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身后围总成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身结构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的车身后围总成。
技术介绍
车身后部结构尤其是后备箱的后围和D柱下部连接区域结构,是影响车身骨架扭转刚度的关键结构,尤其是SUV、MPV等车型更为明显,因为此类型汽车白车身与轿车不同,没有金属衣帽架,此区域相对要承受更大的变形和更大的应力,因此,此区域结构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车身的扭转刚度的大小。现有技术中,如图1、2所示后围内板为槽口朝后的槽型,其截面在同等重量条件下,截面较小,并且后围内板与后地板总成连接也较弱,抗扭转变形能力差。采用这种结构形式,如果想要提升扭转刚度,通常要通过增加钣金厚度或者增加加强结构来实现,前者会增加较多重量,后者增加零件数量,增加成本,也给制造工艺带来困难等诸多弊端,而提升效果却往往不明显。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较高抗扭能力的车身后围总成。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方案为:一种车身后围总成,包括前低、后高的折板状的后围外板,后地板的后端与后围外板的前立板的内侧板面连接,后围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身后围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前低、后高的折板状的后围外板(10),后地板(20)的后端与后围外板(10)的前立板(11)的内侧板面连接,后围外板(10)的后立板(12)内侧板面与L型折板状的后围内板(30)的横板(31)后板沿连接,后围内板(30)的竖板(32)下板沿与后地板(20)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身后围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前低、后高的折板状的后围外板(10),后地板(20)的后端与后围外板(10)的前立板(11)的内侧板面连接,后围外板(10)的后立板(12)内侧板面与L型折板状的后围内板(30)的横板(31)后板沿连接,后围内板(30)的竖板(32)下板沿与后地板(20)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后围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围内板(30)通过后围连接板(40)与D柱(50)下端相连,后围连接板(40)为连接竖板(41)和连接弧板(42)构成的折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后围总成,其特征在于:后围连接板(40)的连接竖板(41)的上下板沿分别与D柱前侧板(51)的下板沿、后地板(20)连接,后围连接板(40)的连接竖板(41)的左右板沿分别与竖板(32)板沿、D柱外侧板(52),连接弧板(42)的后板沿与后立板(12)及D柱后板(53)相连,连接弧板(42)连接D柱内侧板(54)与后围内板(30)的横板(3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后围总成,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寇世宏,王洪斌,咸秋磊,严婷,刘净,芮德军,
申请(专利权)人: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