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胶水断流报警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577079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4 20: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胶水断流报警装置,其包括具有开口结构的收容部、行程连杆、行程开关、控制机构和报警机构,所述收容部的底部开设有通孔,且其开口端大于所述通孔,所述收容部的外侧壁与所述行程连杆连接,所述行程连杆远离所述收容部的端部与所述行程开关连接,所述行程开关的输出端与所述控制机构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控制机构的输出端与所述报警机构的输入端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可以准确判断胶水是否断流,并通过报警机构及时发出报警信号,且由于收容部不是浸入在胶水中,不会因被胶水粘住而失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胶水断流报警装置
本技术属于预涂膜生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胶水断流报警装置。
技术介绍
预涂膜是指预先将塑料薄膜上胶、复卷后,再与纸张印品复合的工艺,其由基材和黏合剂胶层构成,基材通常为聚酯(PET)薄膜和双向拉伸聚丙烯(BOPP)薄膜。预涂膜一般是由预涂膜加工厂根据使用规格、幅面,将胶液涂布在薄膜上复卷后供使用厂家选择,而后再与印刷品进行复合。目前,在预涂膜生产工艺过程中,生产速度快,上胶系统是其生产工艺中十分重要的环节,一旦出现胶水中断,会导致热熔胶(EVA)不能与基材很好的粘接,造成产品报废。目前的预涂膜生产线速度一般都在300m/min,若没有及时发现胶水中断,每小时会造成0.6吨以上产品报废,损失近万元。因此,有必要在上胶系统中增加胶水中断报警装置,但由于检测的介质是胶水,且生产过程中胶水流量很小,普通浸入式的检测开关容易因长时间浸在胶水中而被胶水粘住从而失去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有必要提供一种胶水断流报警装置,利用底部带有通孔的收容部配合行程开关,从而可以准确判断胶水是否断流,并通过报警机构及时发出报警信号,且由于收容部不是浸入在胶水中,解决了现有的普通浸入式检测开关容易被胶水粘住失去作用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胶水断流报警装置,其包括具有开口结构的收容部、行程连杆、行程开关、控制机构和报警机构,所述收容部的底部开设有通孔,且其开口端大于所述通孔,所述收容部的外侧壁与所述行程连杆连接,所述行程连杆远离所述收容部的端部与所述行程开关连接,所述行程开关的输出端与所述控制机构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控制机构的输出端与所述报警机构的输入端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收容部呈碗状,所述收容部的底壁呈半圆弧形,所述通孔开设在所述底壁上。进一步的,所述行程连杆的一端部固设在所述收容部开口端的侧边。进一步的,所述收容部与所述行程连杆为一体成型的勺子结构。优选的,所述收容部与所述行程连杆为不锈钢材质。进一步的,所述控制机构为PLC控制器。进一步的,所述报警机构为声光报警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应用时将其收容部的开口端置于胶水导入口出,由于收容部具有开口端和底部通孔,且由于开口端大于底部通孔,正常生产时流入收容部的胶水流量大于胶水从收容部底部通孔流出的流量,收容部始终处于盛满状态,带动行程开关输出“断开”信号,不产生报警;当胶水断流时,收容部内的胶水很快流出,收容部重量减小带动行程开关输出“接通”信号,报警机构报警,操作人员及时处理胶水中断故障,减少产品报废损失,保证预涂膜的质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胶水断流报警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收容部10的放大示意图;图3为图1中行程连杆20和行程开关30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中胶水断流报警装置工作状态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0-收容部,11-通孔,20-行程连杆,21-触点,30-行程开关,31-第一触点,32-第二触点,40-PLC控制器,50-声光报警器;1-胶水进口,2-胶水导入口,3-胶水出口。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请参见图1,一种胶水断流报警装置,其包括收容部10、行程连杆20、行程开关30、PLC控制器40和声光报警器50。