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荣添专利>正文

一种混凝土输送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58123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4 20: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混凝土输送机,其结构包括转体、侧栏杆、滚球带、底支架,底支架焊接于侧栏杆下表面,侧栏杆与转体相连接,滚球带绕于转体外表面,当滚球带到弯角处时,将会把混凝土卸下,原本置于滚球上的外滚环表面的混凝土,将会顺带外滚环一下活动,让混凝土有一个活动的力,在衔接部位受力时,起到一定程度上的缓冲效果,衔接在一起的裹层将会对压角有所挤压,能够在湿状混凝土置于输送带上时,在卸料时让其底部活动起来,不会粘于输送带上,主刮角将会通过导块引导整体刮除的倾向,并且通过导刮体保持在一定硬力上,对外物起到硬力的作用,能够在混凝土要脱离开输送带时,对其进行从最贴合的底端进行刮动,防止残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凝土输送机
本专利技术属于混凝土领域,更具体地说,尤其是涉及到一种混凝土输送机。
技术介绍
混凝土经过搅拌后需要将其运输至所需的位置进行汇集,在混凝土一边搅拌的过程中,一边将其输出往输送机的输送带上流动,让其移至所需的位置,在通过输送带的弯角将其卸料。基于上述本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的混凝土输送机主要存在以下几点不足,比如:搅拌好的混凝土为湿状,其输送机上的表面为干燥状态,当混凝土放于输送带上进行输送于一定位置需卸料时,其湿状的混凝土会有所粘于输送带上。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混凝土输送机。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搅拌好的混凝土为湿状,其输送机上的表面为干燥状态,当混凝土放于输送带上进行输送于一定位置需卸料时,其湿状的混凝土会有所粘于输送带上的问题。本专利技术一种混凝土输送机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其结构包括转体、侧栏杆、滚球带、底支架,所述底支架焊接于侧栏杆下表面,所述侧栏杆与转体相连接,所述滚球带绕于转体外表面。所述滚球带包括输送带、滚球,所述滚球一半嵌入于输送带内部。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滚球包括中球、外滚环、刮弧,所述中球嵌入于外滚环内部且位于同一轴心上,所述外滚环抵在刮弧外表面,所述中球为球体结构,所述外滚环为空心结构。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刮弧包括刮头、主硬块、缓角,所述缓角与主硬块为一体化结构,所述主硬块首尾两端与刮头相连接,所述刮头为弯角型结构,所述缓角设有三个。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刮头包括内抵层、引节、导向块、主刮角,所述内抵层贴合于主刮角外表面,所述主刮角远离内抵层的一端与导向块相连接,所述导向块之间安装有引节,所述内抵层为弧形结构,所述引节设有三个。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内抵层包括裹层、压角、硬角,所述裹层贴合于压角外表面,所述压角与硬角之间安装有裹层,所述压角为扇形结构。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主刮角包括导块、导刮体、弧边,所述导刮体之间安装有导块,所述导刮体与弧边相连接,所述弧边为半球形结构,所述导块设有两个。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刮体包括硬头、后缓体,所述硬头与后缓体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后缓体设有三个,所述硬头设有两个。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后缓体包括延角、裹条、中轴,所述延角与裹条相贴合,所述中轴安装于延角与裹条之间,所述中轴为球体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当滚球带到弯角处时,将会把混凝土卸下,原本置于滚球上的外滚环表面的混凝土,将会顺带外滚环一下活动,让混凝土有一个活动的力,后端由主硬块控制住外侧刮弧的位置,内部的缓角起到一定缓冲的作用,在衔接部位受力时,起到一定程度上的缓冲效果,衔接在一起的裹层将会对压角有所挤压,让主刮角与导向块保持在一定倾斜角度,能够在湿状混凝土置于输送带上时,在卸料时让其底部活动起来,不会粘于输送带上。2.主刮角将会通过导块引导整体刮除的倾向,并且通过导刮体保持在一定硬力上,对外物起到硬力的作用,中部由中轴固定住,后端的裹条将会适当的有所缓冲,能够在混凝土要脱离开输送带时,对其进行从最贴合的底端进行刮动,防止残留。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混凝土输送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滚球带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滚球的右视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刮弧的正视内部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刮头的正视内部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内抵层的正视内部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主刮角的正视内部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导刮体的正视内部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后缓体的正视内部结构示意图。