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歌专利>正文

一种回转支承部的可平行升降举升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551848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1 18: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回转支承部的可平行升降举升台,包括底座和安装在底座一侧的基座,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承部,底座的外表面且位于支承部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基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机箱,机箱的顶部且位于支承部的内部转动连接有第二齿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机器人技术领域。该回转支承部的可平行升降举升台,通过设置机箱和第二齿轮,机箱内部的驱动电机带动第二齿轮转动,利用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的啮合,可以使进行支承部进行360°旋转,配合设置的电缸、翻转板、举升台、耳板和连接套,实现了举升台的升降功能,平台级多功能应用,可于平台搭载不同设备,广泛应用于救援抢险、军事防御等场景,应用范围广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回转支承部的可平行升降举升台
本技术涉及机器人
,具体为一种回转支承部的可平行升降举升台。
技术介绍
特种机器人性能和对环境的适应性不断增强,伴随着国家政策的扶持、行业技术的逐渐成熟,特种机器人产品将不断应用,特种机器人的市场需求也将逐渐增加。近年来,一系列与人工智能相关的政策和会议的推出体现了从国家到行业和公司对推进机器人发展的重视,同时机器人相关的政策正在逐步具化,预计未来将会有更多促进特种机器人的良性发展。现有的机器人支撑部和举升台,大都是直接固定在机器上,结构较为简单,功能单一,体积小重量轻,无法搭载重型载荷,支撑部固定,无法进行回转,应用范围小,为此,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回转支承部的可平行升降举升台。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回转支承部的可平行升降举升台,解决了现有的机器人支撑部和举升台,结构较为简单,功能单一,体积小重量轻,无法搭载重型载荷,支撑部固定,无法进行回转的问题。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回转支承部的可平行升降举升台,包括底座和安装在底座一侧的基座,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承部,所述底座的外表面且位于支承部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基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机箱,所述机箱的顶部且位于支承部的内部转动连接有第二齿轮,且第二齿轮的一侧与第一齿轮的一侧啮合,所述支承部顶部的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竖板,两个所述竖板之间的上方转动连接有翻转板,两个所述翻转板的顶部之间固定连接有举升台,所述举升台正面和背面的右侧均固定连接有耳板,两个所述耳板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套,两个所述竖板之间的下方转动连接有电缸,所述电缸的输出端与连接套的表面活动连接。优选的,所述机箱的内部设置有驱动电机,且驱动电机输出轴的一端与第二齿轮的端面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翻转板在竖板的内壁对称分布,且翻转板通过转动销与竖板的内壁转动连接。优选的,所述电缸位于两个竖板之间,且电缸通过转动销与竖板的内壁转动连接。优选的,所述电缸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动套,且转动套的内表面与连接套的外表面转动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均位于支承部的内部,且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的大小与支承部的大小相适配。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回转支承部的可平行升降举升台。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回转支承部的可平行升降举升台,通过在底座的外表面且位于支承部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基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机箱,机箱的顶部且位于支承部的内部转动连接有第二齿轮,且第二齿轮的一侧与第一齿轮的一侧啮合,支承部顶部的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竖板,两个竖板之间的上方转动连接有翻转板,两个翻转板的顶部之间固定连接有举升台,举升台正面和背面的右侧均固定连接有耳板,两个耳板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套,两个竖板之间的下方转动连接有电缸,电缸的输出端与连接套的表面活动连接,通过设置机箱和第二齿轮,机箱内部的驱动电机带动第二齿轮转动,利用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的啮合,可以使进行支承部进行360°旋转,配合设置的电缸、翻转板、举升台、耳板和连接套,实现了举升台的升降功能,平台级多功能应用,可于平台搭载不同设备,广泛应用于救援抢险、军事防御等场景,应用范围广泛。(2)、该回转支承部的可平行升降举升台,通过在翻转板在竖板的内壁对称分布,且翻转板通过转动销与竖板的内壁转动连接,电缸位于两个竖板之间,且电缸通过转动销与竖板的内壁转动连接,电缸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动套,且转动套的内表面与连接套的外表面转动连接,通过将翻转板和电缸与竖板增加转动销,可以有效的增强翻转板和电缸与竖板连接处的稳定性,电缸的输出端设置转动套,可以增强电缸与耳板连接时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外部结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的局部结构立体图。