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福州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自组装Cu/Zn-SOD纳米颗粒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569191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4 20: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组装Cu/Zn‑SOD纳米颗粒及其应用,通过单纯Cu/Zn‑SOD的受热自组装,并通过微滤、超滤分离得到的这种纳米颗粒,其比活力高于天然Cu/Zn‑SOD,含有Cu/Zn‑SOD受热变性聚集形成的纳米颗粒载体、以及结合在载体上未变性的Cu/Zn‑SOD分子。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的Cu/Zn‑SOD纳米颗粒的制备与分离过程通过加热、微滤、超滤的方式,不涉及其他任何物质,因此安全性高,是绿色、无污染的纳米颗粒制备方案;分离制备得到的Cu/Zn‑SOD纳米颗粒的抗氧化性优于天然Cu/Zn‑S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组装Cu/Zn-SOD纳米颗粒及其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保健食品领域中的蛋白质剂型和制剂技术,具体涉及到一种自组装Cu/Zn-SOD纳米颗粒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dismutase,SOD)是生物抗氧化剂系统的第一道防线,能够特异性地清除机体内的超氧阴离子自由基。SOD在氧化应激引起的各种疾病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炎症性疾病、癌症以及缺血再灌注等。天然的SOD由于半衰期短、分子量大导致不易透过细胞膜、易被酶解失活等缺点,导致其在应用中受到限制。将SOD与纳米技术结合能够改善天然SOD的应用局限性,提高其在机体内的生物利用度,这是由于纳米颗粒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渗透率高以及具有缓释作用的优点。蛋白纳米颗粒的制备主要有四种:超声化学法、乳化法、超临界流体法以及自组装法。目前,研究人员主要将有机溶剂或交联剂与SOD混合,或将SOD与脂质体结合制备纳米SOD。但上述方法大多用到乙醚等有机试剂,对机体不可避免会有轻微毒害作用。此外,上述方法制备纳米SOD的制备工艺较复杂,以及需要制备后纯化的工序。自组装法制备纳米SOD的研究目前较少,大多通过壳聚糖等糖类物质对SOD修饰或逐层自组装。本文采用的纳米颗粒是通过加热使得单纯Cu/Zn-SOD蛋白发生自组装形成纳米颗粒初制品;初制品通过0.45μm的PES滤膜的微滤后,滤液再加入到100KDa超滤膜中,在5000g的条件下超滤离心15min,然后从截留液中得到Cu/Zn-SOD纳米颗粒,其比活力较天然的Cu/Zn-SOD高76.7%。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比活力高于天然Cu/Zn-SOD分子的Cu/Zn-SOD纳米颗粒及其应用。本专利技术涉及的Cu/Zn-SOD纳米颗粒的制备与分离过程通过加热、微滤、超滤的方式,不涉及其他任何物质;它包括变性的Cu/Zn-SOD聚集形成的纳米载体,以及结合在载体上的活性Cu/Zn-SOD分子,这种结构的Cu/Zn-SOD纳米颗粒未见报道;而且这种纳米颗粒虽然经过加热、超滤等过程,但是其比活力没有降低、反而高于天然SOD。这是基于酶学专业知识预测不到的。另外,这种纳米颗粒是通过特殊的超滤处理才能得到,它的抗氧化性优于天然Cu/Zn-SOD。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可以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所述的Cu/Zn-SOD纳米颗粒比活力高于天然Cu/Zn-SOD,含有Cu/Zn-SOD受热变性聚集形成的纳米颗粒载体、以及结合在载体上未变性的Cu/Zn-SOD分子。Cu/Zn-SOD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如下:纳米颗粒的初制品的制备方法为取Cu/Zn-SOD粉剂于锥形瓶中,加入蒸馏水使之浓度为1mg/mL,完全溶解后置于60℃水浴预热60min,再置于75℃水浴保温60min,即得到Cu/Zn-SOD纳米颗粒的初制品。所述颗粒粒径范围为141.8—458.7nm,平均粒径为247.3nm;Zeta电位为-19.5mV。初制品通过0.45μm的PES滤膜滤掉其中的絮凝蛋白后,加入到100KDa超滤膜中,在5000g的条件下离心15min,所得截留液即为纯Cu/Zn-SOD纳米颗粒。