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簧部件、致动器以及透镜驱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534144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1 14:21
一种弹簧部件、致动器及透镜驱动装置,可利用板簧和粘弹性体双方的特性,并能提高连接可动体和固定体的作业效率。弹簧部件(10)具有板簧(8)和固定于板簧上的粘弹性体(9),粘弹性体配置在板簧的弹簧部(80)。因此,因为可以利用板簧和粘弹性体双方的特性,所以容易达到所要求的振动特性。另外,通过粘弹性体能够抑制板簧由于冲击等而大幅度变形而无法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情况,抗冲击性高。板簧具备在第一固定部(81)和第二固定部(82)之间以螺旋状延伸的臂(83),并且具备设置于相邻的臂之间的狭缝状的分离孔(89)。粘弹性体具备配置于分离孔中的填充部分(90)和从弹簧部向板厚方向(面外方向)的两侧突出的部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弹簧部件、致动器以及透镜驱动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连接固定体和可动体的弹簧部件、使可动体相对于固定体振动的致动器以及使透镜沿光轴方向移动的透镜驱动装置。
技术介绍
作为致动器,有一种致动器,其具备固定体及可动体和驱动可动体的磁驱动机构,并且通过连接体连接可动体和固定体。专利文献1的致动器(线性致动器)具备弹簧部件和粘弹性部件,该弹簧部件连接可动体和固定体,该粘弹性部件配置于可动体和固定体在可动体的振动方向上对置的部位。粘弹性部件是硅凝胶等凝胶状减振部件。可动体被弹簧部件支承为能够相对于固定体振动。另外,当可动体振动时,因为凝胶状减振部件沿压扁的方向变形,所以弹簧部件和可动体的共振被抑制。由此,能够抑制可动体的过度振动,并且能够抑制可动体和固定体碰撞。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03241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专利文献1中,使用作为弹性部件的弹簧部件和作为粘弹性部件的凝胶状减振部件双方连接可动体和固定体,但因为弹簧部件和凝胶状减振部件是不同的部件,并且配置于不同的部位,所以必须进行单独地安装两个部件的工序。因此,无法提高连接可动体和固定体的作业效率。如果仅通过弹簧部件而不使用凝胶状减振部件连接可动体和固定体,则无法抑制可动体的过度振动,可动体和固定体可能会碰撞。另外,虽然弹簧部件是薄型的且容易固定,但是一旦由于冲击等而伸长,就无法恢复到原来的形状。因此,存在容易因冲击而损坏的问题。另外,在应对振动特性的变更等设计变更的情况下,需要变更弹簧形状,但这并不容易。另一方面,在仅通过凝胶状减振部件而不使用弹簧部件连接可动体和固定体的情况下,因为即使尝试增大弹簧常数也是有局限性的,所以难以达到所要求的振动特性。另外,如果增大弹簧常数,凝胶状减振部件就会大型化,重量也会变重。而且,由于将凝胶状减振部件直接固定于可动体及固定体上,因而在使用附着力差的硅凝胶作为凝胶状减振部件的情况下很难选择能使用的粘接剂。鉴于以上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弹簧部件,其可以利用板簧和粘弹性体双方的特性,并且能够提高连接可动体和固定体的作业效率。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弹簧部件,其特征在于,具有板簧和固定于所述板簧上的粘弹性体,所述板簧具备:固定于可动体上的第一固定部;固定于固定体上的第二固定部;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所述第二固定部的弹簧部,所述粘弹性体配置于所述弹簧部。在本专利技术的弹簧部件中,粘弹性体配置在板簧的弹簧部。因此,因为可以利用板簧和粘弹性体双方的特性,所以容易达到所要求的振动特性。另外,通过粘弹性体能够抑制板簧由于冲击等而大幅度变形且无法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情况。因此,与仅使用板簧的情况相比,抗冲击性更高。另外,因为板簧是薄型的,所以与仅使用粘弹性体的情况相比,适用于小型化及轻量化。另外,因为相对于可动体及固定体的固定部是板簧的一部分,所以与直接固定附着力差的粘弹性体的情况相比,更容易选择粘接材料。而且,因为可以作为一个部件来处理,所以能够提高连接可动体和固定体的作业效率。在本专利技术中,理想的是,所述粘弹性体配置在包括设置于所述弹簧部的缺口或孔的至少一部分在内的范围内。这样一来,可以将粘弹性体配置于板簧的板厚内,并且可以在板簧的面内方向上连接围绕缺口或孔的部分。另外,因为粘弹性体不容易与板簧分离,并且能够使粘弹性体和板簧成为一体变形,所以易于利用板簧和粘弹性体双方的特性。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粘弹性体比所述弹簧部的板厚厚,并且从所述弹簧部向板厚方向的至少一侧突出。例如,所述粘弹性体从所述弹簧部向板厚方向(面外方向)的两侧突出。这样一来,可以使粘弹性体比板簧厚,所以易于利用粘弹性体的特性。另外,因为粘弹性体不容易与板簧分离,并且可以通过粘弹性体保护板簧,所以能够提高弹簧部件的耐久性。或者,在本专利技术中,也可以采用所述粘弹性体配置于所述弹簧部的板厚内的结构。这样一来,能够获得既薄型又具备板簧和粘弹性体双方的特性的弹簧部件。在本专利技术中,理想的是,所述孔是在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所述第二固定部之间延伸的狭缝状的分离孔,围绕所述分离孔的部分通过配置于所述分离孔中的所述粘弹性体在所述板簧的面内方向上连接。