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车辆的蹬车梯组件、端墙及轨道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579842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4 20: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轨道车辆的蹬车梯组件、端墙及轨道车辆,所述蹬车梯包括:若干沿轨道车辆端墙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于轨道车辆端墙上的蹬车梯以及分别与每个所述蹬车梯和所述端墙连接的补强部;所述蹬车梯包括处于所述端墙外侧的第一脚蹬部,以及处于所述端墙的内侧并与所述补强部连接的第二脚蹬部。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轨道车辆的蹬车梯组件、端墙及轨道车辆,通过在端墙上设置独立的蹬车梯以及与蹬车梯对应的补强部,实现了对每一个蹬车梯进行补强,避免常规蹬车梯整体焊接在端墙外部带来的强度不够,长时间使用后松动、老化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轨道车辆的蹬车梯组件、端墙及轨道车辆
本专利技术涉及轨道车辆
,尤其涉及一种轨道车辆的蹬车梯组件、端墙及轨道车辆。
技术介绍
在轨道车辆端墙结构的外侧设置用于人员攀登的蹬车梯,便于检查车顶状况。现有的蹬车梯采用在端墙外侧直接焊接的方案,存在强度较弱,长期使用容易出现松动的问题,导致蹬车梯在强度方面有待提高。有鉴于此提出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轨道车辆的蹬车梯组件,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外侧直接焊接蹬车梯的方案强度较弱的缺陷,通过在端墙上设置独立的蹬车梯以及与蹬车梯对应的补强结构,实现了对每一个蹬车梯进行补强,避免常规蹬车梯整体焊接在端墙外部带来的强度不够,长时间使用后松动、老化的问题。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轨道车辆的端墙,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外侧直接焊接蹬车梯的方案强度较弱,以及车顶空间被过多占用的缺陷,通过在端墙上设置蹬车梯组件,避免了长期使用带来的蹬车梯在端墙处松动,影响使用的问题,以及通过将废排风口设置在端墙的顶部、电器接口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轨道车辆的蹬车梯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n若干沿轨道车辆端墙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于轨道车辆端墙上的蹬车梯以及分别与每个所述蹬车梯和所述端墙连接的补强部;/n所述蹬车梯包括处于所述端墙外侧的第一脚蹬部,以及处于所述端墙的内侧并与所述补强部连接的第二脚蹬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轨道车辆的蹬车梯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若干沿轨道车辆端墙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于轨道车辆端墙上的蹬车梯以及分别与每个所述蹬车梯和所述端墙连接的补强部;
所述蹬车梯包括处于所述端墙外侧的第一脚蹬部,以及处于所述端墙的内侧并与所述补强部连接的第二脚蹬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轨道车辆的蹬车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强部包括:内侧补强板和外侧补强板;
所述内侧补强板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内侧补强面、第二内侧补强面和第三内侧补强面;
所述第一内侧补强面与所述端墙的内壁抵焊配合;
两个所述第二内侧补强面沿高度方向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一内侧补强面的两侧,并朝向远离所述端墙的一侧延伸;
两个所述第三内侧补强面分别与对应的所述第二内侧补强面连接,并朝向背向一侧延伸;
所述外侧补强板与所述第三内侧补强面抵焊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轨道车辆的蹬车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补强板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内侧补强面的顶侧连接,朝向所述外侧补强板一侧延伸,并与所述外侧补强板的顶侧抵接或抵焊配合的第四内侧补强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轨道车辆的蹬车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补强板包括:第一外侧补强面、第二外侧补强面和第三外侧补强面;
所述第一外侧补强面与所述第三内侧补强面间隔设置;
两个所述第二外侧补强面沿高度方向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一外侧补强面的两侧,并朝向所述端墙的一侧延伸;
两个所述第三外侧补强面分别与对应的所述第二外侧补强面连接,并朝向背向一侧延伸;
所述第三外侧补强面与所述第三内侧补强面抵焊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轨道车辆的蹬车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强部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内侧补强板和所述外侧补强板之间的加强板;
所述加强板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加强面、第二加强面和第三加强面;
所述第一加强面与所述外侧补强板抵接或抵焊配合;
两个所述第二加强面沿高度方向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一加强面的两侧,并朝向所述端墙一侧延伸;
两个所述第三加强面分别与对应的所述第二加强面连接,并朝向背向一侧延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忠超刘延超徐琦刘龙玺林鹏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