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散货集装箱,散货集装箱包括框架结构和卸料管,框架结构的上部设置有壁板,框架结构的下部设置有至少一个斗型结构,壁板和至少一个斗型结构围成用于容纳散货的存料空间,卸料管设置在框架结构中且位于至少一个斗型结构的下方,卸料管与至少一个斗型结构的出口端均连通,以使得存料空间中的散货进入到卸料管中,卸料管的一端用于连接风机,风机构造为能够对卸料管中的散货施加作用力以使得散货从卸料管中排出。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散货集装箱,风机对卸料管中的散货施加作用力以使得散货从卸料管中排出,这样,利用风机的风力辅助卸料,无需倾斜或抬起箱体,操作简单、快捷,卸料干净无残留,成本低,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散货集装箱
本技术涉及集装箱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散货集装箱。
技术介绍
散货集装箱作为散货储运容器,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目前一种散货集装箱的卸料漏斗装置通常设在箱体端部的下部,卸料时将散货集装箱向漏斗装置端倾斜一定角度,使散货在重力作用下从散货集装箱中排出。这种散货集装箱在卸料时需要借助使箱体倾斜的专用装置,才能完成卸料,受专用装置的限制,使用不方便。目前另一种散货集装箱的卸料漏斗装置设置在箱体底部,卸料时,需要工人进到箱体底部打开卸料装置并安装排料管路,散货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从集装箱中排出。这样散货集装箱的使用工况需满足排料装置底部的可操作空间,可能需要借助抬起装置来满足操作空间的需求。同样受其他装置限制,使用不方便且操作繁琐。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散货集装箱,以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在
技术实现思路
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为了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散货集装箱,所述散货集装箱包括:框架结构,所述框架结构的上部设置有壁板,所述框架结构的下部设置有至少一个斗型结构,所述壁板和所述至少一个斗型结构围成用于容纳散货的存料空间;以及卸料管,所述卸料管设置在所述框架结构中且位于所述至少一个斗型结构的下方,所述卸料管与至少一个所述斗型结构的出口端均连通,以使得所述存料空间中的散货进入到所述卸料管中,所述卸料管的一端用于连接风机,所述风机构造为能够对所述卸料管中的所述散货施加作用力以使得所述散货从所述卸料管中排出。根据本技术的散货集装箱,风机对卸料管中的散货施加作用力以使得散货从卸料管中排出,这样,利用风机的风力辅助卸料,无需倾斜或抬起箱体,操作简单、快捷,卸料干净无残留,适用性和稳定性强,安全系数高,成本低,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可选地,所述风机为送风机,所述卸料管的另一端开放,所述卸料管中的所述散货从所述卸料管的所述另一端排出。可选地,所述风机为抽风机,所述卸料管的另一端封闭,所述卸料管中的所述散货从所述卸料管的所述一端排出。可选地,还包括顶盖,所述顶盖设置在所述框架结构的顶部,所述顶盖上设置有进料装置,所述散货通过所述进料装置进入所述存料空间中,当所述进料装置开启时,所述至少一个斗型结构的所述出口端均封闭。可选地,所述至少一个斗型结构沿所述散货集装箱的长度方向依次布置,所述卸料管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散货集装箱的长度方向平行。可选地,还包括通风管,所述通风管包括:主通风管,所述主通风管与所述卸料管平行,所述主通风管的一端用于连接所述风机;以及至少一个分通风管,所述至少一个分通风管沿所述主通风管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以用于连接所述主通风管和所述卸料管,每个所述斗型结构的所述出口端的侧方均设置有一个所述分通风管。可选地,所述风机为送风机,所述主通风管的另一端通过所述分通风管与所述卸料管连接,所述卸料管的另一端开放,所述散货从所述卸料管的所述另一端排出。可选地,还包括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用于连接所述出口端和所述卸料管,所述连接管设置有阀门。可选地,所述斗型结构的进口端的中心和所述出口端的中心沿所述散货集装箱的高度方向的投影不完全重合,并且/或者,所述连接管构造为中空的柱体或锥体。可选地,所述连接管与所述卸料管之间的角度为60°~90°,并且/或者,所述连接管与所述卸料管之间圆弧过渡连接。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下列附图在此作为本技术的一部分用于理解本技术。附图中示出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及其描述,用来解释本技术的装置及原理。