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翻边顶料装置,包括基座,基座上设置朝上的第一导柱孔、第二导柱孔,凹槽或平台与第一导柱孔相贯,第一导柱孔中设置滑动配合第一导柱,第一导柱包括底部圆周段以及上部配合段,底部圆周段与上部配合段之间形成轴向限位轴肩,上部配合段的横截面呈优弧弓形,第一导柱设置朝下的安装孔,安装孔安装压缩第一压缩弹簧,第一压缩弹簧的下端作用在第一导柱孔的底部,第二导柱孔为朝下的沉孔,沉孔的小径段滑动配合第二导柱,第二导柱的下段套装第二压缩弹簧,限位块与第一导柱孔相贯第一导柱和第二导柱的上端共同支承一横向延伸的顶料块,第一压缩弹簧的压缩弹力大于第二压缩弹簧的弹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翻边顶料装置
本技术涉及模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翻边顶料装置。
技术介绍
在现有电脑冲压模具技术中,壳体侧翻边时,壳体的侧翻边完成后,侧翻完的下边将凸模包上产生负角,壳体包覆在模具上,不易退模,需要退料结构进行辅助退料,常规的顶料装置在单个压缩导柱上端固定横向延伸的顶料块,同时由于模具空间的限制,模具设计中顶料装置需要较小体积,导柱直径较小,顶料块与导柱顶端的连接结构强度较低,顶料块的端头下缘伸向包边的底部,对壳体施加顶料力,采用这种结构,由于壳体顶料力较大,壳体对顶料块作用较大的弯矩,在弯矩的作用下,整个顶料装置容易发生发生摆动,容易在较大强度冲压生产下使整个装置错位,使顶料块的端头不能作用在壳体的包边上,顶料块与导柱顶端的连接结构容易破坏,同时采用这种结构,顶料过程中导柱承受较大的弯矩,使整个导柱受力极其不均匀,导柱与套筒的配合部分局部磨损严重,不仅容易出现精度下降,甚至出现卡死,导致整个顶料装置失效现象出现。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翻边顶料装置,它能够改善顶料装置的摆动趋势,防止顶料块与导柱顶端的连接结构破坏,还能够提高导柱寿命,节约生产成本。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翻边顶料装置,包括基座,所述基座上设置朝上的第一导柱孔、第二导柱孔,所述第一导柱孔与第二导柱孔之间设置朝上的凹槽或平台,所述第一导柱孔中设置滑动配合第一导柱,所述第一导柱包括底部圆周段以及上部配合段,所述底部圆周段与上部配合段之间形成轴向限位轴肩,所述上部配合段的横截面呈优弧弓形,所述第一导柱设置朝下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安装压缩第一压缩弹簧,所述第一压缩弹簧的上端作用在第一导柱的安装孔底部,所述第一压缩弹簧的下端作用在第一导柱孔的底部,所述第二导柱孔为朝下的沉孔,所述沉孔的小径段滑动配合第二导柱,所述第二导柱的下段伸入沉孔的大径孔段,所述第二导柱的下段套装第二压缩弹簧,所述第二压缩弹簧的上端作用在大径孔段的底部,所述第二压缩弹簧的下端作用在第二导柱下段上的弹簧限位轴肩上,所述凹槽或平台上可拆卸固定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与第一导柱孔相贯,所述限位块侧向伸入的侧面与上部配合段的侧平面滑动配合,所述第一导柱和第二导柱的上端共同支承一横向延伸的顶料块,所述第一压缩弹簧的压缩弹力大于第二压缩弹簧的弹力。所述限位块呈长方体结构,所述限位块通过螺栓和销钉固定在基座上,所述限位块朝向第一导柱的侧面设置若干个用于填充固体润滑剂的孔穴。所述第一导柱和第二导柱的外侧壁设置若干用于填充固体润滑剂的孔穴。所述第一导柱的安装孔底部设置朝下的弹簧导柱。所述基座的侧壁设置径向锁止孔,所述第一导柱朝向锁止孔的侧壁设置长条孔,所述锁止孔内配合径向锁止螺钉,所述径向锁止螺钉的内伸端与长条孔滑动配合。