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身面板修复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58622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4 21: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身面板修复固定装置,涉及汽车维修设备技术领域,包括移动修复架内设有第一横梁、第一横梁下方平行设有第二横梁,第一横梁与第二横梁正面设有竖直对称的两个第一弯月导轨,第一横梁背面设有水平的第二弯月导轨,第一弯月导轨和第二弯月导轨上均设有电磁头,移动修复架两侧外均设有控制盒,控制盒与电磁头电性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在实施钢制车身面板固定过程,达成固定快速、调整简易、实现可靠、快速钢制车身面板固定方式,只需要简单调节吸附支点,能够极大的节省固定时间,拆卸时间,大大的提升工作效率;通过改变电流的大小改变钢制面板的吸附力的大小,固定力大小方便可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身面板修复固定装置
本技术涉及汽车维修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电磁吸附钢制车身面板修复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伴随着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追求也越来越高,汽车已经成为人们日常出行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现行众多职业院校和汽车维修行业,经常使用螺栓多点固定受损的钢制车身面板,完成受损修复。螺栓多点固定结构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修复前,需要调整钢制车身面板的位置,然后紧固多个螺栓,固定工作时间长,固定步骤多;修复后,拆卸钢制车身面板重复修复前的螺栓拆卸工作,拆卸工作时间长;使用周期短,螺栓在反复的固定拆卸过程,螺纹收到一定量的损坏,需要更换。在修复过程,螺栓要承受一定的拉伸和剪切应力,螺栓收到不同程度的破坏,需要频繁的更换零件,现有技术在钢制车身面板维修过程中存在的工作耗时、零件易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车身面板修复固定装置,包括移动修复架、控制盒、第一弯月导轨、第二弯月导轨、电磁头、第一横梁、第二横梁;所述移动修复架内设有第一横梁、所述第一横梁下方平行设有第二横梁,所述第一横梁与第二横梁正面设有竖直对称的两个第一弯月导轨,所述第一横梁背面设有水平的第二弯月导轨,所述第一弯月导轨和第二弯月导轨上均设有电磁头;所述移动修复架两侧外均设有控制盒,所述控制盒与电磁头电性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弯月导轨和第二弯月导轨上均设有滑槽,所述电磁头与滑槽滑动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电磁头一端套设有滑块,所述滑块与滑槽滑动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滑槽内设有若干卡槽。进一步地,所述移动修复架的顶架与第一横梁之间设有若干固定夹。进一步地,所述移动修复架底端分别设有两个万向轮和定向轮。进一步地,所述万向轮和定向轮顶端与移动修复架底端之间均设有加强筋。本技术的优点:本技术提供一种车身面板修复固定装置,通过弯月形滑轨设计可以兼容不同钢制车型的不同尺寸外板,只需要简单调节吸附支点,解决现有固定装置需要大量的调整时间问题,能够极大的节省固定时间,拆卸时间,大大的提升工作效率;通过改变电流的大小改变钢制面板的吸附力的大小,实现钢制车身面板的固定力的大小,解决了现有螺栓固定易损坏问题。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技术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背面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移动修复架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电磁头与滑块连接示意图。附图标记:1-移动修复架、2-固定夹、3-控制盒、4-第一弯月导轨、5-万向轮、6-滑槽、7-电磁头、8-第二弯月导轨、9-滑块、10-定向轮、11-卡槽、12-加强筋、101-第一横梁、102-第二横梁。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参考图1至图4,一种车身面板修复固定装置,包括移动修复架1、控制盒3、第一弯月导轨4、第二弯月导轨8、电磁头7、第一横梁101、第二横梁102;移动修复架1内设有第一横梁101、第一横梁101下方平行设有第二横梁102,第一横梁101与第二横梁102正面设有竖直对称的两个第一弯月导轨4,第一弯月导轨4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横梁101与第二横梁102连接,第一横梁101背面设有水平的第二弯月导轨8,第一弯月导轨4和第二弯月导轨8上均设有电磁头7;移动修复架1两侧外均设有控制盒3,控制盒3与电磁头7电性连接。