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船舶码头登船梯的布置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580236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4 20: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船舶码头登船梯的布置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趸船停靠在码头,在趸船与码头之间设置用以使工作人员从码头岸边登上趸船的可随着潮水涨落自动调整登船角度的第一登船梯;在趸船的甲板面上设置登高盘梯;在登高盘梯与在建船舶的登船口之间设置用以使工作人员从趸船登上在建船舶的可随着潮水涨落自动调整其前、后倾角的第二登船梯。本发明专利技术有效地解决大型船舶在码头建造期间工人登船困难的问题,降低大型船舶建造期间登船所带来的各种损耗问题,提高了船舶在码头期间的建造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船舶码头登船梯的布置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船舶建造
,尤其涉及一种船舶码头登船梯的布置方法。
技术介绍
当前我国造船能力和技术水平世界领先,国内各造船厂承接的船舶吨位也越来越大,而在船舶的码头建造期间,施工人员通常需要通过较高的登船盘梯从码头地面登上船舶的主甲板面,然后在进入各自的施工区域进行施工作业。在登船过程中,施工人员通常还需搬运施工所需的工具和材料上船。在建造大型船舶的时候,由于高差大,登船这一过程对施工人员的体力消耗巨大,影响施工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船舶码头登船梯的布置方法,用以解决大型船舶在码头建造期间工人登船困难的问题。一种船舶码头登船梯的布置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S1,将趸船停靠在码头,在趸船与码头之间设置用以使工作人员从码头岸边登上趸船的可随着潮水涨落自动调整登船角度的第一登船梯;S2,在趸船的甲板面上设置登高盘梯;S3,在登高盘梯与在建船舶的登船口之间设置用以使工作人员从趸船登上在建船舶的可随着潮水涨落自动调整其前、后倾角的第二登船梯。优选地,所述趸船的甲板面上安装有第一滑道,第一登船梯的一端铰接固定在码头上、另一端滑动设置在第一滑道内,当趸船随着潮水涨落上、下移动时,趸船上移或下移的位移量由第一登船梯在第一滑道内的滑动来消除。优选地,所述趸船为无动力装置的矩形平底船,趸船的朝向在建船舶的舷侧预先安装有防护橡胶。优选地,所述趸船的甲板面低于码头岸边。优选地,所述登高盘梯的顶部安装有第二滑道,第二登船梯的一端铰接固定在所述在建船舶的登船口处、另一端滑动设置在第二滑道内,所述第二登船梯可绕着其与在建船舶的铰接点水平旋转。优选地,所述在建船舶的登船口处安装有铰接底座,第二登船梯与铰接底座铰接固定。优选地,所述在建船舶的登船口设置在所述在建船舶的主甲板的下方。优选地,所述在建船舶的登船口为舷侧门或舷侧外板上设置的临时的工艺孔。优选地,所述登高盘梯的高度根据船舶登船口与趸船甲板面之间的高度差来设定。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通过在码头和在建船舶之间设置趸船,将趸船作为在建船舶和码头之间的中间平台,然后在码头和趸船之间、在建船舶和趸船之间连接不同形式的登船梯来达到从码头登上在建船舶的目的,可以有效地解决大型船舶在码头建造期间工人登船困难的问题,降低大型船舶建造期间登船所带来的各种损耗问题,提高了船舶在码头期间的建造效率。2、本专利技术的船舶码头登船梯的布置方法简单、方便、易操作,且通用性较强,易于推广应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码头登船梯的布置示意图。图中标号的含义为:1为码头,2为第一登船梯,3为趸船,4为登高盘梯,5为第二登船梯,6为在建船舶,7为登船口。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好的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除非另有规定或说明,术语“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连接”、“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本说明书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描述的“上”、“下”、“左”、“右”等方位词是以附图所示的角度来进行描述的,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定。