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集装箱,包括底侧梁、侧壁、底板和端门。侧壁连接至底侧梁,侧壁的底部设置有上翻门;底板与底侧梁相连且倾斜于水平方向设置,底板沿集装箱的长度方向的端部设置有端部密封件;端门可枢转地设置在集装箱的端部,且端门朝向集装箱的内部的表面设置有密封梁,密封梁倾斜于水平方向设置,以使得在位于关闭位置的端门的密封梁与端部密封件抵靠并实现密封。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集装箱,可用于运输煤矿等散货,侧壁设置有上翻门,放置在集装箱中的散货可借助于倾斜设置的底板以及散货自身的重力从底板上滑落以快速完成卸货,大大地提高了卸货的效率。端部密封件和密封梁相互抵接,能够提高底板和端门之间的密封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集装箱
本技术总地涉及集装箱结构的
技术介绍
集装箱是指具有一定强度、刚度和规格且专供用于周转或运输货物的大型装货容器。自上世纪60年代起,集装箱已经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多式联运的国际通用的运输工具。当使用集装箱转运货物时,可直接在发货人的仓库装货,运到收货人的仓库卸货,中途更换车、船时,无须将货物从箱内取出换装。现有的部分集装箱也可用于运输煤矿等散货。当运输煤矿等散货时,对于底开漏斗型的散货集装箱,由于煤矿的湿度较大,粘度较高,在卸货的过程中,被卸载的煤矿容易大量堆积在集装箱的底部,进而堵塞出煤口,需要工作人员利用专用的工具从集装箱的底部进行清理,由此增加了卸货的成本,降低了煤矿卸载的效率,而且提高运维的成本。因此,需要提供一种集装箱以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在
技术实现思路
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集装箱,所述集装箱包括:底侧梁;侧壁,所述侧壁连接至所述底侧梁,所述侧壁的底部设置有上翻门;底板,所述底板与所述底侧梁相连且倾斜于水平方向设置,所述底板沿所述集装箱的长度方向的端部设置有端部密封件;以及端门,所述端门可枢转地设置在所述集装箱的端部,且所述端门朝向所述集装箱的内部的表面设置有密封梁,所述密封梁倾斜于所述水平方向设置,以使得位于关闭位置的所述端门的所述密封梁与所述端部密封件抵靠并实现密封。可选地,所述集装箱还包括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限位杆,所述限位杆设置在所述上翻门上并沿所述集装箱的长度方向延伸;支撑基座,所述支撑基座设置在所述侧壁上,所述支撑基座具有沿所述集装箱的长度方向设置的枢转轴;以及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一端可枢转地设置在所述枢转轴上,并能够沿所述枢转轴的轴向方向移动,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具有贯穿孔,其中,在所述支撑杆沿所述枢转轴的轴向方向移动的过程中,所述限位杆可插设至所述贯穿孔中以固定所述上翻门。可选地,所述支撑基座包括基板,以及设置在所述基板的两端并垂直于所述基板同向延伸的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所述枢转轴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之间,所述第一支撑板远离所述基板的一端具有朝向所述第二支撑板延伸的限位板,所述限位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之间具有能够容纳所述支撑杆穿行的间隙。可选地,所述集装箱包括顶侧梁和沿所述集装箱的宽度方向设置在所述顶侧梁之间的篷布撑杆,所述侧壁的外表面设置有篷布绳环。可选地,所述集装箱的内部与所述端门相对的端部设置有朝向所述底板倾斜的引流板。可选地,所述底侧梁之间设置有沿所述集装箱的宽度方向延伸的横梁,所述底板的底面与所述横梁之间设置有底部支撑件。可选地,所述底板的顶面与所述侧壁之间设置有侧部支撑件。可选地,每个所述侧壁的底部设置有两个所述上翻门。可选地,所述底板包括两个相对倾斜设置的平板,两个所述平板的一端相互连接,另一端分别连接至所述底侧梁。可选地,所述上翻门的外表面设置有锁杆,所述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锁杆相适配的锁座。根据本技术的集装箱,可用于运输煤矿等散货,集装箱的侧壁设置有上翻门,放置在集装箱中的散货可借助于倾斜设置的底板以及散货自身的重力从底板上滑落以快速完成卸货,大大地提高了卸货的效率。此外,在底板和端门之间设置有端部密封件和密封梁,当端门关闭集装箱后,端部密封件和密封梁之间相互抵接,能够提高底板和端门之间的密封效果,有效地避免了在运输货物的过程中发生货物泄漏。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下列附图在此作为本技术的一部分用于理解本技术。附图中示出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及其描述,用来解释本技术的原理。