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篮模板侧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47387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9: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悬浇梁异形模板施工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挂篮模板侧移装置。包括侧向工作平台、移动小车、侧向调节杆以及三角稳定架;移动小车置于侧向工作平台上表面并在侧向工作平台上表面自如滑动;侧向调节杆的一端活动设置在移动小车上,另一端与三角稳定架的一个顶点活动相连;三角稳定架的一个顶点活动设置在移动小车上。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实现安全脱模、节约调运以及施工稳定性高的挂篮模板侧移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挂篮模板侧移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悬浇梁异形模板施工的
,涉及一种挂篮模板侧移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基础建设的蓬勃发展,建筑施工技术也在不断地向前发展,连续梁悬浇施工技术已日趋成熟,但大跨度悬浇梁设计成为拱梁相结合的结构形式,连续梁梁体混凝土主体增加了吊点结构,给连续梁的悬浇施工增加了难度。特别是在梁体跨越既有铁路、公路的情况下,梁体模板安装施工难度极大。一般情况下悬浇梁外侧模板的安装施工与挂篮走行同步进行,使用挂篮外导梁固定外侧模板。挂篮走形前将外侧模板下降一定高度,外侧模板跟随外导梁同步前移,待挂篮走行到位后将外侧模板向上提起、安装固定。如连续梁体不为规则的箱室结构,具有某些特殊的结构时,外侧模板则需要在挂篮前移完成后拆除并根据特殊结构的位置重新安装。但由于很多工程下方既有线路不得封闭,所以不具备使用普通起重机械进行模板工程施工的条件。通过借鉴以往国内外施工经验,此类施工有两种方法选择使用,分别是使用作业半径足够大的起重设备和一般起重设备上梁施工。由于本工程跨越既有重要铁路干线、高速公路和国道,施工过程的安全就显得十分重要。使用起重机械上梁施工本身的安全隐患众多,连续梁悬浇施工过程中对两悬臂端重量要求极高,并且需要两端荷载均衡。起重作业过程中稍有不慎就将对梁体造成严重破坏,甚至发生梁体倾覆。并且吊装过程中对下方既有重要铁路干线、高速公路和国道造成严重的安全隐患,在未经相关部门允许的情况下是禁止进行吊装作业的。所以两种施工方法的安全性得不得满足。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
技术介绍
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实现安全脱模、节约调运以及施工稳定性高的挂篮模板侧移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挂篮模板侧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挂篮模板侧移装置包括侧向工作平台、移动小车、侧向调节杆以及三角稳定架;所述移动小车置于侧向工作平台上表面并在侧向工作平台上表面自如滑动;所述侧向调节杆的一端活动设置在移动小车上,另一端与三角稳定架的一个顶点活动相连;所述三角稳定架的一个顶点活动设置在移动小车上。上述侧向调节杆和移动小车之间、侧向调节杆和三角稳定架之间以及三角稳定架和移动小车之间均通过销轴相连。上述移动小车包括车体以及置于车体侧部的钢滚轮;所述钢滚轮置于侧向工作平台上表面并在侧向工作平台上表面自如滑动;所述车体是由两根槽钢对向焊接而成的框体结构。上述移动小车还包括齿条以及与齿条相啮合的齿轮;所述齿轮置于侧向工作平台上;所述齿条置于车体底部;所述钢滚轮置于侧向工作平台上表面并在侧向工作平台上表面沿齿条的轴向自如滑动。上述移动小车还包括设置在侧向工作平台上并于齿轮的转动轨迹相切的U型槽;所述U型槽内设置有止动杆。上述侧向工作平台包括底部槽钢以及置于底部槽钢顶部的顶部槽钢;所述齿轮置于顶部槽钢上,所述钢滚轮置于顶部槽钢上表面并在顶部槽钢上表面沿齿条的轴向自如滑动。上述底部槽钢以及顶部槽钢均是由两根槽钢背向焊接而成。上述侧向调节杆包括底部内置杆件、顶部内置杆件以及套管;所述套管的两端分别套装在底部内置杆件以及顶部内置杆件外部并分别通过反向螺纹与底部内置杆件以及顶部内置杆件相连;所述底部内置杆件与活动设置在移动小车上;所述顶部内置杆件活动设置在三角稳定架一个顶点处。上述套管的外部设置有转动手柄。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挂篮模板侧移装置,该装置包括侧向工作平台、移动小车、侧向调节杆以及三角稳定架;移动小车置于侧向工作平台上表面并在侧向工作平台上表面自如滑动;侧向调节杆的一端活动设置在移动小车上,另一端与三角稳定架的一个顶点活动相连;三角稳定架的一个顶点活动设置在移动小车上。通过转动侧向调节杆,侧向调节杆带动三角稳定架就会沿着销轴向外旋转,而外模板是固定在三角稳定架之上,因此毕将带着模板旋转,达到脱模的目的。调节装置两端均是通过耳板与移动小车焊接,另一端通过耳板与三角稳定架焊接,通过销轴实现连接。当脱模完成,通过拧动齿轮向外旋转,实现整个外模板的移动,达到整个模板的外移。很容易的进入挂篮前移,带动这整个模板系统的移动。本专利技术实现快速安全脱模及模板的整体侧向移动;整个外模板可以实现与挂篮的整体移动,节约调运,安装的工序,节约了工期;长悬臂节段,施工稳定性高,降低了安全风险。