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动机舱翻转扭杆及其上的防弯、防扭限位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586697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4 21:06
本申请涉及一种发动机舱翻转扭杆及其上的防弯、防扭限位结构,属于发动机舱翻转的辅助结构技术领域,上述的限位结构设置两组,两组限位结构分别设置于扭杆的两端,各限位结构包括第一限位板,第一限位板垂直扭杆设置,第一限位板用于防止扭杆相对车架扭转;第二限位板,第二限位板平行扭杆设置,第二限位板用于防止扭杆弯曲;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具有设计合理、结构简单的优点,利用本结构能够在扭杆的两个方向上进行限位,共同实现防弯、防扭两种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发动机舱翻转扭杆及其上的防弯、防扭限位结构
本技术涉及发动机舱翻转的辅助结构
,尤其涉及一种发动机舱翻转扭杆及其上的防弯、防扭限位结构。
技术介绍
为了便于检修发动机等部件,提高操作维修的简便性,对于目前的重型卡车以及工程车辆来说往往对发动机舱进行翻转,翻转时,扭杆会长期承受很大的扭矩,在翻转或回位的过程中,扭杆承受较大的弯矩,其中,扭杆的弯矩、扭矩的产生源就是扭杆的两个与车架连接的端部;现有技术中为了减小扭杆所受到的扭矩和弯矩,一般是在扭杆的端部加两个方向的筋,这种通过加筋的方式防扭防弯的效果差,而且,筋与车架和扭杆的接触面积小,在翻转或回位的过程中,接触应力较大,易造成应力集中。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内容属于专利技术人的技术认知范畴,并不必然构成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是为了解决现有发动机舱的扭杆两端采用筋限位造成的防扭、防弯效果差的问题,同时采用加筋限位的方式接触面积小,导致接触应力增大、出现应力集中的问题,故而,设计一种发动机舱翻转扭杆及其上的防弯、防扭限位结构,其具体为:一种发动机舱翻转扭杆的防弯、防扭限位结构,限位结构设置两组,两组限位结构分别设置于扭杆的两端,各限位结构包括:第一限位板,第一限位板垂直扭杆设置,第一限位板用于防止扭杆相对车架扭转;第二限位板,第二限位板平行扭杆设置,第二限位板用于防止扭杆弯曲。优选的,第一限位板与第二限位板呈L型连接。进一步优选的,还包括:第三限位板,第三限位板垂直扭杆设置,且第三限位板与第一限位板平行设置。优选的,第一限位板、第二限位板和第三限位板呈U型连接。优选的,第一限位板、第二限位板和第三限位板为一体成型结构。进一步优选的,还包括:第四限位板,第四限位板平行扭杆设置,且第四限位板还与第二限位板平行设置。优选的,第一限位板、第二限位板、第三限位板和第四限位板呈四边形连接。优选的,第一限位板、第二限位板、第三限位板和第四限位板为一体成型结构。一种发动机舱翻转扭杆,包括发动机舱翻转扭杆的防弯、防扭限位结构,还包括:设置于扭杆上的两个铰接板,两个铰接板分别靠近两个限位结构设置。优选的,两个铰接板为L型。本技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设计合理、结构简单的优点,利用本结构能够在扭杆的两个方向上进行限位,共同实现防弯、防扭两种功能;同时,本技术与车架的接触面积较大,能够降低接触应力,避免应力集中;另外,通过将多个限位板设置为一体成型结构能够加强限位结构的抗变形强度。附图说明图1为其中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扭杆,2、限位结构,201、第一限位板,202、第二限位板,203、第三限位板,204、第四限位板,3、铰接板。具体实施方式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阐述。另外,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如图1-2所示,一种发动机舱翻转扭杆的防弯、防扭限位结构,限位结构2设置两组,两组限位结构2分别设置于扭杆1的两端,各限位结构2包括一个第一限位板201和一个第二限位板202,第一限位板201垂直扭杆1设置,第一限位板201用于防止扭杆1相对车架扭转;第二限位板202平行扭杆1设置,第二限位板202用于防止扭杆1弯曲;第一限位板201和第二限位板202均为合金钢板,合金钢板强度高,能够适应此处高强度连接的环境。进一步的,第一限位板201与第二限位板202呈L型连接,这样能够加强第一限位板201和第二限位板202的连接强度,使得第一限位板201和第二限位板202互相牵制,其受力方向在不同的平面上,提高固定性能。