在附图中,图1为根据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散货集装箱的主视图;图2为图1所示的散货集装箱的左视图;图3为图1所示的散货集装箱的俯视图;图4为图3所示的散货集装箱的横截面示意图;图5为根据本技术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散货集装箱的卸料管与通风管的连接示意图;以及图6为图1所示的散货集装箱的斗型结构的出口端与卸料管的连接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0:散货集装箱110:框架结构111:顶端梁112:顶侧梁113:底端梁114:底侧梁115:侧部中间梁116:端部中间梁117:立柱118:中间立柱120:端板121:侧板122:顶盖123:进料装置130:斗型结构131:进口端132:出口端140:卸料管141:第一阀门142:第二阀门150:通风管151:主通风管152:分通风管153:第三阀门154:第四阀门160:连接管161:连接阀门具体实施方式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技术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是,本技术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技术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为了彻底理解本技术,将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详细的结构,以便阐释本技术。显然,本技术的施行并不限定于该
的技术人员所熟习的特殊细节。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如下,然而除了这些详细描述外,本技术还可以具有其他实施方式,不应当解释为局限于这里提出的实施方式。应当理解的是,在此使用的术语的目的仅在于描述具体实施方式并且不作为本技术的限制,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和“所述/该”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指出另外的方式。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所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不排除存在或附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本技术中所使用的术语“上”、“下”、“前”、“后”、“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非限制。本技术中所引用的诸如“第一”和“第二”的序数词仅仅是标识,而不具有任何其他含义,例如特定的顺序等。而且,例如,术语“第一部件”其本身不暗示“第二部件”的存在,术语“第二部件”本身不暗示“第一部件”的存在。以下,将参照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更详细地说明,这些附图示出了本技术的代表实施方式,并不是限定本技术。本技术提供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散货集装箱,以使得散货集装箱中的散货顺利地排出。如图1和图2所示,散货集装箱100可以包括框架结构110,框架结构110可以包括顶端梁111、顶侧梁112、底端梁113、底侧梁114和立柱117,顶端梁111沿散货集装箱的高度方向位于底端梁113的上方,顶侧梁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散货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散货集装箱包括:/n框架结构,所述框架结构的上部设置有壁板,所述框架结构的下部设置有至少一个斗型结构,所述壁板和所述至少一个斗型结构围成用于容纳散货的存料空间;以及/n卸料管,所述卸料管设置在所述框架结构中且位于所述至少一个斗型结构的下方,所述卸料管与至少一个所述斗型结构的出口端均连通,以使得所述存料空间中的散货进入到所述卸料管中,/n所述卸料管的一端用于连接风机,所述风机构造为能够对所述卸料管中的所述散货施加作用力以使得所述散货从所述卸料管中排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散货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散货集装箱包括:
框架结构,所述框架结构的上部设置有壁板,所述框架结构的下部设置有至少一个斗型结构,所述壁板和所述至少一个斗型结构围成用于容纳散货的存料空间;以及
卸料管,所述卸料管设置在所述框架结构中且位于所述至少一个斗型结构的下方,所述卸料管与至少一个所述斗型结构的出口端均连通,以使得所述存料空间中的散货进入到所述卸料管中,
所述卸料管的一端用于连接风机,所述风机构造为能够对所述卸料管中的所述散货施加作用力以使得所述散货从所述卸料管中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货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为送风机,所述卸料管的另一端开放,所述卸料管中的所述散货从所述卸料管的所述另一端排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货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为抽风机,所述卸料管的另一端封闭,所述卸料管中的所述散货从所述卸料管的所述一端排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货集装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顶盖,所述顶盖设置在所述框架结构的顶部,所述顶盖上设置有进料装置,所述散货通过所述进料装置进入所述存料空间中,当所述进料装置开启时,所述至少一个斗型结构的所述出口端均封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货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斗型结构沿所述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荣健,刘云,
申请(专利权)人:中集集团集装箱控股有限公司,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