支护造价”比主体建筑造价高的情况。另外,地下工程施工复杂,导致工序环节多、衔接难度大,所需工期过长,对周边环境影响过大,比如会产生噪声、震动、废气、泥浆等,尤其是人口密集区域影响更大。现有技术中在对深基坑进行支护时,主要是采用打桩的形式形成挡墙,如中国专利文献CN108708382A公开了一种深基坑连续挡墙,其中,连续咬合部,由至少一层桩体相互连续咬合构成,且环形布置于基坑周围;还包括阻水部件,纵向插设于至少两根相邻布置的桩体的咬合处,用于阻止地下水由所述连续咬合部的基坑外侧向基坑内侧渗透;所述阻水部件为槽钢或钢板。以上结构,可以通过所述阻水部件有效地阻止地下水从两根相邻的桩体的咬合处渗透入基坑内部,从而提高了深基坑连续挡墙的止水能力。中国专利文献CN209308039U公开了一种深基坑地下空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坑,所述基坑为圆桶形;若干根水泥土桩体,沿所述基坑的内壁环形布置,且相互咬合在一起,形成封闭的挡墙;若干道内撑环梁,沿所述挡墙的内壁环形固定设置,从所述基坑的内部向土体对所述挡墙形成支撑,其中,所述内撑环梁的间距自所述基坑顶部到底部逐渐减少。以上两种基坑挡墙为目前现有技术中主要的两种挡墙形式,均为采用打桩的形式施工得到。虽然上面两种挡墙可以根据施工需求将桩体打至设计深度,但是,打桩施工本身会导致如施工工序较多,施工噪声较大,工期较长,对周边环境带来的污染比较大等缺点。另外,由于施工现场的土体条件不一致,如,不同深度土体的含水量不一,导致深基坑挡墙结构下沉到不同深度所遇到的摩阻力不同,从而影响下沉的速度,如在某一深度下沉速度过快,进而影响工程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如何提供一种施工工序较少,产生施工噪声较小,工期较短,且对周边环境带来的污染较小的筒型自沉式地下空间结构的施工方法。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筒型自沉式地下空间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浅基处理;b.将预制的第一筒体纵向安置就位;其中,所述第一筒体的底部设置或成型有破土结构;所述破土结构是内侧具有斜边且横截面为上大下小的刃脚结构,其中,所述破土结构具有相对于所述第一筒体的主体的外侧壁向外突出的突出结构,所述突出结构处的圆周直径大于所述第一筒体的其它部分的圆周直径,且所述突出结构的外侧面为竖直设置或成型;c.在所述第一筒体的外侧壁上周向对称安装若干个增阻装置,其中,所述增阻装置适于与地基配合,调节所述地基对所述第一筒体向上的阻力;所述增阻装置包括安装结构,设于在所述第一筒体的所述外侧壁上;增阻部件;以及调节机构,分别与所述安装结构和所述增阻部件连接,用于调节所述增阻部件与所述安装结构的相对位置,以调节所述地基通过所述增阻部件施加对所述第一筒体向上的所述阻力;所述增阻部件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置低于所述安装结构的位置,或与所述安装结构齐平设置;d.从所述第一筒体的内部,且沿所述第一筒体内侧壁向外挖运土体,使得所述第一筒体通过所述破土结构与所述第一筒体的重力配合实现破土和下沉;所述施工方法在执行上述步骤d的过程中还包括以下步骤:e.对所述第一筒体的下沉速度进行检测,若所述第一筒体的当前下沉速度高于预定下沉速度,通过调节机构调节所述增阻部件与所述安装结构的相对位置,以增大所述地基通过所述增阻部件施加对所述第一筒体向上的所述阻力;从而减缓所述第一筒体的下沉速度,直至第一预定深度,形成挡墙。上述的筒型自沉式地下空间结构的施工方法,其中,所述第一筒体内部安装有第一纵向水管,所述第一纵向水管具有位于所述破土结构的所述斜边上的第一出水口,和位于所述第一筒体的上端面的第一进水口,所述第一出水口的出水方向为竖向向下,或沿所述斜边向下;所述施工方法在执行上述步骤d的过程中还包括以下步骤:f.对所述第一筒体的下沉速度进行检测,若所述第一筒体的当前下沉速度低于预定下沉速度,通过所述第一纵向水管的所述第一进水口向所述第一筒体内进行高压注水,使得从所述第一出水口射出的高压水流将位于所述第一筒体的下端的土体向所述第一筒体内冲刷,从而促使所述第一筒体受自身重力的作用进行下沉。上述的筒型自沉式地下空间结构的施工方法,其中,还包括在所述第一筒体上方对应安装第二筒体的步骤,其中,所述第一筒体与所述第二筒体为密封连接;以及沿所述第一筒体和所述第二筒体的内壁向外挖运土体,直至所述第一筒体和所述第二筒体下沉至第二预定深度的步骤。上述的筒型自沉式地下空间结构的施工方法,其中,所述第一筒体和/或所述第二筒体为钢筋混凝土筒型结构。上述的筒型自沉式地下空间结构的施工方法,其中,所述第一筒体和所述第二筒体内还安装有相互连通的第一注浆管和第二注浆管,其中所述第一注浆管的出浆口位于所述破土结构的所述斜边上,所述第二注浆管的注浆口位于所述第二筒体的上端面上。上述的筒型自沉式地下空间结构的施工方法,其中,所述钢筋混凝土筒型结构内部还包括铁矿砂石。上述的筒型自沉式地下空间结构的施工方法,其中,所述第一筒体的上端面具有第一周向环形凹槽,所述第二筒体的下端面具有与所述第一周向环形凹槽配合的第二周向环形凹槽,所述第一周向环形凹槽和所述第二周向环形凹槽内安装有周向密封部件。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技术效果:1.