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菱形桁架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554637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1 19: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菱形桁架组件,包括吊带束缚器、限位柱、竖向平撑、前横梁、承重吊板、节点板、内侧模、斜杆、底模架、导梁和吊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吊带束缚器和吊带保证该菱形桁架组件的受力均匀,保证其各个部位在进行移动时保持稳定,减小固定误差,竖向平撑分担由上方传过来的压力,通过多个竖向平撑均匀分担压力,降低零部件的受损度,延长该组件的使用寿命,斜杆形成稳定的菱形框架,保证连接的稳定性,并保证该组件的强度与刚度,导梁方便承受模板重量、模板上部混凝土重量及供模板前移使用,前横梁确保可以更好的承受底篮及混凝土浇注重量,保证混凝土对其造成压力具有卸力空间,保证组件的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菱形桁架组件
本技术涉及一种组件,具体为一种菱形桁架组件,属于建筑领域。
技术介绍
悬臂现浇连续梁作为一种成熟常用的施工方法广泛应用于跨江河湖泊,跨沟谷道渠,跨管线光缆等特定地理环境条件下的大跨经桥梁中,除常规的混凝土施工、钢筋施工、预应力施工工艺外,其特殊突出的悬臂现浇对称挂篮,边跨现浇直线段支架和合拢段临时锁定结构又发挥着关键重要支撑作用,借鉴、总结、完善、规范其施工方法,用于指导现场实际大有裨益,而在悬臂现浇技术里面,其中桁架组件占有重要作用。菱形桁架是挂篮的主要承重结构,桁架分两片立于箱梁腹板位置,虽然现有的桁架种类较多,但是在使用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其一、现有的菱形桁架具有受力相对合理,操作空间大,干扰少,变形量小,强度、刚度大的特点,但存在吊点较高,稳定性较差,重量偏重,成本较高的不足,主要适用于主跨大于80m的连续梁桥,其二、现有的菱形桁架受力不够均匀,容易导致其自身失去平衡,导致定位安装不准。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菱形桁架组件。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菱形桁架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吊带束缚器(1)、限位柱(2)、竖向平撑(3)、前横梁(4)、承重吊板(5)、节点板(6)、内侧模(7)、斜杆(8)、底模架(9)、导梁(10)和吊带(11);所述吊带束缚器(1)并排安装在导梁(10)的上方,所述限位柱(2)固定在导梁(10)和前横梁(4)之间,所述竖向平撑(3)连接在前横梁(4)和承重吊板(5)之间,所述前横梁(4)固定在底模架(9)和限位柱(2)之间,所述承重吊板(5)固定在竖向平撑(3)的下方,并连接在斜杆(8)的上方,所述节点板(6)安装在斜杆(8)与前横梁(4)之间,所述内侧模(7)位于前横梁(4)的内部,所述斜杆(8)与槽钢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菱形桁架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吊带束缚器(1)、限位柱(2)、竖向平撑(3)、前横梁(4)、承重吊板(5)、节点板(6)、内侧模(7)、斜杆(8)、底模架(9)、导梁(10)和吊带(11);所述吊带束缚器(1)并排安装在导梁(10)的上方,所述限位柱(2)固定在导梁(10)和前横梁(4)之间,所述竖向平撑(3)连接在前横梁(4)和承重吊板(5)之间,所述前横梁(4)固定在底模架(9)和限位柱(2)之间,所述承重吊板(5)固定在竖向平撑(3)的下方,并连接在斜杆(8)的上方,所述节点板(6)安装在斜杆(8)与前横梁(4)之间,所述内侧模(7)位于前横梁(4)的内部,所述斜杆(8)与槽钢组成该组件的菱形框架对称固定在前横梁(4)的两侧,所述底模架(9)安装在前横梁(4)的下方,所述导梁(10)呈H状单梁结构固定在限位柱(2)上方,并且由吊带(11)进行拉伸,所述吊带(11)贯穿吊带束缚器(1)和导梁(10)并连接下方的前横梁(4)和底模架(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菱形桁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蔺清君李泽晖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二十二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中铁二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