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线导航系统整周数模糊度的确定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53925 阅读:2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无线导航系统整周数模糊度的确定方法,它采用下面的步骤:    第一步:接收信号经过接收天线(9)接收后,经过与本地载波发生器(10)产生的载波信号混频,同时利用载波跟踪技术测量出载波相位变化不足一周的小数部分Δφ↓[f];    第二步:再由A/D转换模块(11)采样,然后经过解调模块(12)解调,再经过扩频码捕获和跟踪模块(13),在扩频码捕获和跟踪模块(13)中利用扩频码捕获跟踪技术测量出扩频码的相位差Δφ↓[PN](chip);    第三步:然后经过接收基带处理模块(14)将电参量提取出来;    其特征技术还包括以下步骤:    第四步:根据在扩频码捕获和跟踪模块(13)中测量出来的本地扩频码与收到的信号的扩频码的相位差Δφ↓[PN](chip),扩频码时间测量模块(15)根据式(3):Δτ↓[PN]=Δφ↓[PN]/K算出信号的传播时间Δτ↓[PN];    第五步:在整周数计算模块(16)中利用扩频码时间测量模块(15)算出的信号传播时间Δτ↓[PN]和接收机中本地载波发生器(10)获得的载波相位变化不满一周的相位差Δφ↓[f],在满足条件式(4):Δφ↓[1]/K<1/f时,根据式(5):***计算出整周数N↓[0]的值。(*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使用电磁波技术进行导航和定位的领域,如在无线导航系统,它特别涉及使用载波相位测量进行高精度导航定位的系统。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在现有的导航和定位系统中,广泛采用多个发射台发射导航定位信号,接收机接收;接收机根据收到的各个发射台的导航定位信号的电参量来计算出自己的位置这一原理来定位和导航的。为了让接收机能判断出接收的信号是来自哪个发射台,发射台通常采用CDMA扩频技术。又由于载波频率高,波长短,为了提高导航定位的精度,常常使用载波相位测量来进行高精度导航定位。导航定位系统是利用收到的导航定位信号的电参量(幅度、频率、相位等)与导航参量的关系来导航定位的。根据利用不同的电参量来确定导航参量,导航定位系统一般分为振幅无线电导航系统、频率无线导航系统、时间无线电导航系统、相位无线电导航系统、复合无线电导航系统等,详细内容见《无线电导航原理》,魏光顺、张欲敏等著,东南大学出版社,1989年出版。载波相位测量原理载波相位测量是测量发射台发射的载波信号在传播路程上的相位变化值,以确定信号传播的距离。发射台s发出一个载波信号,在时刻t时其在发射台s处的相位为s,而此时经过距离r传播到接收机k处的信号,其相位为k,则由发射台s到接收机k的相位变化为(k-s)。(k-s)包括了整周期数和不足一周的小数部分。一般为了方便计算,载波相位均以周期为单位。如果能测定(k-s),则发射台到接收机的距离r即为r=λ(k-s)=λ(N0+Δ)(1)式中,N0为载波相位(k-s)整周期部分;Δ为不足一周的小数部分;λ为载波的波长,为已知值。但是,实际相位测量只能测定不足一周的小数部分,而整周数N0是不清楚的。因此存在整周数N0模糊度的问题。因此,只有精确的确定整周数N0才能获得高精度的定位结果,否则,即使相位测量的观测值Δ精度很高,也是没有意义的。因此,快速求解整周数N0是载波相位测量的关键。常见的整周数N0的确定方法有(1)一种简单的方法是接收机初始化后连续不断地计算完整相位循环数。这时应将所收到的信息同时进行完整相位循环计数和相位计数,完整相位循环计数计算出每隔2π的相位整数倍变化。这样就确定了整周数N0。这种方法的缺点是可靠性差,一旦丢失信号或设备临时掉电等,都将破坏完整相位循环计数的准确性,此时就不能完全消除整周数的模糊性。(2)另一种方法是发射台发射辅助信号,接收机初始化后,接收导航定位信号的同时,还接收辅助信号,接收机利用辅助信号和导航信号来联合计算出整周数N0。这种方法增加了发射机和接收机的复杂度。上述各种计算整周数N0的方法详细内容见《无线电导航原理》,魏光顺、张欲敏等著,东南大学出版社,1989年出版。这些方法各有各的缺点,方法1的可靠性不高,一旦丢失信号或设备临时掉电等,都将破坏完整相位循环计数的准确性,此时就不能完全消除整周数的模糊性。