整个接个简单、高效实现了外侧模板的整体施工功效。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挂篮模板侧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移动小车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其中:1-挂篮横梁;2-侧向工作平台;21-底部槽钢;22-顶部槽钢;3-移动小车;31-车体;32-钢滚轮;33-齿条;34-齿轮;35-U型槽;4-侧向调节杆;5-三角稳定架;6-外模板。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挂篮模板侧移装置包括侧向工作平台2、移动小车3、侧向调节杆4以及三角稳定架5;移动小车3置于侧向工作平台2上表面并在侧向工作平台2上表面自如滑动;侧向调节杆4的一端活动设置在移动小车3上,另一端与三角稳定架5的一个顶点活动相连;三角稳定架5的一个顶点活动设置在移动小车3上。侧向调节杆4和移动小车3之间、侧向调节杆4和三角稳定架5之间以及三角稳定架5和移动小车3之间均通过销轴相连。参见图2,本专利技术所所采用的移动小车3包括车体31以及置于车体侧部的钢滚轮32;钢滚轮32置于侧向工作平台2上表面并在侧向工作平台2上表面自如滑动;车体31是由两根槽钢对向焊接而成的框体结构。移动小车3还包括齿条33以及与齿条33相啮合的齿轮34;齿轮34置于侧向工作平台2上;齿条33置于车体31底部;钢滚轮32置于侧向工作平台2上表面并在侧向工作平台2上表面沿齿条33的轴向自如滑动。移动小车3还包括设置在侧向工作平台2上并于齿轮34的转动轨迹相切的U型槽35;U型槽35内设置有止动杆。侧向工作平台2包括底部槽钢21以及置于底部槽钢21顶部的顶部槽钢22;齿轮34置于顶部槽钢22上,钢滚轮32置于顶部槽钢22上表面并在顶部槽钢22上表面沿齿条33的轴向自如滑动。底部槽钢21以及顶部槽钢22均是由两根槽钢背向焊接而成。侧向调节杆4包括底部内置杆件、顶部内置杆件以及套管;套管的两端分别套装在底部内置杆件以及顶部内置杆件外部并分别通过反向螺纹与底部内置杆件以及顶部内置杆件相连;底部内置杆件与活动设置在移动小车3上;顶部内置杆件活动设置在三角稳定架5一个顶点处。套管的外部设置有转动手柄。侧向工作平台2通过焊接,固定于挂篮横梁1上。顶部槽钢22是两根背向槽钢,共2组,垂直放置于底部槽钢21上面。两根背向槽钢之间的距离略微大于齿轮或齿条的宽度即可。移动小车由2根正对着的槽钢焊接而成,两侧有端板。同时两侧均开有孔洞,通过销轴,上有一对钢滚轮,同时在底部正中心,焊接有齿条,与齿条对应的正中心设计有齿轮,齿轮也是通过销轴销接与双槽钢腹板中心,在靠近外模板一侧的双腹板中心,设计有一U型槽,当齿轮移动到位(外移到位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挂篮模板侧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挂篮模板侧移装置包括侧向工作平台(2)、移动小车(3)、侧向调节杆(4)以及三角稳定架(5);所述移动小车(3)置于侧向工作平台(2)上表面并在侧向工作平台(2)上表面自如滑动;所述侧向调节杆(4)的一端活动设置在移动小车(3)上,另一端与三角稳定架(5)的一个顶点活动相连;所述三角稳定架(5)的一个顶点活动设置在移动小车(3)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挂篮模板侧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挂篮模板侧移装置包括侧向工作平台(2)、移动小车(3)、侧向调节杆(4)以及三角稳定架(5);所述移动小车(3)置于侧向工作平台(2)上表面并在侧向工作平台(2)上表面自如滑动;所述侧向调节杆(4)的一端活动设置在移动小车(3)上,另一端与三角稳定架(5)的一个顶点活动相连;所述三角稳定架(5)的一个顶点活动设置在移动小车(3)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挂篮模板侧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向调节杆(4)和移动小车(3)之间、侧向调节杆(4)和三角稳定架(5)之间以及三角稳定架(5)和移动小车(3)之间均通过销轴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挂篮模板侧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小车(3)包括车体(31)以及置于车体侧部的钢滚轮(32);所述钢滚轮(32)置于侧向工作平台(2)上表面并在侧向工作平台(2)上表面自如滑动;所述车体(31)是由两根槽钢对向焊接而成的框体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挂篮模板侧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小车(3)还包括齿条(33)以及与齿条(33)相啮合的齿轮(34);所述齿轮(34)置于侧向工作平台(2)上;所述齿条(33)置于车体(31)底部;所述钢滚轮(32)置于侧向工作平台(2)上表面并在侧向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基进韩洪举郭吉平刘小飞李钊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路桥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