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邓云娣专利>正文

一种承载式防撞装置及应用其的车辆、护栏、桥梁和建筑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49122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7 15: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承载式防撞装置及应用其的车辆、护栏、桥梁和建筑,属于防撞领域,其中承载式防撞装置包括承载式运动机构,承载式运动机构包括至少一个运动方向,且承载式运动机构具有承受垂直于运动方向载荷的承载面;吸能装置,吸能装置安装在承载式运动机构上,吸能装置用于提供阻止承载式运动机构沿至少一个运动方向运动的阻力,且吸能装置还用于耗减承载式运动机构运动时产生的能量。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承载式防撞装置既具有防撞功能,还具有可承载径向载荷的能力。而其中上述的车辆防撞装置以及车辆均包含有承载式防撞装置,以为车辆提供保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承载式防撞装置及应用其的车辆、护栏、桥梁和建筑
本专利技术涉及防撞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承载式防撞装置及应用其的车辆、道路、桥梁和建筑。
技术介绍
汽车在日常使用中面临振动、碰撞等对车体结构有害的运动,这些运动都需要通过安装吸能装置来减缓其伤害程度,以保护汽车及人员的安全。目前在汽车结构中常用的吸能装置一般采用弹簧或液压弹簧装置、吸能材料以及吸能结构等形式,其各自的特点如下:1、单独弹簧结构因只能起缓冲作用,无法起吸能作用,一般比较少单独用于吸能部位;2、液压弹簧装置减震吸能效果好,但其传递载荷能力较弱,一般情况下只能承受轴向载荷,无法传递两个侧向以及三个弯矩方向载荷。同时液压弹簧装置的传递能力较弱,无法单独用在主传力结构件上,只能在特定的承载部位进行使用;3、吸能材料一般通过材料内部变形进行吸能,具有吸能效果好、结构重量轻等特点,但其结构传力性能差,单独用于载荷复杂的主结构上,如公开号为CN205396216U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的一种泡沫铝凄恻防撞梁;4、吸能结构一般是对结构进行预制初始缺陷,如初始褶皱、初始弯曲等方法,再将吸能结构安装在大梁连接处,在特定方向上碰撞时进行变形吸能,其优点是结构简单、重量轻,但不足之处是一次性使用,在发生变形后需要换新,使用维护成本较高,如公告号为CN103085880B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的一种汽车前纵梁吸能结构、公告号为CN106043184B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的车身碰撞吸能结构、公告号为US7963378B2的美国专利公开的波纹管吸能结构。另外,授权公告号为CN1296228C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具体公开了一种汽车防撞装置,其描述了一种设置在底盘下的减震弹簧的回退试汽车碰撞能量缓冲的汽车防撞装置,主要是在与汽车前后保险杠连接减震弹簧杆上安装减震弹簧,通过弹簧变形吸能缓冲汽车碰撞能量;同时在前后保险杆上安装气囊条和包裹在槽型钢板上的橡胶保险杠,保护被撞人员安全。这种通过弹簧吸能的方式,没有解决弹簧压缩变形后会强烈反弹,可能带来的二次伤害的影响;通过减震弹簧套杆连接的方式来作为车架主梁,其承载能力会受影响;另外,在减震弹簧套杆受汽车垂向载荷作用发生弯曲变形后,减震弹簧套杆还能否正常滑动需要进一步研究。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汽车用的防撞减震装置难以承受轴向以外的载荷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承载式防撞装置及应用其的车辆、道路、桥梁和建筑。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承载式防撞装置,包括,承载式运动机构,所述承载式运动机构包括至少一个运动方向,且所述承载式运动机构具有承受垂直于所述运动方向载荷的承载面;吸能装置,所述吸能装置安装在所述承载式运动机构上,所述吸能装置用于提供阻止所述承载式运动机构沿所述至少一个运动方向运动的阻力,且所述吸能装置还用于耗减所述承载式运动机构运动时产生的能量。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限定,所述承载式运动机构包括,第一铰链基座,所述第一铰链基座使用时固定安装;两个第一连杆,两个所述第一连杆的一个端部均铰接在所述第一铰链基座上;第二铰链基座,所述第二铰链基座使用时固定安装;两个第二连杆,两个所述第二连杆的一个端部均铰接在所述第二铰链基座上,且两个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铰接;其中,两个所述第一连杆以及两个所述第二连杆构成平面四铰链机构,所述平面四铰链机构所在的平面为所述承载面。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限定,所述第一连杆的长度与所述第二连杆的长度相同以使所述平面四铰链机构为菱形。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限定,所述平面四铰链机构的至少一个对角间安装有至少一个所述吸能装置。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限定,所述平面四铰链机构的两个对角间均安装有至少一个所述吸能装置。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限定,两个所述第一连杆,和/或两个所述第二连杆通过同步齿轮同步转动。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限定,所述吸能装置为液压弹簧,所述液压弹簧包括螺旋弹簧以及阻尼器,所述螺旋弹簧具有初始压缩势能以用于提供阻止所述承载式运动机构沿所述至少一个运动方向运动的阻力;所述阻尼器用于提供阻止所述承载式运动机构沿所述至少一个方向运动以及阻止所述螺旋弹簧复位回弹的阻力,以耗减运动能量。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辆防撞装置,包括至少一个保险杠,所述保险杠在使用时通过至少一个上述的承载式防撞装置与所述车辆的纵梁和/或横梁固定连接。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限定,还包括挡板,所述挡板使用时固定安装在车架上,且所述车辆的纵梁和/或横梁通过至少一个上述的承载式防撞装置与所述挡板固定连接。