图中:转体-11、侧栏杆-22、滚球带-33、底支架-44、输送带-311、滚球-312、中球-w01、外滚环-w02、刮弧-w03、刮头-001、主硬块-002、缓角-003、内抵层-g1、引节-g2、导向块-g3、主刮角-g4、裹层-s01、压角-s02、硬角-s03、导块-111、导刮体-112、弧边-113、硬头-x01、后缓体-x02、延角-m01、裹条-m02、中轴-m03。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描述:实施例1:如附图1至附图6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混凝土输送机,其结构包括转体11、侧栏杆22、滚球带33、底支架44,所述底支架44焊接于侧栏杆22下表面,所述侧栏杆22与转体11相连接,所述滚球带33绕于转体11外表面。所述滚球带33包括输送带311、滚球312,所述滚球312一半嵌入于输送带311内部。其中,所述滚球312包括中球w01、外滚环w02、刮弧w03,所述中球w01嵌入于外滚环w02内部且位于同一轴心上,所述外滚环w02抵在刮弧w03外表面,所述中球w01为球体结构,所述外滚环w02为空心结构,所述刮弧w03对所贴附的部位,进行移动刮除,所述中球w01固定衔接部位的活动固定点。其中,所述刮弧w03包括刮头001、主硬块002、缓角003,所述缓角003与主硬块002为一体化结构,所述主硬块002首尾两端与刮头001相连接,所述刮头001为弯角型结构,所述缓角003设有三个,所述缓角003在衔接部位受力时,起到一定程度上的缓冲效果,所述刮头001保持自身的一定弧度,在力较大时,将会有所抵触缓冲。其中,所述刮头001包括内抵层g1、引节g2、导向块g3、主刮角g4,所述内抵层g1贴合于主刮角g4外表面,所述主刮角g4远离内抵层g1的一端与导向块g3相连接,所述导向块g3之间安装有引节g2,所述内抵层g1为弧形结构,所述引节g2设有三个,所述引节g2引导衔接部位的导向,所述内抵层g1延伸开整体的部位对外物更好的贴合。其中,所述内抵层g1包括裹层s01、压角s02、硬角s03,所述裹层s01贴合于压角s02外表面,所述压角s02与硬角s03之间安装有裹层s01,所述压角s02为扇形结构,所述裹层s01间隔开两侧不同方向受力的部位,所述硬角s03保持住整体的硬力。本实施例的具体使用方式与作用:本专利技术中,将底支架44置于所需的位置上,进行调整距离与高度,从而让混凝土能够导于滚球带33上,往指定的方向进行输送,使得混凝土置于输送带311与滚球312上,当滚球带33到弯角处时,将会把混凝土卸下,原本置于滚球312上的外滚环w02表面的混凝土,将会顺带外滚环w02一下活动,其外滚环w02将会顺着中球w01进行滚动,让混凝土有一个活动的力,当混凝土在外滚环w02表面进行活动时,所抵在外滚环w02表面的刮弧w03将会一并对混凝土进行刮除,后端由主硬块002控制住外侧刮弧w03的位置,内部的缓角003起到一定缓冲的作用,刮头001内的内抵层g1贴合于外滚环w02进行刮动时,其硬角s03保持自身的硬力,衔接在一起的裹层s01将会对压角s02有所挤压,让主刮角g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混凝土输送机,其结构包括转体(11)、侧栏杆(22)、滚球带(33)、底支架(44),所述底支架(44)焊接于侧栏杆(22)下表面,所述侧栏杆(22)与转体(11)相连接,所述滚球带(33)绕于转体(11)外表面,其特征在于:/n所述滚球带(33)包括输送带(311)、滚球(312),所述滚球(312)一半嵌入于输送带(311)内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凝土输送机,其结构包括转体(11)、侧栏杆(22)、滚球带(33)、底支架(44),所述底支架(44)焊接于侧栏杆(22)下表面,所述侧栏杆(22)与转体(11)相连接,所述滚球带(33)绕于转体(11)外表面,其特征在于:
所述滚球带(33)包括输送带(311)、滚球(312),所述滚球(312)一半嵌入于输送带(311)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凝土输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滚球(312)包括中球(w01)、外滚环(w02)、刮弧(w03),所述中球(w01)嵌入于外滚环(w02)内部且位于同一轴心上,所述外滚环(w02)抵在刮弧(w03)外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混凝土输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刮弧(w03)包括刮头(001)、主硬块(002)、缓角(003),所述缓角(003)与主硬块(002)为一体化结构,所述主硬块(002)首尾两端与刮头(001)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混凝土输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刮头(001)包括内抵层(g1)、引节(g2)、导向块(g3)、主刮角(g4),所述内抵层(g1)贴合于主刮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荣添
申请(专利权)人:刘荣添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