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重症患者俯卧位通气翻身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539435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1 16: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用于重症患者俯卧位通气翻身装置,包括底板、顶柱、放置板、转动机构、限位机构、支撑机构,该用于重症患者俯卧位通气翻身装置,只需一名医护人员通过对该装置的使用,即可将患者由仰卧位的姿势便捷快速的转换成俯卧位的姿势,由此可知,通过使用本申请中的装置,不仅节省的了医护人员的人力,还减少了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

Prone position ventilation and turning over device for severe patien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重症患者俯卧位通气翻身装置
本技术涉及翻身装置,尤其涉及用于重症患者俯卧位通气翻身装置。
技术介绍
H7N9重症患者常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需要及时实施机械通气。俯卧位通气是指在实施机械通气时,把患者置于俯卧式体位,通过改善膈肌运动,使肺内气体重新分布、改善背侧肺通气,减轻心脏对肺的压迫,增加功能残气量,改善V/Q、减少分流,从而改善氧合,并使吸入氧浓度(FiO2)和呼气末正压(PEEP)水平降低,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的发生。在临床工作中,采用人工徒手的方式,将患者进行翻身处理,此种翻身操作方式费时费力,需要多名医护人员才能完成翻身操作,不仅增加了医护人员的人力,还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鉴于以上缺陷,实有必要设计用于重症患者俯卧位通气翻身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用于重症患者俯卧位通气翻身装置,来解决
技术介绍
提出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用于重症患者俯卧位通气翻身装置,包括底板、顶柱、放置板、转动机构、限位机构、支撑机构,所述的底板顶部四角处固设有顶柱,所述的顶柱顶部固设有放置板,左侧所述的放置板内部固设有转动机构,所述的转动机构顶部固设有若干件限位机构,所述的转动机构顶部前后两端固设有支撑机构。进一步,所述的转动机构由电机、旋转轴、转动板、安装板以及从动轴组成。进一步,左侧所述的放置板内部固设有电机,所述的电机右侧固设有旋转轴,所述的旋转轴转动贯穿于左侧的放置板。进一步,所述的转动板固定套设于旋转轴,所述的转动板内部铰链设有安装板,所述的安装板与转动板铰链连接的另一端采用锁扣连接。进一步,右侧所述的放置板内部固设有从动轴,所述的从动轴转动贯穿于转动板。进一步,所述的限位机构由第一放置套、第二放置套以及第三放置套组成。进一步,所述的安装板顶部左侧前后两端固设有第一放置套,所述的安装板顶部中端前后两侧固设有第二放置套,所述的安装板顶部右侧固设有第二放置套。进一步,所述的支撑机构由挡板、支撑板、软垫、让位孔以及排气孔组成。进一步,所述的转动板顶部前后两端固设有挡板,后端所述的挡板后侧铰接有支撑板,所述的支撑板一端与前端的挡板锁扣连接。进一步,所述的支撑板后端魔术贴粘贴设有软垫,所述的软垫内部一体设有让位孔,所述的支撑板内部一体设有排气孔。与现有技术相比,该用于重症患者俯卧位通气翻身装置,只需一名医护人员通过对该装置的使用,即可将患者由仰卧位的姿势便捷快速的转换成俯卧位的姿势,由此可知,通过使用本申请中的装置,不仅节省的了医护人员的人力,还减少了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附图说明图1是用于重症患者俯卧位通气翻身装置的主视图;图2是用于重症患者俯卧位通气翻身装置的左视图;图3是放置板以及转动板的内部剖视图;图4是用于重症患者俯卧位通气翻身装置的俯视图;图5是软垫以及支撑板的内部剖视图;图6是用于重症患者俯卧位通气翻身装置的电路图。底板1、顶柱2、放置板3、转动机构4、限位机构5、支撑机构6、电机7、旋转轴8、转动板9、安装板10、从动轴11、第一放置套12、第二放置套13、第三放置套14、挡板15、支撑板16、软垫17、让位孔18、排气孔19。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在下文中,阐述了多种特定细节,以便提供对构成所描述实施例基础的概念的透彻理解。然而,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特定细节中的一些或者全部的情况下来实践。