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前端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前端(frontend)结构。
技术介绍
前端结构例如具备对冷凝器或散热器等热交换器进行支承的框部,经由支承部(车身安装部)安装于左右两侧的前侧框架的前端部。框部通过左右两侧的侧撑条(侧腿部)、将侧撑条的上端沿着左右方向连结的上梁(上梁部)、将侧撑条的下端沿着左右方向连结的下梁(下梁部)在主视观察下形成为矩形框体。如专利文献1(专利第6383811号公报)那样,已知有在框部之中,左右两侧的侧撑条以及下梁通过树脂材料形成为U字状,上梁通过金属材料冲压成形的结构。根据该结构,左右两侧的侧撑条以及下梁由树脂形成,由此实现框部(即,前端结构)的轻量化。此外,上梁通过金属材料进行冲压成形,由此能够确保框部(即,前端结构)的刚性。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但是,在上述的现有技术中,前端结构由树脂制的部件和金属制的部件形成,因此前端结构的部件个数增多。进而,框部的一部分为金属制,因此在实现轻量化方面还有改善的余地。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确保框部的强度、刚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前端结构,其具备:/n框部,其覆盖配置于车身前部的热交换器的外周部分;/n车身安装部,其设置于所述框部,与沿着车身前后方向延伸的前侧框架的前端部连接;以及/n管道部,其与所述框部的前端相连,并且至少一部分配置在所述车身安装部的上方,在与所述热交换器之间形成在上下方向上连续的流路,/n所述框部、所述车身安装部以及所述管道部一体成形。/n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20190604 JP 2019-1044111.一种前端结构,其具备:
框部,其覆盖配置于车身前部的热交换器的外周部分;
车身安装部,其设置于所述框部,与沿着车身前后方向延伸的前侧框架的前端部连接;以及
管道部,其与所述框部的前端相连,并且至少一部分配置在所述车身安装部的上方,在与所述热交换器之间形成在上下方向上连续的流路,
所述框部、所述车身安装部以及所述管道部一体成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端结构,其中,
在所述管道部的下部形成有与所述流路连通的导入口,
在所述框部和所述管道部中的至少一方设置有划分部,该划分部对所述热交换器中的能够供外部气体沿着前后方向通过的热交换区域与相对于所述热交换区域位于外周侧的外周区域之间进行划分。
技术研发人员:早川公人,菅原光辉,内山修一,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