这样,通过在板簧上设置分离孔,可以使板簧具有弹性。另外,因为可以通过粘弹性体在面内方向上连接围绕分离孔的部分,所以能够抑制板簧在面外方向上大幅度变形。因此,能够提高弹簧部件的抗冲击性。另外,通过配置于分离孔中的粘弹性体,能够提高弹簧部件的面内方向的刚性。在本专利技术中,理想的是,所述第一固定部及所述第二固定部是环状,所述第二固定部配置于所述第一固定部的外周侧,所述弹簧部具备在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所述第二固定部之间以螺旋状延伸的臂,所述孔是设置于相邻的所述臂之间的狭缝状的分离孔,位于所述分离孔的两侧的所述臂通过配置于所述分离孔的所述粘弹性体在所述板簧的面内方向上连接。这样,通过设置从内周侧向外周侧以螺旋状延伸的臂,能够使板簧在面外方向上弹性变形。因此,能够使固定于第一固定部的可动体相对于固定于第二固定部的固定体在与板簧垂直的方向上振动。另外,通过配置于分离孔中的粘弹性体,能够提高弹簧部件的面内方向的刚性。因此,能够抑制固定于第一固定部的可动体在板簧的面内方向上移动。在本专利技术中,理想的是,具备固定于所述粘弹性体的表面的膜。这样一来,能够不与粘弹性体直接接触,所以容易处理弹簧部件。另外,经由膜可以将弹簧部件容易地固定到另一部件。在本专利技术中,理想的是,具备一部分被埋入所述粘弹性体中的嵌入零件。这样一来,可以在不使用粘接剂的情况下将嵌入零件固定到粘弹性体上。因此,容易固定嵌入零件,可以使用嵌入零件来固定另一零件和弹簧部件。接着,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致动器,其特征在于,具备:上述的弹簧部件;固定体,所述固定体固定于所述弹簧部件的所述第二固定部;可动体,所述可动体固定于所述弹簧部件的所述第一固定部,且通过所述弹簧部件与所述固定体连接;以及磁驱动机构,所述磁驱动机构使所述可动体在所述弹簧部件的板厚方向上振动。接着,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上述的弹簧部件;固定体,所述固定体固定于所述弹簧部件的所述第二固定部;可动体,所述可动体具备透镜,并且固定于所述弹簧部件的所述第一固定部;以及透镜驱动机构,所述透镜驱动机构使所述可动体沿所述透镜的光轴方向移动。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因为粘弹性体配置在板簧的弹簧部,所以可以利用板簧和粘弹性体双方的特性。因此,容易达到所要求的振动特性。另外,可以通过粘弹性体抑制板簧由于冲击等而大幅度变形且无法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情况。因此,与仅使用板簧的情况相比,抗冲击性更高。另外,因为板簧是薄型的,所以与仅使用粘弹性体的情况相比,适用于小型化及轻量化。另外,因为相对于可动体及固定体的固定部是板簧的一部分,所以与直接固定附着力差的粘弹性体的情况相比,更容易选择粘接材料。此外,因为可以作为一个部件来处理,所以能够提高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弹簧部件,其特征在于,/n具有:板簧;以及固定于所述板簧上的粘弹性体,/n所述板簧具备:固定于可动体上的第一固定部;固定于固定体上的第二固定部;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所述第二固定部的弹簧部,/n所述粘弹性体配置于所述弹簧部。/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530 JP 2019-1009681.一种弹簧部件,其特征在于,
具有:板簧;以及固定于所述板簧上的粘弹性体,
所述板簧具备:固定于可动体上的第一固定部;固定于固定体上的第二固定部;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所述第二固定部的弹簧部,
所述粘弹性体配置于所述弹簧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簧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粘弹性体配置在包括设置于所述弹簧部的缺口或孔的至少一部分在内的范围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弹簧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粘弹性体比所述弹簧部的板厚厚,并且从所述弹簧部向所述板簧的板厚方向的至少一侧突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弹簧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粘弹性体从所述弹簧部向所述板厚方向的两侧突出。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弹簧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粘弹性体配置于所述弹簧部的板厚内。


6.根据权利要求2~5中任一项所述的弹簧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孔是在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所述第二固定部之间延伸的狭缝状的分离孔,
隔着所述分离孔对置的部分通过配置于所述分离孔中的所述粘弹性体在所述板簧的面内方向上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弹簧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日向章二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