第一筒体为预制的,这样可以减少现场施工的工序;所述筒型挡墙本体的底部成型有破土结构,所述破土结构是内侧具有斜边且横截面为上大下小的刃脚结构,有利于对土体进行切割,实现快速下沉的,加快了施工进度;所述破土结构具有相对于所述第一筒体的主体的外侧壁向外突出的突出结构,所述突出结构处的圆周直径大于第一筒体其它部分的圆周直径,这种设计可以减少土体对第一筒体外侧壁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少摩阻力,利于实现快速下沉,进而加快了施工进度;所述突出结构的外侧面为竖直设置或成型,减少了土体对第一筒体外侧壁的端阻力,竖直设置与刃脚结构配合,有利于实现快速下沉,进而能够加快施工进度。在所述第一筒体的外侧壁上周向对称安装若干个所述增阻装置,以及对所述第一筒体的下沉速度进行检测,若所述第一筒体的当前下沉速度高于预定下沉速度,通过所述增阻装置对所述第一筒体的下沉进行减速,可以确保工程的质量,又可以实现根据不同的土体条件来控制自沉式深基坑挡墙结构下沉的速度,使得本专利技术的自沉式深基坑挡墙结构在各种综合土体条件下进行施工,进而使得本专利技术施工环境适用性较强。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手段采用筒体自沉的方法,施工工序少,有利于提高施工进度,节约施工成本、减少了施工噪声及对周边的环境污染,又提高了对施工环境的适用性。2.所述第一筒体的内部安装有第一纵向水管,且所述第一纵向水管具有位于所述破土结构的所述斜边上的第一出水口,和位于所述第一筒体的上端面的第一进水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筒型自沉式地下空间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na.浅基处理;/n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nb.将预制的第一筒体纵向安置就位;其中,所述第一筒体的底部设置或成型有破土结构;所述破土结构是内侧具有斜边且横截面为上大下小的刃脚结构,其中,所述破土结构具有相对于所述第一筒体的主体的外侧壁向外突出的突出结构,所述突出结构处的圆周直径大于所述第一筒体的其它部分的圆周直径,且所述突出结构的外侧面为竖直设置或成型;/nc.在所述第一筒体的外侧壁上周向对称安装若干个增阻装置,其中,所述增阻装置适于与地基配合,调节所述地基对所述第一筒体向上的阻力;所述增阻装置包括安装结构,设于在所述第一筒体的所述外侧壁上;增阻部件;以及调节机构,分别与所述安装结构和所述增阻部件连接,用于调节所述增阻部件与所述安装结构的相对位置,以调节所述地基通过所述增阻部件施加对所述第一筒体向上的所述阻力;所述增阻部件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置低于所述安装结构的位置,或与所述安装结构齐平设置;/nd.从所述第一筒体的内部,且沿所述第一筒体内侧壁向外挖运土体,使得所述第一筒体通过所述破土结构与所述第一筒体的重力配合实现破土和下沉;/n所述施工方法在执行上述步骤d的过程中还包括以下步骤:/ne.对所述第一筒体的下沉速度进行检测,若所述第一筒体的当前下沉速度高于预定下沉速度,通过调节机构调节所述增阻部件与所述安装结构的相对位置,以增大所述地基通过所述增阻部件施加对所述第一筒体向上的所述阻力;从而减缓所述第一筒体的下沉速度,直至第一预定深度,形成挡墙。/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筒型自沉式地下空间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浅基处理;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
b.将预制的第一筒体纵向安置就位;其中,所述第一筒体的底部设置或成型有破土结构;所述破土结构是内侧具有斜边且横截面为上大下小的刃脚结构,其中,所述破土结构具有相对于所述第一筒体的主体的外侧壁向外突出的突出结构,所述突出结构处的圆周直径大于所述第一筒体的其它部分的圆周直径,且所述突出结构的外侧面为竖直设置或成型;
c.在所述第一筒体的外侧壁上周向对称安装若干个增阻装置,其中,所述增阻装置适于与地基配合,调节所述地基对所述第一筒体向上的阻力;所述增阻装置包括安装结构,设于在所述第一筒体的所述外侧壁上;增阻部件;以及调节机构,分别与所述安装结构和所述增阻部件连接,用于调节所述增阻部件与所述安装结构的相对位置,以调节所述地基通过所述增阻部件施加对所述第一筒体向上的所述阻力;所述增阻部件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置低于所述安装结构的位置,或与所述安装结构齐平设置;
d.从所述第一筒体的内部,且沿所述第一筒体内侧壁向外挖运土体,使得所述第一筒体通过所述破土结构与所述第一筒体的重力配合实现破土和下沉;
所述施工方法在执行上述步骤d的过程中还包括以下步骤:
e.对所述第一筒体的下沉速度进行检测,若所述第一筒体的当前下沉速度高于预定下沉速度,通过调节机构调节所述增阻部件与所述安装结构的相对位置,以增大所述地基通过所述增阻部件施加对所述第一筒体向上的所述阻力;从而减缓所述第一筒体的下沉速度,直至第一预定深度,形成挡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筒型自沉式地下空间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筒体内部安装有第一纵向水管,所述第一纵向水管具有位于所述破土结构的所述斜边上的第一出水口,和位于所述第一筒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献刚邵忠心熊盼胡保根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基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