收容部10呈碗状,具体参见图2和图3,其具有一开口端,且其底部为半圆弧形,收容部10的底部开有通孔11,其开口端大于通孔11。收容部10开口端的一外侧边连接行程连杆20,行程连杆20与收容部10为固定连接,可以理解的是,这里的固定连接方式可以是焊接、铆接、螺纹连接等本领域技术人员都知晓的常规连接方式,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收容部10与行程连杆20为一体成型结构,如图1中所示,其为一体成型的勺子型。请继续参阅图1,行程连杆20远离收容部10的端部与行程开关30连接,行程连杆20和行程开关30的连接方式为本领域技术人员都知晓的现有技术,这里不再详细赘述。其具体的工作原理,如图3中所示,在行程连杆20与行程开关30连接的端部两侧分别设有触点21,在行程开关30与行程连杆20的端部分别设有与触点21相对应的第一触点31和第二触点32,当收容部10内装满胶水时,由于重力作用行程连杆20的触点21与第一触点31接触,从而输出信号给PLC控制器40;当胶水断流时,收容部10内的胶水流尽,行程连杆20的触点21与第一触点31断开,从而输出信号给PLC控制器40,上述工作原理均为现有技术,本领域技术人员具备的常识,因此,不再详细赘述。更进一步方案,行程开关30的输出端与控制机构的输入端连接,控制机构的作用主要是将行程开关30的输出的信号经过处理后输出给报警机构,因此,只要能实现上述信号反馈过程的控制机构均能实现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在本实施例中,控制机构选为PLC控制器40,如图1中所示,行程开关30的输出端与PLC控制器40的输入端连接。更进一步方案,PLC控制器40的输出端与报警机构的输入端连接,报警机构的作用主要是接收来自PLC控制器40的信号,从而根据信号做出反馈报警,只要可以实现上述目的的报警机构均可实现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在本实施例中,报警机构为声光报警器50,将声报警和光报警结合,可以更有效的起到报警的作用。具体工作时,如图4中所示,将本实施例中的胶水断流报警装置设于上胶系统的管路中,本实施例中的上胶系统具体来说,胶水通过胶水进口1进入管道,然后通过胶水导入口2流出,最后通过胶水出口3流出。在本实施例中,胶水断流报警装置通过将行程开关30固设于上胶系统的管路侧壁上,使得收容部10的开口端与胶水导入口2对准,使得从胶水导入口2中流出的胶水可以流入收容部10内,行程开关30的固设方式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都知晓的常规方式,如螺纹连接、焊接、铆接等,这里为了方便后期更换方便,采用将行程开关30螺纹连接在上胶系统的管路侧壁上。当胶水正常时,由于收容部10的开口端大于其底部的通孔11,因此,流入收容部10内的胶水始终多于流出收容部10的胶水量,从而使得收容部10始终处于盛满状态,此时由于重力作用带动行程连杆20,使得行程连杆20的触点21与行程开关30的第一触点31接触,获得信号,行程开关30将信号输出给PLC控制器40,PLC控制器40收到此信号,根据设定获得此信号时,胶水正常,因此控制声光报警器50不报警。...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胶水断流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具有开口结构的收容部、行程连杆、行程开关、控制机构和报警机构,所述收容部的底部开设有通孔,且其开口端大于所述通孔,所述收容部的外侧壁与所述行程连杆连接,所述行程连杆远离所述收容部的端部与所述行程开关连接,所述行程开关的输出端与所述控制机构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控制机构的输出端与所述报警机构的输入端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胶水断流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具有开口结构的收容部、行程连杆、行程开关、控制机构和报警机构,所述收容部的底部开设有通孔,且其开口端大于所述通孔,所述收容部的外侧壁与所述行程连杆连接,所述行程连杆远离所述收容部的端部与所述行程开关连接,所述行程开关的输出端与所述控制机构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控制机构的输出端与所述报警机构的输入端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胶水断流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容部呈碗状,所述收容部的底壁呈半圆弧形,所述通孔开设在所述底壁上。


3.如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昌民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国风塑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