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碰撞缓冲吸能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防护附属装置的
,特别是涉及一种汽车碰撞缓冲吸能装置。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汽车碰撞缓冲吸能装置是一种用于对汽车前保险杠在受到外界撞击时对前保险杠进行缓冲保护的辅助装置,其在汽车防护的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现有的汽车碰撞缓冲吸能装置包括固定座、缓冲柱、第一弹簧、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固定座左侧壁中央区域设置有缓冲槽,缓冲柱右端伸入至缓冲槽内,缓冲柱外侧壁与缓冲槽内侧壁之间可滑动紧密接触,第一弹簧左端与缓冲柱右侧壁中央区域连接,第一弹簧右端与缓冲槽内右侧壁中央区域连接,缓冲柱左端与第一安装板右侧壁中央区域连接,固定座右端与第二安装板左侧壁中央区域连接;现有的汽车碰撞缓冲吸能装置使用时,缓冲柱与缓冲槽纵向截面均为正方形,使得缓冲柱在缓冲槽内滑动时更加平稳,第一安装板与汽车前保险杠连接,第二安装板与汽车车体前部连接;现有的汽车碰撞缓冲吸能装置使用中发现,前保险杠在受到撞击时,缓冲柱快速压缩第一弹簧,在压缩到尽头之后,由于第一弹簧的弹力会将前保险杠弹出,会误伤周围的人员,导致其使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碰撞缓冲吸能装置,包括固定座(1)、缓冲柱(2)、第一弹簧(3)、第一安装板(4)和第二安装板(5),固定座(1)左侧壁中央区域设置有缓冲槽(6),缓冲柱(2)右端伸入至缓冲槽(6)内,缓冲柱(2)外侧壁与缓冲槽(6)内侧壁之间可滑动紧密接触,第一弹簧(3)左端与缓冲柱(2)右侧壁中央区域连接,第一弹簧(3)右端与缓冲槽(6)内右侧壁中央区域连接,缓冲柱(2)左端与第一安装板(4)右侧壁中央区域连接,固定座(1)右端与第二安装板(5)左侧壁中央区域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上弹簧(7)、第二下弹簧(8)、上卡位板(9)、下卡位板(10)、上拉绳(11)、下拉绳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碰撞缓冲吸能装置,包括固定座(1)、缓冲柱(2)、第一弹簧(3)、第一安装板(4)和第二安装板(5),固定座(1)左侧壁中央区域设置有缓冲槽(6),缓冲柱(2)右端伸入至缓冲槽(6)内,缓冲柱(2)外侧壁与缓冲槽(6)内侧壁之间可滑动紧密接触,第一弹簧(3)左端与缓冲柱(2)右侧壁中央区域连接,第一弹簧(3)右端与缓冲槽(6)内右侧壁中央区域连接,缓冲柱(2)左端与第一安装板(4)右侧壁中央区域连接,固定座(1)右端与第二安装板(5)左侧壁中央区域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上弹簧(7)、第二下弹簧(8)、上卡位板(9)、下卡位板(10)、上拉绳(11)、下拉绳(12)、上拉环(13)和下拉环(14),缓冲柱(2)顶端和底端右半区域分别设置有上卡位槽(15)和下卡位槽(16),缓冲槽(6)内顶侧壁和内底侧壁右半区域分别设置有上滑动槽和下滑动槽,上卡位板(9)顶端和下卡位板(10)底端分别伸入至上滑动槽和下滑动槽内,上卡位板(9)和下卡位板(10)外侧壁分别与上滑动槽和下滑动槽内侧壁之间可滑动紧密接触,第二上弹簧(7)顶端和第二下弹簧(8)底端分别与上滑动槽内顶侧壁和下滑动槽内底侧壁连接,第二上弹簧(7)底端和第二下弹簧(8)顶端分别与上卡位板(9)顶端和下卡位板(10)底端中央区域连接,固定座(1)顶端和底端右半区域分别纵向设置有上贯通孔和下贯通孔,上贯通孔和下贯通孔分别与上滑动槽和下滑动槽连通,上拉绳(11)底端和下拉绳(12)顶端分别穿过上贯通孔和下贯通孔并分别与上拉环(13)底端和下拉环(14)顶端连接,上拉绳(11)底端和下拉绳(12)顶端分别穿过第二上弹簧(7)和第二下弹簧(8)并分别与上卡位板(9)顶端和下卡位板(10)底端中央区域连接,上卡位板(9)底端左半区域和下卡位板(10)顶端左半区域均设置有斜面结构,上卡位板(9)底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俊,刘玮,陈勇,耿龙伟,林鑫焱,王辉,徐忠华,万益东,经成,程锦,
申请(专利权)人:盐城工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