使用方法2,增加了发射台和接收机的复杂度,从而增加了实现难度和系统成本。传统的无线导航定位系统由发射台图1和接收机图2组成。发射台由编码模块3、扩频码生成器4、调制模块5、D/A转换模块6、载波发生器7、发射天线8组成,其接收机由接收天线9、本地载波发生器10、A/D转换模块11、解调模块12、扩频码捕获和跟踪模块13、接收基带处理模块14组成。其工作过程为发射台将需要发送的测距信息经过编码模块3,再经过扩频码生成器4扩频后和调制模块5调制,经过D/A转换模块6后与载波发生器7产生的载波混频,然后经过发射天线8发射出去。经过在空中的传播后,接收机经过接收天线9,将信号接收下来,经过与本地载波发生器10产生的载波信号混频后,再由A/D转换模块11采样,然后经过解调模块12解调,再经过扩频码捕获和跟踪模块13后,最后经过接收基带处理模块14将电参量提取出来。其导航定位原理是一般一个系统内有多个位置已知的发射台,各发射台的结构都一样,不同的是各发射台的扩频码不一样。接收机将收到的信号经接收信号处理后,提取出各导航信号的电参量,然后根据这些电参量,建立导航参量方程,从而进行导航定位。详细内容见《无线电导航原理》,魏光顺、张欲敏等著,东南大学出版社,1989年出版以及《GPS卫星导航与精密定位》,许其凤著,解放军出版社,1989年出版。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即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消除整周数模糊度的方法,在一定的距离范围内,不需要增加额外的辅助信号,也不需增加系统的复杂度,根据本地接收机收到的导航定位电参量就可以可靠的消除载波相位变化的整周数模糊度。本专利技术主要用在利用载波相位测量来导航定位的导航定位接收系统中消除载波相位变化的整周数模糊度。其原理框图见图3,其组成为具有扩频码捕获跟踪功能的传统接收机2、扩频码时间测量模块15、整周数计算模块16。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假设扩频码的码长为Nc(chip),扩频码的码率为K(chip/s),载波频率为f(Hz),电磁波传播速度为C,接收机扩频码捕获跟踪的精度为Δφ1(chip),本地接收机捕获跟踪到的扩频码相位差为ΔφPN(chip),Δφf为接收机测量出来的不足一周的载波相位。那么传播一个完整的扩频码所需的距离为RR=NcCK----(2)]]>如果所测距离r小于R,那么根据捕获跟踪到的扩频相位计算出的信号传播时间为ΔτPNΔτPN=ΔφPNK----(3)]]>当Δφ1K<1f----(4)]]>载波相位变化的整周数N0为 其中表示取不大于该数的最大整数。当用差分法定位时,所测距离r表示两个发射台到接收台的距离差,ΔφPN表示接收台测得的两个发射台的扩频信号到达接收台的扩频码相位变化的差,N0表示两个发射台到接收机的载波相位变化的整周数的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它采用下面的步骤第一步接收信号经过接收天线9接收后,经过与本地载波发生器10产生的载波信号混频,同时利用载波跟踪技术测量出载波相位变化不足一周的小数部分Δφf;第二步再由A/D转换模块11采样,然后经过解调模块12解调,再经过扩频码捕获和跟踪模块13,在扩频码捕获和跟踪模块13中利用扩频码捕获跟踪技术测量出扩频码的相位差ΔφPN(chip);第三步然后经过接收基带处理模块14将电参量提取出来;其特征技术还包括以下步骤第四步根据在扩频码捕获和跟踪模块13中测量出来的本地扩频码与收到的信号的扩频码的相位差ΔφPN(chip),扩频码时间测量模块15根据式(3)ΔτPN=ΔφPNK]]>算出信号的传播时间ΔτPN;第五步在整周数计算模块16中利用扩频码时间测量模块15算出的信号传播时间ΔτPN和接收机中本地载波发生器10获得的载波相位变化不满一周的相位差Δφf,在满足条件式(4)Δφ1K<1f]]>时,根据式(5) 计算出整周数N0的值。经过以上步骤,就可以得到载波相位变化的整周数N0。需要说明的是,公式(5)可以通过编程求解。本专利技术的创新为与传统的消除整周数模糊度的方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友喜赵宏志潘文生
申请(专利权)人:电子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