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限定,所述保险杠包括至少两个相互独立的段。第三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辆,包括边梁及固定在所述边梁上的B柱,以及纵梁,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梁及所述B柱的连接处通过上述的承载式防撞装置与所述纵梁固定连接。第四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承载式防撞装置,或者包括上述的车辆防撞装置。第五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道路防撞护栏,包括,护栏,所述护栏使用时固定连接在道路上;防撞板,所述防撞板用于承受撞击;至少一个如上所述的承载式防撞装置,所述至少一个承载式防撞装置连接在所述护栏与所述防撞板之间。第六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桥梁结构,包括桥墩和桥梁,所述桥梁与所述桥墩之间安装有至少一个如上所述的承载式防撞装置。进一步的,所述桥梁至少有两个且依次串联,相邻两个桥梁的相邻端部分别铰接在同一所述承载式防撞装置上。第七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建筑结构,包括地基槽以及所述地基槽内的地基底座,所述地基槽的底壁与所述地基底座的底壁之间安装有至少一个如上所述的承载式防撞装置,和/或所述地基槽的侧壁与所述地基底座的侧壁之间安装有至少一个如上所述的承载式防撞装置;其中,所述承载式防撞装置一端与所述地基槽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地基底座铰接。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承载式运动机构的设置,使得防撞装置在受到外部载荷,且该外部载荷与承载式运动机构的运动方向之间具有一定角度时,该外部载荷会有一个垂直于运动方向的载荷,该载荷能够由承载式运动机构承载,保证该外部载荷不会对该承载式运动机构造成影响乃至变形;而吸能装置的设置,在阻碍承载式运动机构运动,以抵抗可能会造成破坏的外部载荷,同时该吸能装置还能够防止螺旋弹簧回弹力度,避免二次伤害。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承载式防撞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承载式防撞装置中第一铰链基座一种结构的主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承载式防撞装置中第一铰链基座一种结构的俯视图;图4为沿图2中A-A线的剖视图;图2.1为本专利技术承载式防撞装置中第一铰链基座另一种结构的示意图;图2.2为沿图2.1中C-C线的剖视图;图3.1为本专利技术承载式防撞装置中第一铰链基座另一种结构的示意图;图3.2为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承载式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承载式运动机构,所述承载式运动机构包括至少一个运动方向,且所述承载式运动机构具有承受垂直于所述运动方向载荷的承载面;/n吸能装置,所述吸能装置安装在所述承载式运动机构上,所述吸能装置用于提供阻止所述承载式运动机构沿所述至少一个运动方向运动的阻力,且所述吸能装置还用于耗减所述承载式运动机构运动时产生的能量。/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承载式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承载式运动机构,所述承载式运动机构包括至少一个运动方向,且所述承载式运动机构具有承受垂直于所述运动方向载荷的承载面;
吸能装置,所述吸能装置安装在所述承载式运动机构上,所述吸能装置用于提供阻止所述承载式运动机构沿所述至少一个运动方向运动的阻力,且所述吸能装置还用于耗减所述承载式运动机构运动时产生的能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载式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式运动机构包括,
第一铰链基座,所述第一铰链基座使用时固定安装;
两个第一连杆,两个所述第一连杆的一个端部均铰接在所述第一铰链基座上;
第二铰链基座,所述第二铰链基座使用时固定安装;
两个第二连杆,两个所述第二连杆的一个端部均铰接在所述第二铰链基座上,且两个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铰接;
其中,两个所述第一连杆以及两个所述第二连杆构成平面四铰链机构,所述平面四铰链机构所在的平面为所述承载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承载式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的长度与所述第二连杆的长度相同以使所述平面四铰链机构为菱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承载式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平面四铰链机构的至少一个对角间安装有至少一个所述吸能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承载式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平面四铰链机构的两个对角间均安装有至少一个所述吸能装置。


6.根据权利要求2-5任一项所述的承载式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一连杆,和/或两个所述第二连杆通过同步齿轮同步转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承载式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装置为液压弹簧,所述液压弹簧包括螺旋弹簧以及阻尼器,所述螺旋弹簧具有初始压缩势能以用于提供阻止所述承载式运动机构沿所述至少一个运动方向运动的阻力;所述阻尼器用于提供阻止所述承载式运动机构沿所述至少一个方向运动以及阻止所述螺旋弹簧复位回弹的阻力,以耗减运动能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云娣
申请(专利权)人:邓云娣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