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边顶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578614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4 20: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翻边顶料装置,包括基座,基座上设置朝上的第一导柱孔、第二导柱孔,凹槽或平台与第一导柱孔相贯,第一导柱孔中设置滑动配合第一导柱,第一导柱包括底部圆周段以及上部配合段,底部圆周段与上部配合段之间形成轴向限位轴肩,上部配合段的横截面呈优弧弓形,第一导柱设置朝下的安装孔,安装孔安装压缩第一压缩弹簧,第一压缩弹簧的下端作用在第一导柱孔的底部,第二导柱孔为朝下的沉孔,沉孔的小径段滑动配合第二导柱,第二导柱的下段套装第二压缩弹簧,限位块与第一导柱孔相贯第一导柱和第二导柱的上端共同支承一横向延伸的顶料块,第一压缩弹簧的压缩弹力大于第二压缩弹簧的弹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翻边顶料装置
本技术涉及模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翻边顶料装置。
技术介绍
在现有电脑冲压模具技术中,壳体侧翻边时,壳体的侧翻边完成后,侧翻完的下边将凸模包上产生负角,壳体包覆在模具上,不易退模,需要退料结构进行辅助退料,常规的顶料装置在单个压缩导柱上端固定横向延伸的顶料块,同时由于模具空间的限制,模具设计中顶料装置需要较小体积,导柱直径较小,顶料块与导柱顶端的连接结构强度较低,顶料块的端头下缘伸向包边的底部,对壳体施加顶料力,采用这种结构,由于壳体顶料力较大,壳体对顶料块作用较大的弯矩,在弯矩的作用下,整个顶料装置容易发生发生摆动,容易在较大强度冲压生产下使整个装置错位,使顶料块的端头不能作用在壳体的包边上,顶料块与导柱顶端的连接结构容易破坏,同时采用这种结构,顶料过程中导柱承受较大的弯矩,使整个导柱受力极其不均匀,导柱与套筒的配合部分局部磨损严重,不仅容易出现精度下降,甚至出现卡死,导致整个顶料装置失效现象出现。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翻边顶料装置,它能够改善顶料装置的摆动趋势,防止顶料块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翻边顶料装置,包括基座(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00)上设置朝上的第一导柱孔(200)、第二导柱孔(300),所述第一导柱孔(200)与第二导柱孔(300)之间设置朝上的凹槽或平台,所述第一导柱孔(200)中设置滑动配合第一导柱(210),所述第一导柱(210)包括底部圆周段(211)以及上部配合段(212),所述底部圆周段(211)与上部配合段(212)之间形成轴向限位轴肩(213),所述上部配合段(212)的横截面呈优弧弓形,所述第一导柱(210)设置朝下的安装孔(214),所述安装孔(214)安装压缩第一压缩弹簧(215),所述第一压缩弹簧(215)的上端作用在第一导柱...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翻边顶料装置,包括基座(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00)上设置朝上的第一导柱孔(200)、第二导柱孔(300),所述第一导柱孔(200)与第二导柱孔(300)之间设置朝上的凹槽或平台,所述第一导柱孔(200)中设置滑动配合第一导柱(210),所述第一导柱(210)包括底部圆周段(211)以及上部配合段(212),所述底部圆周段(211)与上部配合段(212)之间形成轴向限位轴肩(213),所述上部配合段(212)的横截面呈优弧弓形,所述第一导柱(210)设置朝下的安装孔(214),所述安装孔(214)安装压缩第一压缩弹簧(215),所述第一压缩弹簧(215)的上端作用在第一导柱(210)的安装孔(214)底部,所述第一压缩弹簧(215)的下端作用在第一导柱孔的底部,所述第二导柱孔(300)为朝下的沉孔,所述沉孔的小径段滑动配合第二导柱(400),所述第二导柱(400)的下段伸入沉孔的大径孔段(310),所述第二导柱(400)的下段套装第二压缩弹簧(410),所述第二压缩弹簧(410)的上端作用在大径孔段的底部,所述第二压缩弹簧(410)的下端作用在第二导柱(400)下段上的弹簧限位轴肩(420)上,所述凹槽或平台上可拆卸固定限位块(500),所述限位块(500)与第一导柱孔(200)相贯,所述限位块(500)侧向伸入的侧面与上部配合段(212)的侧平面滑动配合,所述第一导柱(210)和第二导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佳谕
申请(专利权)人:鸿景鑫电子重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