所述顶料块的端头设置朝上的延伸段。所述基座上的外围设置安装凸缘,所述安装凸缘上设置安装螺栓孔。采用上述方案,有益效果如下,在在自由状态下,第一压缩弹簧克服第二压缩弹簧的弹力向上顶起顶料块,第二压缩弹簧对第二导柱施加一个向下的作用力,当顶料块进行顶料时,包边对顶料块施加一个向下的作用力,以第一导滑顶端为基准,分别形成两个弯矩,其中第二导柱对第一导柱顶端施加的弯矩能够抵消一部分包边对第一导柱顶端施加的弯矩。采用这种结构能够有效改善甚至平衡第一导柱顶端与顶料块支承结构上承受的弯矩,它能够改善顶料装置的摆动趋势,防止顶料块与主要施力导柱顶端的连接结构破坏,能够有效提高整个顶料装置的结构强度,同时对于第一导柱本身,第一导柱上所受弯矩减小,能够改善第一导柱上局部受力不均情况,能够改善主要施力导柱外壁的磨损状况,节约生产成本,提高生产可靠性。在对倾斜包边的顶出过程中,第二导柱、第一导柱与顶料块的支承结构,能够克服较大的水平转动力矩,保证在顶料过程中顶料块与导柱之间的连接结构的可靠。在进行模具冲压时,上模的先行块首先作用在顶料块上,促使整个顶料块下行,第一压缩弹簧压缩,当冲压完成时候,上模上行,此时,顶料块在第一压缩弹簧的作用下向上运动,向上完成顶料。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100为基座,200为第一导柱孔,210为第一导柱,211为底部圆周段,212为上部配合段,213为轴向限位轴肩,214为安装孔,215为第一压缩弹簧,230为弹簧导柱,240为长条孔,250为径向锁止孔,251为安装凸缘,300为第二导柱孔,310为大径孔段,410为第二压缩弹簧,420为弹簧限位轴肩,500为固定限位块,600为顶料块,610为延伸段。具体实施方式参照附图,将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案。参见图1,一种翻边顶料装置,包括基座100,所述基座100上的外围设置安装凸缘251,所述安装凸缘上设置安装螺栓孔,设置凸缘便于与模座螺栓连接。所述基座100上设置朝上的第一导柱孔200、第二导柱孔300,所述第一导柱孔200与第二导柱孔300之间设置朝上的凹槽或平台,所述凹槽可与第一导柱孔200相贯,所述第一导柱孔200中设置滑动配合第一导柱210,所述第一导柱210包括底部圆周段211以及上部配合段212,所述底部圆周段211与上部配合段212之间形成轴向限位轴肩213,当第一导柱210向上上行到上极限位置时,轴向限位轴肩213可与限位块500形成限位结构,所述上部配合段212的横截面呈优弧弓形,所述第一导柱210设置朝下的安装孔214,所述安装孔214安装压缩第一压缩弹簧215,所述第一压缩弹簧215的上端作用在第一导柱210的安装孔214底部,所述第一压缩弹簧215的下端作用在第一导柱孔的底部。所述基座100的侧壁可设置径向锁止孔250,所述第一导柱210朝向锁止孔的侧壁设置长条孔240,所述锁止孔250内配合径向锁止螺钉,所述径向锁止螺钉的内伸端与长条孔240滑动配合,采用这种结构能够对导柱的行程进行调整,同时能够方便导柱的安装,在自由状态下对导柱进行锁止。所述第一导柱210的安装孔214底部设置朝下的弹簧导柱230,设置弹簧导柱230能够对第一压缩弹簧215进行导向。所述第二导柱孔300为朝下的沉孔,所述沉孔的小径段滑动配合第二导柱400,所述第二导柱400的下段伸入沉孔的大径孔段310,所述第二导柱400的下段套装第二压缩弹簧410,所述第二压缩弹簧410的上端作用在大径孔段的底部,所述第二压缩弹簧410的下端作用在第二导柱400下段上的弹簧限位轴肩420上,所述凹槽或平台上可拆卸固定限位块500,所述限位块500与第一导柱孔200相贯,所述限位块500侧向伸入的侧面与上部配合段212的侧平面滑动配合,限位块500还能对第一导柱进行止转;所述限位可呈长方体结构,所述限位块500通过螺栓和销钉固定在基座100上,所述限位块500朝向第一导柱210的侧面设置若干个用于填充固体润滑剂的孔穴,采用这种结构能够有效改善限位块500侧面的摩擦状况,提高使用寿命,也能降低阻力。