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运用于无人驾驶的全自由度转向的线控底盘平台
本专利技术涉及无人驾驶
,具体是一种运用于无人驾驶的全自由度转向的线控底盘平台。
技术介绍
目前无论是自动驾驶汽车还是服务机器人或者AGV行业的线控底盘主要有两种类型的结构:一种是借鉴和来源于传统汽车的结构。采用传统阿克曼转向结构,通过前轴上两轮的联动旋转,使整车实现转向。或者通过前、后轮分别联动的旋转,使整车实现转向。此种结构方式的特点是:同一车轴上的两个轮胎之间有机械结构相连,转向时同一车轴上两个轮胎转向方向必定相同,且转向角度有固定的对应关系。此种结构有结构简单,容易控制的优点。但无法实现小转向半径甚至零转向半径的整车转向。对于服务型机器人及AGV产品来说,其使用环境通常非常狭小复杂,对产品的灵活性要求非常高,转向半径要求尽可能小。因此此种结构对这种产品来说,缺点明显。与之相反,另一种结构是通常用于AGV产品。采用差速车身左右两侧车轮差速的原理,实现整车的转向。此种结构的特点是,当整车需要转向时,车轮并不产生除行进方向以外的转向方向上的旋转。只是调整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运用于无人驾驶的全自由度转向的线控底盘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在车架(5)和驱动系统之间的悬架系统,所述驱动系统包括四个安装在悬架系统下的轮毂电机带轮胎总成(8),所述车架(5)上还安装有用于单独地控制四个所述轮毂电机带轮胎总成(8)转向的转向系统。/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运用于无人驾驶的全自由度转向的线控底盘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在车架(5)和驱动系统之间的悬架系统,所述驱动系统包括四个安装在悬架系统下的轮毂电机带轮胎总成(8),所述车架(5)上还安装有用于单独地控制四个所述轮毂电机带轮胎总成(8)转向的转向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运用于无人驾驶的全自由度转向的线控底盘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系统包括转向电机(1)、减速机(2)、联轴器(3)和轴承安装座(4),所述轴承安装座(4)安装与所述车架(5)上,所述转向电机(1)连接在所述减速机(2)的输入端,所述减速机(2)的输出端连接有所述联轴器(3),所述联轴器(3)与所述悬架系统连接,用于控制所述悬架系统相对于所述车架(5)可控的转动预定角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运用于无人驾驶的全自由度转向的线控底盘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架系统包括叉臂总成(6)、至少一个减震器(7)和一个轴承(9),所述叉臂总成(6)通过所述轴承(9)可转动的连接在所述轴承安装座(4)的内壁,且所述叉臂总成(6)的周转轴线垂直于所述车架(5)的平面,所述叉臂总成(6)的第一端连接在所述联轴器(3)上,所述叉臂总成(6)的第二端与所述减震器(7)连接,所述减震器(7)的第二端连接所述轮毂电机带轮胎总成(8)。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运用于无人驾驶的全自由度转向的线控底盘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器(7)的数量是一个,所述减震器(7)的第一端连接在所述叉臂总成(6)上,所述减震器(7)的第二端连接在所述轮毂电机带轮胎总成(8)的一侧,所述轮毂电机带轮胎总成(8)的另一侧铰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第二端连接在所述叉臂总成(6)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运用于无人驾驶的全自由度转向的线控底盘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叉臂总成(6)的下方设有横向布置的连接臂(61),所述减震器(7)包括平行布置的第一减震器(71)和第二减震器(72),且所述第一减震器(71)和第二减震器(72)分别固定的连接在所述连接臂(61)的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亦航,向东峰,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龙创汽车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