所得纳米颗粒的比活力为66225.7U/mg,较天然SOD高76.7%。所述颗粒平均粒径为275.2±10.3nm,PdI为0.226,Zeta电位为-9.27±1.53mV。初制品通过0.45μm的PES滤膜滤掉其中的絮凝蛋白后,用SephacrylS-100凝胶过滤柱分离探讨Cu/Zn-SOD纳米颗粒的组成形式,得出Cu/Zn-SOD纳米颗粒由无酶活力的SOD纳米聚集体和有酶活力的SOD分子组成。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本专利技术涉及的Cu/Zn-SOD纳米颗粒的制备与分离过程通过加热、超滤的方式,不涉及其他任何添加剂或交联剂,因此安全性高,是绿色、无污染的纳米颗粒制备方法;分离制备得到的Cu/Zn-SOD纳米颗粒的抗氧化性优于天然SOD。因此可望用于由氧化应激引起的各种疾病的治疗。附图说明图1Cu/Zn-SOD纳米颗粒及其初制品的粒径分布图。图2Cu/Zn-SOD纳米颗粒初制品在不同pH体系中的酶活力变化图。图3Cu/Zn-SOD纳米颗粒初制品在不同pH体系中的粒径变化图。图4Cu/Zn-SOD纳米颗粒初制品在不同pH体系中的电位变化图。图5Cu/Zn-SOD纳米颗粒初制品的SephacrylS-100凝胶过滤层析图。图6凝胶层析峰值所在样品的粒径分布图。图7Cu/Zn-SOD纳米颗粒及相关样品的全波长扫描图。图8Cu/Zn-SOD纳米颗粒对百草枯刺激的L929细胞存活率的影响(**为各组与空白组相比,p<0.01;#为同浓度间组间的比较,p<0.05;n=4。)。图9Cu/Zn-SOD纳米颗粒初制品对百草枯刺激的L929细胞存活率的影响(*为各组与空白组比较,p<0.05;#为同浓度之间的比较,p<0.05;n=4。)。图10Cu/Zn-SOD纳米颗粒初制品凝胶层析样品对百草枯刺激的L929细胞存活率的影响(*为各组与空白组比较,p<0.05;#为同浓度之间的比较,p<0.05;n=4。)。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Cu/Zn-SOD纳米颗粒的制备称取Cu/Zn-SOD(以下简称SOD)粉末16mg于锥形瓶中,加入16mL蒸馏水,制备成1mg/mL的SOD溶液,溶解后于60℃水浴预热60min,再置于75℃水浴保温60min,制备得到初制品溶液。用马尔文激光粒度仪测定其粒径和Zeta电位,测得其平均粒径为247.3±1.9nm,聚合物分散性指数(Polymerdispersityindex,PdI)为0.019,Zeta电位为-19.5±0.3。将上述初制品通过0.45μm的PES滤膜滤掉其中的絮凝蛋白后,加入到100KDa超滤膜中,在5000g的条件下离心15min,所得截留液即为Cu/Zn-SOD纳米颗粒。所得纳米颗粒的比活力为66225.7U/mg,较天然SOD高76.7%,平均粒径为275.2±10.3nm,PdI为0.226,Zeta电位为-9.27±1.53mV。Cu/Zn-SOD纳米颗粒及其初制品的粒径分布图见附图1。实施例2:Cu/Zn-SOD纳米颗粒的pH稳定性分别用0.1M的HCl与0.02M的NaOH将Cu/Zn-SOD纳米颗粒初制品的pH调至1-12,静置60min后,过0.45μm滤膜。通过马尔文激光粒度仪测定粒径的变化,再将纳米颗粒溶液pH调至7,用盐酸羟胺法测定酶活。Cu/Zn-SOD纳米颗粒的酶活力变化图见附图2,粒径变化图见附图3,Zeta电位变化见附图4。结果显示Cu/Zn-SOD纳米颗粒在pH4-11的范围内,酶活力没有损失,粒径也无变化,在强酸环境中,酶活力保留率较低,但是仍保持纳米结构,在强碱环境中,酶活力保留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组装Cu/Zn-SOD纳米颗粒,其特征在于:其是取Cu/Zn-SOD粉剂溶解于蒸馏水中,然后通过加热使得单纯Cu/Zn-SOD蛋白发生自组装形成纳米颗粒;再通过0.45 μm PES滤膜的微滤,得到的滤液再加入到100KDa超滤膜中,在5000 g的条件下超滤离心15 min后,从截留液中得到Cu/Zn-SOD纳米颗粒;所述颗粒平均粒径为275.2±10.3 nm,PdI为0.226,Zeta电位为-9.27±1.53 mV。/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组装Cu/Zn-SOD纳米颗粒,其特征在于:其是取Cu/Zn-SOD粉剂溶解于蒸馏水中,然后通过加热使得单纯Cu/Zn-SOD蛋白发生自组装形成纳米颗粒;再通过0.45μmPES滤膜的微滤,得到的滤液再加入到100KDa超滤膜中,在5000g的条件下超滤离心15min后,从截留液中得到Cu/Zn-SOD纳米颗粒;所述颗粒平均粒径为275.2±10.3nm,PdI为0.226,Zeta电位为-9.27±1.53mV。<...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树滔何融
申请(专利权)人:福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