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类综合管廊端部组合节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555136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1 19: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隧道类综合管廊端部组合节点,综合管廊的主体长度大于400米,且仅在两端设有组合节点;组合节点包括设备层和管廊层;管廊层与综合管廊的主体连接;设备层包括分变电所、弱电间、监控中心、夹层风机房和风机房;设备层对应管廊层设有人孔、风孔和管廊舱室吊装口;管廊舱室吊装口包括燃气舱吊装口、污水舱吊装口和综合舱吊装口;风机房包括燃气舱风机房、污水舱风机房和综合舱风机房;管廊层内设有与综合管廊相配的燃气舱、污水舱和综合舱;管廊通风口包括燃气舱通风口、污水舱通风口和综合舱通风口,分别与燃气舱风机房、污水舱风机房和综合舱风机房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应用针对隧道类综合管廊实现多功能的端部组合节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隧道类综合管廊端部组合节点
本技术涉及隧道类综合管廊建造
,特别涉及隧道类综合管廊端部组合节点。
技术介绍
综合管廊(共同沟、综合管沟)是指将两种及以上的市政管线集中设置于同一个人工空间中所形成的一种现代化、集约化的城市基础设施,设有专门的吊装口、人员出入口、通风口、监控系统等,是保障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目前综合管廊工程节点一般包括通风口、逃生口、吊装口、分变电所、监控中心等,为了降低建造难度,减少地下工程,节点结构一般为单一的功能节点,并分散设置于管廊的各个位置,并未太多考虑到将多种功能节点组合在一起。然而,在针对隧道类(穿山隧道、过河隧道等)综合管廊,管廊长度一般较长(>400m),而且由于需要穿过特殊地形,该种管廊除了两端以外,中间主体部分完全无法设置中间节点。为了应对上述隧道类综合管廊的建造,就需要将两种或三种以上出地面口部组合在一起形成足够满足综合管廊工作要求的端部组合节点,比如通风口、逃生口的组合,通风口、吊装口、逃生口的组合等。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多种功能的组合节点又必然的导致地下工程的结构变的更加复杂,建造难度和建造成本也会大幅度上升。因此,如何针对隧道类综合管廊实现多功能的端部组合节点,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提供隧道类综合管廊端部组合节点,实现的目的是针对隧道类综合管廊实现多功能的端部组合节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公开了隧道类综合管廊端部组合节点,所述综合管廊的主体长度大于400米,且仅在两端设有所述组合节点。所述组合节点包括设备层和管廊层;所述设备层设置于所述管廊层的上方,并与地面连接;所述管廊层与所述综合管廊的主体连接;所述设备层包括分变电所、弱电间、监控中心、夹层风机房和风机房;所述设备层对应所述管廊层设有人孔、风孔和管廊舱室吊装口;所述人孔能够作为所述管廊层至所述设备层的逃生通道;所述管廊舱室吊装口包括燃气舱吊装口、污水舱吊装口和综合舱吊装口;所述风机房包括燃气舱风机房、污水舱风机房和综合舱风机房,并设有风孔;所述管廊层与所述综合管廊对接;所述管廊层内设有与所述综合管廊相配的燃气舱、污水舱和综合舱;所述管廊通风口包括燃气舱通风口、污水舱通风口和综合舱通风口,分别与所述燃气舱风机房、所述污水舱风机房和所述综合舱风机房连接。优选的,所述综合管廊的主体包括上下两层,所述管廊层包括分别与所述综合管廊的主体对应的上层和下层。优选的,所述管廊层内的所述燃气舱、所述污水舱和所述综合舱由单层平铺管廊结构逐渐过渡到双层管廊结构;所述双层管廊结构中上层为所述燃气舱和所述污水舱,下层为综合舱;所述单层平铺管廊结构与明挖段管廊衔接,所述双层管廊结构与隧道段管廊衔接。优选的,所述设备层的顶板设有通风口、吊装口和人员出入口;所述夹层风机房通过所述通风口与所述变配电间、所述弱电间和监控中心通风连通;所述设备层通过所述吊装口与地面连接,供设备及材料出入;所述人员出入口连接地面层与所述设备层,供人员出入。优选的,所述设备层与地面之间的出地面部分包括吊装口、通风口和人员出入口;所述吊装口用于将地面的设备及材料吊装至所述设备层,然后再通过所述设备层的吊装口输送至所述管廊层;所述通风口用于所述管廊层和所述设备层的通风。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应用将现有技术中所有中间节点,如通风口、逃生口、吊装口、分变电所、监控中心等,都组合在隧道两端的端部组合节点,实现隧道类综合管廊的工作要求。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技术的目的、特征和效果。附图说明图1示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管廊层平面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设备层平面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顶板平面结构示意图。图4示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出地面部分平面结构示意图。