所述第一导柱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翻边顶料装置,包括基座(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00)上设置朝上的第一导柱孔(200)、第二导柱孔(300),所述第一导柱孔(200)与第二导柱孔(300)之间设置朝上的凹槽或平台,所述第一导柱孔(200)中设置滑动配合第一导柱(210),所述第一导柱(210)包括底部圆周段(211)以及上部配合段(212),所述底部圆周段(211)与上部配合段(212)之间形成轴向限位轴肩(213),所述上部配合段(212)的横截面呈优弧弓形,所述第一导柱(210)设置朝下的安装孔(214),所述安装孔(214)安装压缩第一压缩弹簧(215),所述第一压缩弹簧(215)的上端作用在第一导柱(210)的安装孔(214)底部,所述第一压缩弹簧(215)的下端作用在第一导柱孔的底部,所述第二导柱孔(300)为朝下的沉孔,所述沉孔的小径段滑动配合第二导柱(400),所述第二导柱(400)的下段伸入沉孔的大径孔段(310),所述第二导柱(400)的下段套装第二压缩弹簧(410),所述第二压缩弹簧(410)的上端作用在大径孔段的底部,所述第二压缩弹簧(410)的下端作用在第二导柱(400)下段上的弹簧限位轴肩(420)上,所述凹槽或平台上可拆卸固定限位块(500),所述限位块(500)与第一导柱孔(200)相贯,所述限位块(500)侧向伸入的侧面与上部配合段(212)的侧平面滑动配合,所述第一导柱(210)和第二导柱(400)的上端共同支承一横向延伸的顶料块(600),所述第一压缩弹簧(215)的压缩弹力大于第二压缩弹簧(410)的弹力。/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翻边顶料装置,包括基座(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00)上设置朝上的第一导柱孔(200)、第二导柱孔(300),所述第一导柱孔(200)与第二导柱孔(300)之间设置朝上的凹槽或平台,所述第一导柱孔(200)中设置滑动配合第一导柱(210),所述第一导柱(210)包括底部圆周段(211)以及上部配合段(212),所述底部圆周段(211)与上部配合段(212)之间形成轴向限位轴肩(213),所述上部配合段(212)的横截面呈优弧弓形,所述第一导柱(210)设置朝下的安装孔(214),所述安装孔(214)安装压缩第一压缩弹簧(215),所述第一压缩弹簧(215)的上端作用在第一导柱(210)的安装孔(214)底部,所述第一压缩弹簧(215)的下端作用在第一导柱孔的底部,所述第二导柱孔(300)为朝下的沉孔,所述沉孔的小径段滑动配合第二导柱(400),所述第二导柱(400)的下段伸入沉孔的大径孔段(310),所述第二导柱(400)的下段套装第二压缩弹簧(410),所述第二压缩弹簧(410)的上端作用在大径孔段的底部,所述第二压缩弹簧(410)的下端作用在第二导柱(400)下段上的弹簧限位轴肩(420)上,所述凹槽或平台上可拆卸固定限位块(500),所述限位块(500)与第一导柱孔(200)相贯,所述限位块(500)侧向伸入的侧面与上部配合段(212)的侧平面滑动配合,所述第一导柱(210)和第二导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佳谕,
申请(专利权)人:鸿景鑫电子重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