附图中:图1为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集装箱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所示的集装箱的侧视图;图3为沿图2中的线A-A方向所截的剖视图;图4为沿图2中的线B-B方向所截的剖视图;图5为图1中所示的集装箱中的支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以及图6为图5中所示的支撑机构的部分分解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0:集装箱110:底侧梁120:侧壁121:上翻门130:底板131:端部密封件140:端门141:密封梁150:支撑机构151:限位杆152:支撑基座1521:基板1522:第一支撑板1523:第二支撑板1524:限位板153:支撑杆1531:贯穿孔154:枢转轴160:顶侧梁161:篷布撑杆162:篷布绳环170:引流板180:横梁181:底部支撑件182:侧部支撑件183:加强板184:底部密封件具体实施方式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技术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本技术实施方式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技术实施方式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应予以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例,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所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不排除存在或附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现在,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根据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这些示例性实施例可以多种不同的形式来实施,并且不应当被解释为只限于这里所阐述的实施例。应当理解的是,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使得本技术的公开彻底且完整,并且将这些示例性实施例的构思充分传达给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附图中,为了清楚起见,夸大了层和区域的厚度,并且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元件,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描述。以下,将参照图1至图6,对根据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的集装箱100进行详细说明。在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集装箱100包括底侧梁110、侧壁120、底板130和端门140。具体地,本实施方式中的集装箱100大致构造为长方体形状,底侧梁110沿集装箱100的长度方向设置在集装箱100的底部,侧壁120沿集装箱100的高度方向设置并连接至底侧梁110,其中,侧壁120的底部设置有上翻门121,上翻门121的顶端具有沿水平方向设置的枢转轴,由此,上翻门121可沿该枢转轴向外翻转。底板130与底侧梁110相连且倾斜于水平方向设置,底板130沿集装箱100的长度方向的端部设置有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集装箱包括:/n底侧梁;/n侧壁,所述侧壁连接至所述底侧梁,所述侧壁的底部设置有上翻门;/n底板,所述底板与所述底侧梁相连且倾斜于水平方向设置,所述底板沿所述集装箱的长度方向的端部设置有端部密封件;以及/n端门,所述端门可枢转地设置在所述集装箱的端部,且所述端门朝向所述集装箱的内部的表面设置有密封梁,所述密封梁倾斜于所述水平方向设置,以使得位于关闭位置的所述端门的所述密封梁与所述端部密封件抵靠并实现密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集装箱包括:
底侧梁;
侧壁,所述侧壁连接至所述底侧梁,所述侧壁的底部设置有上翻门;
底板,所述底板与所述底侧梁相连且倾斜于水平方向设置,所述底板沿所述集装箱的长度方向的端部设置有端部密封件;以及
端门,所述端门可枢转地设置在所述集装箱的端部,且所述端门朝向所述集装箱的内部的表面设置有密封梁,所述密封梁倾斜于所述水平方向设置,以使得位于关闭位置的所述端门的所述密封梁与所述端部密封件抵靠并实现密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集装箱还包括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
限位杆,所述限位杆设置在所述上翻门上并沿所述集装箱的长度方向延伸;
支撑基座,所述支撑基座设置在所述侧壁上,所述支撑基座具有沿所述集装箱的长度方向设置的枢转轴;以及
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一端可枢转地设置在所述枢转轴上,并能够沿所述枢转轴的轴向方向移动,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具有贯穿孔,
其中,在所述支撑杆沿所述枢转轴的轴向方向移动的过程中,所述限位杆可插设至所述贯穿孔中以固定所述上翻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基座包括基板,以及设置在所述基板的两端并垂直于所述基板同向延伸的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所述枢转轴设置在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万伟,殷清龙,牛发周,付瑞荣,张旭钦,李鸿及,
申请(专利权)人:漳州中集集装箱有限公司,中集集团集装箱控股有限公司,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盘江运通物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