图5示出本技术AA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6示出本技术BB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7示出本技术CC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8示出本技术DD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9示出本技术EE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10示出本技术FF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11示出本技术GG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12示出本技术HH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13示出本技术II处剖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如图1至图13所示,隧道类综合管廊端部组合节点,综合管廊的主体长度大于400米,且仅在两端设有组合节点。组合节点包括设备层和管廊层;设备层设置于管廊层的上方,并与地面连接;管廊层与综合管廊的主体连接;设备层包括分变电所、弱电间、监控中心、夹层风机房和风机房;设备层对应管廊层设有人孔、风孔和管廊舱室吊装口;人孔能够作为管廊层至设备层的逃生通道;管廊舱室吊装口包括燃气舱吊装口、污水舱吊装口和综合舱吊装口;风机房包括燃气舱风机房、污水舱风机房和综合舱风机房,并设有风孔;管廊层与综合管廊对接;管廊层内设有与综合管廊相配的燃气舱、污水舱和综合舱;管廊通风口包括燃气舱通风口、污水舱通风口和综合舱通风口,分别与燃气舱风机房、污水舱风机房和综合舱风机房连接。本技术的部组合节点包括管廊舱室、通风口、逃生口、人员出入口、吊装口、分变电所、弱电间、监控中心等节点。集约化的组合口部,满足通风、人员出入、管线吊装。为更有效地利用组合口,施工过程中,可将其作为工作井使用。在实际应用中,设备层设置的分变电所,为管廊电气装置提供用电;弱电间,为管廊提供自动报警、联动控制系统;监控中心,可作为隧道段管廊的监控中心;燃气舱吊装口、污水舱吊装口和综合舱吊装口作为管廊层设备及材料的吊装通道;燃气舱风机房、污水舱、综合舱风机房,为管廊层进行通风。燃气舱吊装口、污水舱吊装口和综合舱地面吊装口用于将地面设备及材料通过吊装口吊装至设备层,然后再通过设备层的吊装口输送至管廊层;燃气舱通风口、污水舱通风口和综合舱通风口通过通风口实现管廊层及设备层的通风;人员出入口,通过人员出入口,人员可以由地面进入到设备层。在某些实施例中,综合管廊的主体包括上下两层,管廊层包括分别与综合管廊的主体对应的上层和下层。在某些实施例中,管廊层内的燃气舱、污水舱和综合舱由单层平铺管廊结构逐渐过渡到双层管廊结构;双层管廊结构中上层为燃气舱和污水舱,下层为综合舱;单层平铺管廊结构与明挖段管廊衔接,双层管廊结构与隧道段管廊衔接。在某些实施例中,设备层的顶板设有通风口、吊装口和人员出入口;夹层风机房通过通风口与变配电间、弱电间和监控中心通风连通;设备层通过吊装口与地面连接,供设备及材料出入;人员出入口连接地面层与设备层,供人员出入。...

【技术保护点】
1.隧道类综合管廊端部组合节点,所述综合管廊的主体长度大于400米,且仅在两端设有所述组合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节点包括设备层和管廊层;所述设备层设置于所述管廊层的上方,并与地面连接;所述管廊层与所述综合管廊的主体连接;/n所述设备层包括分变电所、弱电间、监控中心、夹层风机房和风机房;所述设备层对应所述管廊层设有人孔、风孔和管廊舱室吊装口;/n所述人孔能够作为所述管廊层至所述设备层的逃生通道;/n所述管廊舱室吊装口包括燃气舱吊装口、污水舱吊装口和综合舱吊装口;/n所述风机房包括燃气舱风机房、污水舱风机房和综合舱风机房,并设有风孔;/n所述管廊层与所述综合管廊对接;所述管廊层内设有与所述综合管廊相配的燃气舱、污水舱和综合舱;/n所述管廊通风口包括燃气舱通风口、污水舱通风口和综合舱通风口,分别与所述燃气舱风机房、所述污水舱风机房和所述综合舱风机房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隧道类综合管廊端部组合节点,所述综合管廊的主体长度大于400米,且仅在两端设有所述组合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节点包括设备层和管廊层;所述设备层设置于所述管廊层的上方,并与地面连接;所述管廊层与所述综合管廊的主体连接;
所述设备层包括分变电所、弱电间、监控中心、夹层风机房和风机房;所述设备层对应所述管廊层设有人孔、风孔和管廊舱室吊装口;
所述人孔能够作为所述管廊层至所述设备层的逃生通道;
所述管廊舱室吊装口包括燃气舱吊装口、污水舱吊装口和综合舱吊装口;
所述风机房包括燃气舱风机房、污水舱风机房和综合舱风机房,并设有风孔;
所述管廊层与所述综合管廊对接;所述管廊层内设有与所述综合管廊相配的燃气舱、污水舱和综合舱;
所述管廊通风口包括燃气舱通风口、污水舱通风口和综合舱通风口,分别与所述燃气舱风机房、所述污水舱风机房和所述综合舱风机房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类综合管廊端部组合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综合管廊的主体包括上下两层,所述管廊层包括分别与所述综合管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钰琳朱洁唐群季洪金莫群青孙国帅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