此外,在上下文中,还需要理解的是,当提到一个元件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时,其不仅能够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也可以通过中间元件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本专利技术给出一种船舶码头登船梯的布置方法,解决了大型船舶在建造期间人员登船困难的问题,减少了大型船舶建造期间登船所带来的各种损耗问题,提高了船舶停靠在码头期间的建造效率。本专利技术的船舶码头登船梯的布置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S1,将趸船3停靠在码头1,在趸船3与码头1之间设置用以使工作人员从码头1岸边登上趸船3的可随着潮水涨落自动调整登船角度的第一登船梯2。具体地,所述趸船3的甲板面上安装有第一滑道,第一登船梯2的一端铰接固定在码头1上、另一端滑动设置在第一滑道内。当趸船3随着潮水涨落上、下移动时,趸船3上移或下移的位移量由第一登船梯2在第一滑道内的滑动来消除;若潮水上涨,趸船随着潮水上移时,第一登船梯2可绕着其与码头1的铰接点向上转动,同时其下口端部可在第一滑道内滑动,以此消除掉趸船上移的位移量。本实施例中,趸船3为无动力装置的矩形平底船,趸船3的朝向在建船舶的舷侧预先安装有防护橡胶,防护橡胶可避免在建船舶6停靠在趸船3外侧时对在建船舶6的外板造成损坏。当趸船3停靠在码头1时,趸船3的甲板面低于码头岸边。趸船3甲板面上的第一滑道的长度应大于潮水涨落时第一登船梯2滑动的最大距离。S2,在趸船3的甲板面上设置登高盘梯4。具体地,登高盘梯4固定在趸船3甲板面的中心略靠近在建船舶6的位置处。登高盘梯4的高度根据船舶登船口7与趸船3甲板面之间的高度差来设定。S3,在登高盘梯4与在建船舶6的登船口7之间设置用以使工作人员从趸船3登上在建船舶6的可随着潮水涨落自动调整其前、后倾角的第二登船梯5。具体地,所述登高盘梯4的顶部安装有第二滑道,第二登船梯5的一端铰接固定在所述在建船舶6的登船口7处、另一端滑动设置在第二滑道内,所述第二登船梯5可绕着其与在建船舶6的铰接点水平旋转,同时其下口端部可在第二滑道内滑动,以此抵消潮水涨落时在建船舶6或趸船3摇晃产生的位移量。所述在建船舶6的登船口7设置在所述在建船舶6的主甲板的下方。针对不同的船型,在建船舶的登船口7可设置在不同的位置,例如,针对于设计有舷侧门等结构船舶,可将舷侧门作为登船口,若没有设计舷侧门,则可在码头建造器件,在舷侧外板上设置的临时的工艺孔并将该工艺孔作为登船口。作为优选地,在建船舶的登船口7处可安装铰接底座,第二登船梯5与铰接底座铰接固定,第二登船梯5可绕着其与铰接底座的铰接点在水平方向转动。本专利技术通过在码头1和在建船舶6之间设置趸船3,将趸船3作为在建船舶6和码头1之间的中间平台,然后在码头1和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船舶码头登船梯的布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nS1,将趸船停靠在码头,在趸船与码头之间设置用以使工作人员从码头岸边登上趸船的可随着潮水涨落自动调整登船角度的第一登船梯;/nS2,在趸船的甲板面上设置登高盘梯;/nS3,在登高盘梯与在建船舶的登船口之间设置用以使工作人员从趸船登上在建船舶的可随着潮水涨落自动调整其前、后倾角的第二登船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船舶码头登船梯的布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将趸船停靠在码头,在趸船与码头之间设置用以使工作人员从码头岸边登上趸船的可随着潮水涨落自动调整登船角度的第一登船梯;
S2,在趸船的甲板面上设置登高盘梯;
S3,在登高盘梯与在建船舶的登船口之间设置用以使工作人员从趸船登上在建船舶的可随着潮水涨落自动调整其前、后倾角的第二登船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码头登船梯的布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趸船的甲板面上安装有第一滑道,第一登船梯的一端铰接固定在码头上、另一端滑动设置在第一滑道内,当趸船随着潮水涨落上、下移动时,趸船上移或下移的位移量由第一登船梯在第一滑道内的滑动来消除。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船舶码头登船梯的布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趸船为无动力装置的矩形平底船,趸船的朝向在建船舶的舷侧预先安装有防护橡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船舶码头登船梯的布置方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胜宇王巧
申请(专利权)人: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