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车身面板修复固定装置,移动修复架1是框体结构的框架,第一横梁101和第二横梁102固定在移动修复架1的架体下半部分的中部,在使用时,根据拆卸下钢制车身面板的质量和形状,采取吸附固定还是大力钳固定;选择吸附固定后,在第一弯月导轨4、第二弯月导轨8上插入电磁头7吸附固定钢制面板;其中,通过控制与电磁头7电性连接的控制盒3调整电流,调整合适的电流适配钢制面板的质量,根据车身钢制面板的厚度和质量选择匹配的电磁头7直径后,调整电流;断开电流,模拟吸附位置后,原则上要求选择钢制面板上刚度最大且吸附面较为平整的位置,在钢制面板上标注吸附位置,插入电磁头7,接通电流,电磁头7吸附在事先标注的位置,事先固定;维修完成后,托着钢制面板同时,切断电源,面板自动脱离;通过调整制作完成控制盒3控制电流,就可以改变第一弯月导轨4和第二弯月导轨8上电磁头7的吸附力变化,实现吸附不同质量的钢制车身面板;其中,移动修复架1内第一横梁101与第二横梁102正面设有竖直对称的两个第一弯月导轨4,使用较多电磁头7,固定钢制汽车车门和发动机舱盖,这些部件尺寸和质量都较大且四周刚度较大;移动修复架1内第一横梁101背面设置单个水平第二弯月导轨8,固定钢制车身翼子板,翼子板上部刚度较大,容易实现上部固定。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第一弯月导轨4和第二弯月导轨8上均设有滑槽6,电磁头7与滑槽6滑动连接,电磁头7在滑槽6内滑动,使得电磁头7的能更方便的使用,滑动的电磁头7可以调整吸附面板的位置,提升固定强度,便于固定后的维修;优选地,滑槽6一侧中空,铺设控制线路,电性连接设置在装置中部的控制盒3,完成对电流大小和吸附头部的操控。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电磁头7一端套设有滑块9,滑块9与滑槽6滑动连接,滑块9在滑槽6内滑动,进一步的方便电磁头9的滑动,并且滑块9对电磁头7保护,避免电磁头7容易损坏。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滑槽6内设有若干卡槽11,当电磁头7调整好吸附位置后,滑入卡槽11后,实现多方向受力后锁死,防止维修施力后电磁头7移动,实现维修过程固定。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移动修复架1的顶架与第一横梁101之间设有若干固定夹2,移动修复架1上部的固定夹2,通过各种夹具把板件边缘夹持固定在三根固定夹2上,可以实现维修操作,是电磁固定钢制面板修复很好的补充手段,一些重量较轻,物体较小的部件不需要通过电磁固定,使用固定夹2固定,比如铝合金车身部件。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移动修复架1底端分别设有两个万向轮5和定向轮10,方便对固定装置的移动,万向轮5采用带有刹车功能的万向轮,方便移动到使用位置后保持位置不变。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万向轮5和定向轮10顶端与移动修复架1底端之间均设有加强筋12,加强万向轮5和定向轮10使用的稳定性,使得他们的使用状态更稳固。其中,控制盒3用于控制电流,控制盒3和电磁头7都为市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车身面板修复固定装置,能够在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身面板修复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移动修复架(1)、控制盒(3)、第一弯月导轨(4)、第二弯月导轨(8)、电磁头(7)、第一横梁(101)、第二横梁(102);/n所述移动修复架(1)内设有第一横梁(101)、所述第一横梁(101)下方平行设有第二横梁(102),所述第一横梁(101)与第二横梁(102)正面设有竖直对称的两个第一弯月导轨(4),所述第一横梁(101)背面设有水平的第二弯月导轨(8),所述第一弯月导轨(4)和第二弯月导轨(8)上均设有电磁头(7);/n所述移动修复架(1)两侧外均设有控制盒(3),所述控制盒(3)与电磁头(7)电性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身面板修复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移动修复架(1)、控制盒(3)、第一弯月导轨(4)、第二弯月导轨(8)、电磁头(7)、第一横梁(101)、第二横梁(102);
所述移动修复架(1)内设有第一横梁(101)、所述第一横梁(101)下方平行设有第二横梁(102),所述第一横梁(101)与第二横梁(102)正面设有竖直对称的两个第一弯月导轨(4),所述第一横梁(101)背面设有水平的第二弯月导轨(8),所述第一弯月导轨(4)和第二弯月导轨(8)上均设有电磁头(7);
所述移动修复架(1)两侧外均设有控制盒(3),所述控制盒(3)与电磁头(7)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面板修复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弯月导轨(4)和第二弯月导轨(8)上均设有滑槽(6),所述电磁头(7)与滑槽(6)滑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留奎朱若岭和豪涛吴笑伟王晨喻红卫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