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同步升降平台
本技术属于升降平台
,具体涉及一种同步升降平台。
技术介绍
现有的IBC网片尺寸一般较大,长度较长(4.5米),且重量较重,生产时需要在升降平台上进行上下交替工作,传统的升降平台一般采用两头各一个气缸,加一个同步连杆机构进行平台的升降;但是,由于两个气缸的同步性比较差,调节时很难调至同步,导致同步性差,连杆机构易折断,严重影响IBC网片的生产效率,资源浪费较为严重。因此,需要一种安装方便、控制简单、平台两侧能够进行同步升降的升降平台,保证IBC网片的高效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同步升降平台,其结构设计合理,通过在底座与托架之间设置升降同步装置,并在底座上设置导向立柱,能有效保证托架升降的同步性和稳定性,同时,仅采用一个顶升机构即可实现升降平台的同步升降,能有效解决传统的升降方式因同步性比较差、调节难度大而导致同步装置发生损坏的现象。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同步升降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安装在底座上且用于支撑放料平台的托架,所述底座上安装有用于升降托架的顶升机构和升降同步装置,所述底座为立方体架体且其四个角上均设置有用于对托架进行导向的导向立柱,所述托架的四个角上均设置有一个与导向立柱相配合的角形导向滚轮组,所述托架上设置有供放料平台安装的上部导轨单元和下部导轨单元,所述上部导轨单元包括两个对称布设在托架两侧上部的下部导轨,所述下部导轨单元包括两个对称布设在托架两侧中部的上部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同步升降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8)、安装在底座(8)上且用于支撑放料平台(19)的托架(9),所述底座(8)上安装有用于升降托架(9)的顶升机构(10)和升降同步装置,所述底座(8)为立方体架体且其四个角上均设置有用于对托架(9)进行导向的导向立柱(11),所述托架(9)的四个角上均设置有一个与导向立柱(11)相配合的角形导向滚轮组,所述托架(9)上设置有供放料平台(19)安装的上部导轨单元和下部导轨单元,所述上部导轨单元包括两个对称布设在托架(9)两侧上部的下部导轨(12),所述下部导轨单元包括两个对称布设在托架(9)两侧中部的上部导轨(13),所述上部导轨(13)和下部导轨(12)相互平行且其均沿托架(9)的长度方向布设。/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同步升降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8)、安装在底座(8)上且用于支撑放料平台(19)的托架(9),所述底座(8)上安装有用于升降托架(9)的顶升机构(10)和升降同步装置,所述底座(8)为立方体架体且其四个角上均设置有用于对托架(9)进行导向的导向立柱(11),所述托架(9)的四个角上均设置有一个与导向立柱(11)相配合的角形导向滚轮组,所述托架(9)上设置有供放料平台(19)安装的上部导轨单元和下部导轨单元,所述上部导轨单元包括两个对称布设在托架(9)两侧上部的下部导轨(12),所述下部导轨单元包括两个对称布设在托架(9)两侧中部的上部导轨(13),所述上部导轨(13)和下部导轨(12)相互平行且其均沿托架(9)的长度方向布设。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同步升降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同步装置包括两个沿升降平台的长度方向对称布设在底座(8)与托架(9)之间的同步升降单元,两个所述同步升降单元之间通过两个横向同步杆(1)紧固连接,每个所述同步升降单元均包括一个纵向连接杆(2)和两个连接在纵向连接杆(2)两端的连杆同步机构,两个横向同步杆(1)连接在两个纵向连接杆(2)之间,所述连杆同步机构包括通过铰接轴(5)相互铰接连接的下部连杆(3)的上部连杆组件(4),所述下部连杆(3)的自由端铰接连接有一个用于与底座(8)固定连接的下部转轴座(6),所述上部连杆组件(4)的自由端铰接连接有一个用于与托架(9)固定连接的上部转轴座(7)。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同步升降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连杆组件(4)包括两个相对布设的腰形连接片(4-1),两个所述连接片(4-1)的一端通过铰接轴(5)铰接在一起,两个所述连接片(4-1)的另一端与上部转轴座(7)铰接连接;
所述下部连杆(3)为腰形连接片且其长度与上部连杆组件(4)中连接片(4-1)的长度相等,所述下部连杆(3)的一端通过铰接轴(5)铰接在上部连杆组件(4)中的两个连接片(4-1)之间,所述下部连杆(3)的另一端与下部转轴座(6)铰接连接。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同步升降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转轴座(7)包括铰接在上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西平,刘官生,张亚儒,邵社主,
申请(专利权)人:兴平市高科塑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