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球头式连杆的配研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523664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1 13:4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适用于球头式连杆的配研磨方法,球碗置放、固定于研磨治具上,以配合球头执行配研磨工序,包括以下步骤:a、将球头置入至球碗内;b、在球碗内投入研磨剂;在研磨进程中,球头和球碗始终被研磨剂所隔开;且球头和球碗之间始终保持有研磨压力;c、研磨进程完成后,对球头和球碗之间的表面接触率进行检测。由上可知,采取配对研磨的方式在同一工位、且同时地对球头以及与之相适配的球碗完成研磨成型,研磨效率较高,且确保了球头式连杆组装后球头与球碗之间的表面接触率。另外,在研磨进程中,球头和球碗之间施加有一定的研磨压力,以模拟两者实际应用时的受力状态以及相互配合状态,确保最终研磨结果更好地适用于工作工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球头式连杆的配研磨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球头式连杆制造
,尤其是涉及一种适用于球头式连杆的配研磨方法。
技术介绍
应用于冲压机的连杆类型主要有球头式连杆和柱销式连杆。鉴于球头式连杆具有结构较紧凑,传力稳定、可靠,且传力载荷较大等特点,其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近年来,冲压机高速、重载的发展趋势愈专利技术显,对球头式连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实际冲压过程中,球头式连杆承受了模具的实际负载,出于确保其球头或球碗在长期冲压工作中不变形以及机床的下死点精度的长期稳定性方面考虑,对球头与球碗的表面接触率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现有技术中,球头、球碗分别在不同的工位上完成研磨作业。无论单独针对于球头或单独针对于球碗来说,虽说经研磨后其表面精度均能达到很高的要求。在球头式连杆的组装工序中,需对球头和球碗进行分组装配。然而,经过实际检测发生,绝大多数球头式连杆不能满足使用要求(球头和球碗之间的表面接触率<98%),具体表现在:球头相对于球碗进行转动十分艰涩,从而不可避免地增加了球头和球碗的磨损速率,降低了其使用寿命,且后期需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对球头式连杆进行维护。因而,亟待技术人员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故,本专利技术设计人员鉴于上述现有的问题以及缺陷,乃搜集相关资料,经由多方的评估及考量,并经过从事于此行业的多年研发经验技术人员的不断实验以及改进,最终导致适用于球头式连杆的配研磨方法的出现。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涉及了一种适用于球头式连杆的配研磨方法,球头式连杆包括有球头和球碗。球碗置放、固定于研磨治具上,以配合球头执行配研磨工序。该适用于球头式连杆的配研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将球头置入至球碗内;b、在球碗内投入研磨剂;在研磨进程中,球头和球碗始终被研磨剂所隔开;且球头和球碗之间始终保持有研磨压力;c、研磨进程完成后,对球头和球碗之间的表面接触率进行检测。作为本专利技术所公开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步骤b中,研磨进程由粗磨进程和精磨进程构成。经过一个粗磨周期后,即对球头和球碗之间的表面接触率进行检测,当表面接触率<95%时,重复上述的粗磨周期直至合格。当表面接触率≥95%时,球头和球碗进入到精磨周期,且其时长不小于30min。作为本专利技术所公开技术方案的更进一步改进,研磨剂包括有一次研磨剂和二次研磨剂,分别应用于上述的粗磨进程、精磨进程。在粗磨进程中,研磨压力控制在0.2-0.4Mpa;而在精磨进程中,研磨压力控制在0.04-0.1Mpa。作为本专利技术所公开技术方案的更进一步改进,一次研磨剂优选为刚玉、碳化硅、碳化硼或人造金刚石中的任一种。作为本专利技术所公开技术方案的更进一步改进,二次研磨剂优选为氧化铁、氧化铬或氧化铈中的任一种。作为本专利技术所公开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假定球头的外径为a,球碗的内径为b,则a>b。作为本专利技术所公开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步骤c后设置有步骤d。步骤d的具体内容为:用酒精或丙酮对球头以及球碗的研磨面进行擦拭。作为本专利技术所公开技术方案的更进一步改进,在步骤c和步骤d之间增设有步骤c1。步骤c1的具体内容为:球头和球碗均分别进入到抛光工序对其研磨面进行抛光。作为本专利技术所公开技术方案的更进一步改进,抛光工序包括借由羊毛毡抛光轮来实现的一次抛光工序和借由金属抛光膏来实现的二次抛光工序。相较于传统的球头式连杆研磨方法,在本专利技术所公开的技术方案中,采取配对研磨的方式在同一工位、且同时地对球头以及与之相适配的球碗完成研磨成型,研磨效率较高,且确保了球头式连杆组装后球头与球碗之间的表面接触率。