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歌专利>正文

一种回转支承部的可平行升降举升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551848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1 18: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回转支承部的可平行升降举升台,包括底座和安装在底座一侧的基座,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承部,底座的外表面且位于支承部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基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机箱,机箱的顶部且位于支承部的内部转动连接有第二齿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机器人技术领域。该回转支承部的可平行升降举升台,通过设置机箱和第二齿轮,机箱内部的驱动电机带动第二齿轮转动,利用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的啮合,可以使进行支承部进行360°旋转,配合设置的电缸、翻转板、举升台、耳板和连接套,实现了举升台的升降功能,平台级多功能应用,可于平台搭载不同设备,广泛应用于救援抢险、军事防御等场景,应用范围广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回转支承部的可平行升降举升台
本技术涉及机器人
,具体为一种回转支承部的可平行升降举升台。
技术介绍
特种机器人性能和对环境的适应性不断增强,伴随着国家政策的扶持、行业技术的逐渐成熟,特种机器人产品将不断应用,特种机器人的市场需求也将逐渐增加。近年来,一系列与人工智能相关的政策和会议的推出体现了从国家到行业和公司对推进机器人发展的重视,同时机器人相关的政策正在逐步具化,预计未来将会有更多促进特种机器人的良性发展。现有的机器人支撑部和举升台,大都是直接固定在机器上,结构较为简单,功能单一,体积小重量轻,无法搭载重型载荷,支撑部固定,无法进行回转,应用范围小,为此,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回转支承部的可平行升降举升台。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回转支承部的可平行升降举升台,解决了现有的机器人支撑部和举升台,结构较为简单,功能单一,体积小重量轻,无法搭载重型载荷,支撑部固定,无法进行回转的问题。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回转支承部的可平行升降举升台,包括底座和安装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回转支承部的可平行升降举升台,包括底座(1)和安装在底座(1)一侧的基座(2),所述底座(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承部(3),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外表面且位于支承部(3)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4),所述基座(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机箱(5),所述机箱(5)的顶部且位于支承部(3)的内部转动连接有第二齿轮(6),且第二齿轮(6)的一侧与第一齿轮(4)的一侧啮合,所述支承部(3)顶部的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竖板(7),两个所述竖板(7)之间的上方转动连接有翻转板(8),两个所述翻转板(8)的顶部之间固定连接有举升台(9),所述举升台(9)正面和背面的右侧均固定连接有耳板(10),两个...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回转支承部的可平行升降举升台,包括底座(1)和安装在底座(1)一侧的基座(2),所述底座(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承部(3),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外表面且位于支承部(3)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4),所述基座(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机箱(5),所述机箱(5)的顶部且位于支承部(3)的内部转动连接有第二齿轮(6),且第二齿轮(6)的一侧与第一齿轮(4)的一侧啮合,所述支承部(3)顶部的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竖板(7),两个所述竖板(7)之间的上方转动连接有翻转板(8),两个所述翻转板(8)的顶部之间固定连接有举升台(9),所述举升台(9)正面和背面的右侧均固定连接有耳板(10),两个所述耳板(10)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套(11),两个所述竖板(7)之间的下方转动连接有电缸(12),所述电缸(12)的输出端与连接套(11)的表面活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回转支承部的可平行升降举升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箱(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歌
申请(专利权)人:杨歌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