在其他情况下,没有具体描述众所周知的处理步骤。如图1、图2、图3、图4、图5所示,用于重症患者俯卧位通气翻身装置,包括底板1、顶柱2、放置板3、转动机构4、限位机构5、支撑机构6,所述的底板1顶部四角处固设有顶柱2,所述的顶柱2顶部固设有放置板3,左侧所述的放置板3内部固设有转动机构4,所述的转动机构4顶部固设有若干件限位机构5,所述的转动机构5顶部前后两端固设有支撑机构6,所述的转动机构4由电机7、旋转轴8、转动板9、安装板10以及从动轴11组成,左侧所述的放置板3内部固设有电机7,所述的电机7右侧固设有旋转轴8,所述的旋转轴8转动贯穿于左侧的放置板3,所述的转动板9固定套设于旋转轴8,所述的转动板9内部铰链设有安装板10,所述的安装板10与转动板9铰链连接的另一端采用锁扣连接,右侧所述的放置板内部固设有从动轴11,所述的从动轴11转动贯穿于转动板9,所述的限位机构5由第一放置套12、第二放置套13以及第三放置套14组成,所述的安装板10顶部左侧前后两端固设有第一放置套12,所述的安装板10顶部中端前后两侧固设有第二放置套13,所述的安装板10顶部右侧固设有第二放置套13,所述的支撑机构6由挡板15、支撑板16、软垫17、让位孔18以及排气孔19组成,所述的转动板9顶部前后两端固设有挡板15,后端所述的挡板15后侧铰接有支撑板16,所述的支撑板16一端与前端的挡板15锁扣连接,所述的支撑板16后端魔术贴粘贴设有软垫17,所述的软垫17内部一体设有让位孔18,所述的支撑板16内部一体设有排气孔19。该用于重症患者俯卧位通气翻身装置,使用前,首先医护人员将患者以仰卧的姿势移至转动板9上,再将患者的下肢放入第一放置套12内,将患者的手臂放入第二放置套13内,将患者的头部放入第三放置套14内,此时,患者的四肢以及头部处于位置定位的状态,当医护人员需要给患者进行俯卧位通气时,医护人员先将支撑板16关闭,通过支撑板16与前端的挡板15锁扣连接的作用,使得支撑板16关闭后的状态被固定,此时,软垫17面对患者的脸部,医护人员再用手开启电机7,电机7驱动旋转轴8带动转动板9以从动轴11为圆心做旋转运动,直至患者旋转180°后,医护人员先用手关闭电机7,此时,支撑板16对俯卧位的患者进行支撑处理,且软垫17对患者的面部进行软支撑处理,且患者的口鼻部位处于让位孔18处,此时,患者可使用排气孔19进行呼吸,医护人员再用手打开安装板10,以此将患者未与安装板10相接触的部位暴露于外界,便于患者对其进行相对应的检查处理。如图6所示,本申请中的电机7与外界220V电源相连接,所述的电机7为低速大扭矩自锁电机,其型号优选为4632-37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用于重症患者俯卧位通气翻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顶柱、放置板、转动机构、限位机构、支撑机构,所述的底板顶部四角处固设有顶柱,所述的顶柱顶部固设有放置板,左侧所述的放置板内部固设有转动机构,所述的转动机构顶部固设有若干件限位机构,所述的转动机构顶部前后两端固设有支撑机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重症患者俯卧位通气翻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顶柱、放置板、转动机构、限位机构、支撑机构,所述的底板顶部四角处固设有顶柱,所述的顶柱顶部固设有放置板,左侧所述的放置板内部固设有转动机构,所述的转动机构顶部固设有若干件限位机构,所述的转动机构顶部前后两端固设有支撑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重症患者俯卧位通气翻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动机构由电机、旋转轴、转动板、安装板以及从动轴组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重症患者俯卧位通气翻身装置,其特征在于左侧所述的放置板内部固设有电机,所述的电机右侧固设有旋转轴,所述的旋转轴转动贯穿于左侧的放置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重症患者俯卧位通气翻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动板固定套设于旋转轴,所述的转动板内部铰链设有安装板,所述的安装板与转动板铰链连接的另一端采用锁扣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重症患者俯卧位通气翻身装置,其特征在于右侧所述的放置板内部固设有从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静静陶圆圆汪婷婷后梦吟吴赞芳程艳芳
申请(专利权)人: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