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研磨进程中,球头和球碗之间施加有一定的研磨压力,以模拟两者实际应用时的受力状态以及相互配合状态,使得最终研磨结果更好地适用于工作工况,进而确保球头式连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具有更高的稳定性以及使用寿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中适用于球头式连杆的配研磨方法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布置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中适用于球头式连杆的配研磨方法第一种实施例的研磨过程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中适用于球头式连杆的配研磨方法第二种实施例的研磨过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内容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球头式连杆包括有球头和球碗。图1示出了本专利技术中适用于球头式连杆的配研磨方法的示意图,可知,球碗置放、固定于研磨治具上,以配合球头执行配研磨工序。该适用于球头式连杆的配研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将球头置入至球碗内;b、在球碗内投入研磨剂;在研磨进程中,球头和球碗始终被研磨剂所隔开;且球头和球碗之间始终保持有研磨压力;c、研磨进程完成后,对球头和球碗之间的表面接触率进行检测。上述适用于球头式连杆的配研磨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采取配对研磨的方式在同一工位、且同时地对球头以及与之相适配的球碗完成研磨成型,研磨效率较高,且确保了球头式连杆组装后球头与球碗之间的表面接触率;2)球头和球碗之间施加有一定的研磨压力,以模拟两者实际应用时的受力状态以及相互配合状态,使得最终研磨结果更好地适用于工作工况,进而确保球头式连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具有更高的稳定性以及使用寿命。出于更进一步提高球头和球碗之间的表面接触率方面考虑,在上述的步骤b中,研磨进程优选包括有粗磨进程和精磨进程。在实际研磨进程中,当经过一个粗磨周期后,即对球头和球碗之间的表面接触率进行检测,当表面接触率<95%时,重复上述的粗磨周期直至合格。当表面接触率≥95%时,球头和球碗进入到精磨周期,且其时长不小于30min,确保最终的表面接触率≥98%。一般来说,分别应用于上述的粗磨进程、精磨进程,所应用的研磨剂种类亦有不同,分别为一次研磨剂和二次研磨剂。一次研磨剂优选为刚玉、碳化硅、碳化硼或人造金刚石中的任一种;二次研磨剂优选为氧化铁、氧化铬或氧化铈中的任一种。已知,研磨剂均具有一定的抗压强度极限。当所施加的压力超过抗压强度极限时,研磨剂即被粉碎,从而使得其颗粒度变细,进而降低研磨能力以及研磨速率。鉴于此,还需要对上述的研磨压力进行控制,更为具体的为:在粗磨进程中,研磨压力控制在0.2-0.4Mpa;而在精磨进程中,研磨压力控制在0.04-0.1Mpa。出于对研磨面的可靠防护,避免后续发生氧化现象,在步骤c后设置有步骤d。步骤d的具体内容为:用酒精或丙酮对球头以及球碗的研磨面进行擦拭。在实际研磨进程中,研磨剂或多或少地会镶嵌于球头或球碗的研磨面上,进而对后续装配以及后续的防氧化处理工序造成不便,鉴于此,还可以在步骤c和步骤d之间增设有步骤c1。步骤c1的具体内容为:球头和球碗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用于球头式连杆的配研磨方法,球头式连杆包括有球头和球碗;球碗置放、固定于研磨治具上,以配合球头执行配研磨工序,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a、将球头置入至球碗内;/nb、在球碗内投入研磨剂;在研磨进程中,球头和球碗始终被研磨剂所隔开;且球头和球碗之间始终保持有研磨压力;/nc、研磨进程完成后,对球头和球碗之间的表面接触率进行检测。/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球头式连杆的配研磨方法,球头式连杆包括有球头和球碗;球碗置放、固定于研磨治具上,以配合球头执行配研磨工序,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将球头置入至球碗内;
b、在球碗内投入研磨剂;在研磨进程中,球头和球碗始终被研磨剂所隔开;且球头和球碗之间始终保持有研磨压力;
c、研磨进程完成后,对球头和球碗之间的表面接触率进行检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球头式连杆的配研磨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b中,研磨进程由粗磨进程和精磨进程构成;经过一个粗磨周期后,即对球头和球碗之间的表面接触率进行检测,当表面接触率<95%时,重复上述的粗磨周期直至合格;当表面接触率≥95%时,球头和球碗进入到精磨周期,且其时长不小于30min。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用于球头式连杆的配研磨方法,其特征在于,研磨剂包括有一次研磨剂和二次研磨剂,分别应用于粗磨进程、精磨进程;在粗磨进程中,研磨压力控制在0.2-0.4Mpa;而在精磨进程中,研磨压力控制在0.04-0.1Mpa。


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雅慧郭挺钧张忠正徐友宜李威林成龙
申请(专利权)人:协易科技精机中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