图中:1-底座、2-基座、3-支承部、4-第一齿轮、5-机箱、6-第二齿轮、7-竖板、8-翻转板、9-举升台、10-耳板、11-连接套、12-电缸。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回转支承部的可平行升降举升台,包括底座1和安装在底座1一侧的基座2,底座1的上部可以转动,底座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承部3,底座1的外表面且位于支承部3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4,基座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机箱5,机箱5的内部设置有驱动电机,且驱动电机输出轴的一端与第二齿轮6的端面固定连接,机箱5的顶部且位于支承部3的内部转动连接有第二齿轮6,第一齿轮4与第二齿轮6均位于支承部3的内部,且第一齿轮4与第二齿轮6的大小与支承部3的大小相适配,且第二齿轮6的一侧与第一齿轮4的一侧啮合,支承部3顶部的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竖板7,两个竖板7之间的上方转动连接有翻转板8,翻转板8在竖板7的内壁对称分布,且翻转板8通过转动销与竖板7的内壁转动连接,两个翻转板8的顶部之间固定连接有举升台9,举升台9正面和背面的右侧均固定连接有耳板10,两个耳板10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套11,两个竖板7之间的下方转动连接有电缸12,电缸12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电缸12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动套,且转动套的内表面与连接套11的外表面转动连接,电缸12位于两个竖板7之间,且电缸12通过转动销与竖板7的内壁转动连接,电缸12的输出端与连接套11的表面活动连接,通过设置机箱5和第二齿轮6,机箱5内部的驱动电机带动第二齿轮6转动,利用第二齿轮6与第一齿轮4的啮合,可以使进行支承部3进行360°旋转,配合设置的电缸12、翻转板8、举升台9、耳板10和连接套11,实现了举升台9的升降功能,平台级多功能应用,可于平台搭载不同设备,广泛应用于救援抢险、军事防御等场景,应用范围广泛。同时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均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工作时,首先启动电缸12,经过电缸12推动连接套11,电缸12推动连接套11使得耳板10转动,耳板10转动从而带动举升台9转动,举升台9转动同步带动翻转板8在竖板7的内壁转动,并使电缸12在竖板7的内壁转动,调节合适的高度,需要进行回转时,此时启动机箱5内的驱动电机,经过机箱5内的驱动电机带动第二齿轮6转动,第二齿轮6转动使得啮合的第一齿轮4转动,第一齿轮4转动使得底座1的上部转动,底座1的上部转动从而带动支承部3转动进行回转,实现了举升台9的升降和回转功能,平台级多功能应用,可于平台搭载不同设备,广泛应用于救援抢险、军事防御等场景,应用范围广泛,以上就是一种回转支承部的可平行升降举升台的全部工作原理。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回转支承部的可平行升降举升台,包括底座(1)和安装在底座(1)一侧的基座(2),所述底座(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承部(3),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外表面且位于支承部(3)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4),所述基座(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机箱(5),所述机箱(5)的顶部且位于支承部(3)的内部转动连接有第二齿轮(6),且第二齿轮(6)的一侧与第一齿轮(4)的一侧啮合,所述支承部(3)顶部的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竖板(7),两个所述竖板(7)之间的上方转动连接有翻转板(8),两个所述翻转板(8)的顶部之间固定连接有举升台(9),所述举升台(9)正面和背面的右侧均固定连接有耳板(10),两个所述耳板(10)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套(11),两个所述竖板(7)之间的下方转动连接有电缸(12),所述电缸(12)的输出端与连接套(11)的表面活动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回转支承部的可平行升降举升台,包括底座(1)和安装在底座(1)一侧的基座(2),所述底座(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承部(3),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外表面且位于支承部(3)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4),所述基座(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机箱(5),所述机箱(5)的顶部且位于支承部(3)的内部转动连接有第二齿轮(6),且第二齿轮(6)的一侧与第一齿轮(4)的一侧啮合,所述支承部(3)顶部的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竖板(7),两个所述竖板(7)之间的上方转动连接有翻转板(8),两个所述翻转板(8)的顶部之间固定连接有举升台(9),所述举升台(9)正面和背面的右侧均固定连接有耳板(10),两个所述耳板(10)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套(11),两个所述竖板(7)之间的下方转动连接有电缸(12),所述电缸(12)的输出端与连接套(11)的表面活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回转支承部的可平行升降举升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箱(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歌
申请(专利权)人:杨歌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