在一个实施例中,除了上述第一限位板201和第二限位板202,还包括第三限位板203,第三限位板203垂直扭杆1设置,且第三限位板203与第一限位板201平行设置,第三限位板203仍然是为合金钢板,设置第三限位板203的目的是为了与第一限位板201配合增大与车架的接触面积,提高抗扭强度。进一步的,为了提高整个限位结构2的强度,将第一限位板201、第二限位板202和第三限位板203呈U型连接。进一步的,为了进一步提高连接强度,将第一限位板201、第二限位板202和第三限位板203为一体成型结构,这样能够防止因将限位板单独设置、受力方向单一,容易出现破坏的现象。进一步的,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四限位板204,第四限位板204平行扭杆1设置,且第四限位板204还与第二限位板202平行设置,第四限位板204同样也是为合金钢板,设置第四限位板204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加强整个限位结构2的强度,减小扭转1在弯曲载荷下出现变形。进一步的,为了加强限位结构2的抗变形强度,将第一限位板201、第二限位板202、第三限位板203和第四限位板204呈四边形连接,连接起来的第一限位板201、第二限位板202、第三限位板203和第四限位板204形成限位结构2的整体,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限位结构2的抗变形强度。进一步的,为了防止限位板与限位板的连接处发生开裂或折断,将第一限位板201、第二限位板202、第三限位板203和第四限位板204为一体成型结构。本申请还保护一种发动机舱翻转扭杆,包括翻转扭杆的防弯、防扭限位结构,还包括设置于扭杆1上的两个铰接板3,两个铰接板3分别靠近两个限位结构2设置,两个铰接板3也与车架铰接的,通过铰接板3相对铰接处转动来实现发动机舱的翻转,为了增大翻转后的空间,将两个铰接板3设置为L型,L型结构的铰接板3相比传统的铰接板3能够在翻转同样的角度下具有更大的空间,便于维修人员维修。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不能作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对于本
的技术人员来说,对本技术实施方式所做出的任何替代改进或变换均落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技术未详述之处,均为本
技术人员的公知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发动机舱翻转扭杆的防弯、防扭限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结构设置两组,两组所述限位结构分别设置于所述扭杆的两端,各所述限位结构包括:/n第一限位板,所述第一限位板垂直所述扭杆设置,所述第一限位板用于防止所述扭杆相对所述发动机舱扭转;/n第二限位板,所述第二限位板平行所述扭杆设置,所述第二限位板用于防止所述扭杆弯曲。/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动机舱翻转扭杆的防弯、防扭限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结构设置两组,两组所述限位结构分别设置于所述扭杆的两端,各所述限位结构包括:
第一限位板,所述第一限位板垂直所述扭杆设置,所述第一限位板用于防止所述扭杆相对所述发动机舱扭转;
第二限位板,所述第二限位板平行所述扭杆设置,所述第二限位板用于防止所述扭杆弯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动机舱翻转扭杆的防弯、防扭限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板与所述第二限位板呈L型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动机舱翻转扭杆的防弯、防扭限位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三限位板,所述第三限位板垂直所述扭杆设置,且所述第三限位板与所述第一限位板平行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发动机舱翻转扭杆的防弯、防扭限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板、第二限位板和第三限位板呈U型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发动机舱翻转扭杆的防弯、防扭限位结构,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浩然王林孙佳滨张海张松邱照强
申请(专利权)人:临工集团济南重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