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变径手持电钻的变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523275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1 13: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变径手持电钻的变径方法。包括有一个手持电钻本体,所述手持电钻本体的动力输出端安装有一个可变径的钻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变径调节螺杆与第二变径锥度轴配合,达到调节第二钻头的活动半径的目的,可以实现一支钻头钻削多种孔径规格的孔,大大提高了钻头的通用性,提高钻孔工作的效率;另外,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两级钻头结构方式,第一钻头负责定心微量钻削,第二钻头负责扩孔,重切削,能有效减小切削阻力,同时拥有更高的自定心,提高孔的轴向直线度和孔的圆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变径手持电钻的变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钻孔设备
,特别是涉及一种可变径手持电钻的变径方法。
技术介绍
现有的钻头的活动半径是固定不变的,在需要钻削不同孔径规格的孔时,往往需要更换不同规格的钻头,导致钻孔工作繁琐,不灵活,影响钻孔工作的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以上所述的缺点,提供一种可变径手持电钻的变径方法。包括有一个手持电钻本体,所述手持电钻本体的动力输出端安装有一个可变径的钻头。所述钻头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具体方案如下:包括弹性排屑筒、中心杆、变径调节螺杆、第一变径锥度轴、第二变径锥度轴、第一钻头以及若干间隔滑动连接在第二变径锥度轴上的第二钻头,所述弹性排屑筒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柔性橡胶环,所述中心杆贯穿弹性排屑筒设置,所述变径调节螺杆设于中心杆内,所述第一变径锥度轴螺纹连接在变径调节螺杆的上端,所述第二变径锥度轴螺纹连接在变径调节螺杆的下端,所述第二钻头位于弹性排屑筒的下端部,所述第二钻头的另一端活动穿过中心杆后与柔性橡胶环抵靠,所述第一钻头活动卡接在中心杆的下端并位于第二钻头的下方,所述第一钻头上间隔可拆卸安装有三个第一刀片,所述第二钻头上可拆卸安装有第二刀片,所述第一变径锥度轴上间隔滑动连接有扩张臂,所述扩张臂的另一端轴接有第一滚轮,所述第一滚轮抵靠在柔性橡胶环上。其中,还包括冷却通道,所述冷却通道由上往下依次穿过变径调节螺杆、第二变径锥度轴和第一钻头。其中,所述第二钻头还包括变径滑动臂以及安装在变径滑动臂上的第二滚轮,所述第二刀片可拆卸连接在变径滑动臂上,所述第二滚轮与柔性橡胶环抵靠。其中,所述弹性排屑筒上间隔设置有波浪形管壁。其中,所述变径调节螺杆的上端与中心杆之间配合连接有轴承。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变径调节螺杆与第二变径锥度轴配合,达到调节第二钻头的活动半径的目的,可以实现一支钻头钻削多种孔径规格的孔,大大提高了钻头的通用性,提高钻孔工作的效率;另外,本专利技术采用两级钻头结构方式,第一钻头负责定心微量钻削,第二钻头负责扩孔,重切削,能有效减小切削阻力,同时拥有更高的自定心,提高孔的轴向直线度和孔的圆度;还有,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弹性排屑筒,使钻削产生的碎屑通过弹性排屑筒后排出,从而使碎屑不能摩擦钻孔表面,达到钻孔表面光洁度更高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主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可变径钻头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可变径钻头的剖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可变径钻头拆卸弹性排屑筒后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可变径钻头拆卸弹性排屑筒及中心杆后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钻头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二钻头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弹性排屑筒;11-柔性橡胶环;12-波浪形管壁;2-中心杆;3-变径调节螺杆;4-第一变径锥度轴;5-第二变径锥度轴;6-第一钻头;61-第一刀片;7-第二钻头;71-第二刀片;72-变径滑动臂;73-第二滚轮;8-扩张臂;9-第一滚轮;100-冷却通道;a-手持电钻本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并不是把本专利技术的实施范围局限于此。如图1至图7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可变径手持电钻的变径方法,包括有一个手持电钻本体a,所述手持电钻本体的动力输出端安装有一个可变径的钻头。所述钻头,包括弹性排屑筒1、中心杆2、变径调节螺杆3、第一变径锥度轴4、第二变径锥度轴5、第一钻头6以及若干间隔滑动连接在第二变径锥度轴5上的第二钻头7,所述弹性排屑筒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柔性橡胶环11,所述中心杆2贯穿弹性排屑筒1设置,所述变径调节螺杆3设于中心杆2内,所述第一变径锥度轴4螺纹连接在变径调节螺杆3的上端,所述第二变径锥度轴5螺纹连接在变径调节螺杆3的下端,所述第二钻头7位于弹性排屑筒1的下端部,所述第二钻头7的另一端活动穿过中心杆2后与柔性橡胶环11抵靠,所述第一钻头6活动卡接在中心杆2的下端并位于第二钻头7的下方,所述第一钻头6上间隔可拆卸安装有三个第一刀片61,所述第二钻头7上可拆卸安装有第二刀片71,所述第一变径锥度轴4上间隔滑动连接有扩张臂8,所述扩张臂8的另一端轴接有第一滚轮9,所述第一滚轮9抵靠在柔性橡胶环11上,可在柔性橡胶环11上设置圆环凹槽,第一滚轮9的一部分结构位于在圆环凹槽内,可使第一滚轮9不能在垂直方向上相对于柔性橡胶环11滑动,结构牢靠。优选地,第一刀片61、第二刀片71均采用硬质合金刀片,可拆卸更换,降低使用成本,还可适应高速钻削,钻削效率高。优选地,如图4所示,所述第二钻头7的数量为三个,对应地,扩张臂8及第一滚轮9的数量分别为三个。在变径调节螺杆3的上端部设置用于便于旋拧变径调节螺杆3的呈六边形的凹口,使用时,根据需要钻孔的孔径大小,旋拧变径调节螺杆3,变径调节螺杆3转动,使第一变径锥度轴4、第二变径锥度轴5同时相对于变径调节螺杆3在垂直方向向下移动,第一变径锥度轴4带动扩张臂8滑动,扩张臂8带动第一滚轮9向外伸出,并抵靠柔性橡胶环11使弹性排屑筒1上端的扩张,同时第二变径锥度轴5带动第二钻头7向外扩张,并抵靠柔性橡胶环11,从而改变第二钻头7的活动半径,直至第二钻头7的活动半径达到需要钻孔的孔径,此时弹性排屑筒1下端扩张,实现弹性排屑筒1与第二钻头7同步变径的目的,以及保证弹性排屑筒1上下端变径保持同步,然后将中心杆2的上端与外界动力机构传动连接,在外界动力机构的带动下,中心杆2旋转,中心杆2传递切削力矩给扩张臂8、第二钻头7以及第一钻头6,此时扩张臂8带动第一变径锥度轴4转动,第二钻头7带动第二变径锥度轴5转动,第一变径锥度轴4以及第二变径锥度轴5在螺纹之间的自锁力下带动变径调节螺杆3转动,从而进行钻孔切削工作,第一钻头6带动第一刀片61负责切削钻孔的中心区域,进行定心微量切削,第二钻孔带动第二刀片71负责切削钻孔边缘区域,进行扩孔工作,而在切削钻孔时产生的碎屑通过弹性排屑筒1排出,采用内排屑方式,弹性排屑筒1将孔表面与钻削部分分离,弹性排屑筒1与孔壁保持静止,没有滑动摩擦,使得孔表面光洁度更高;而需要减小第二钻头7的活动半径,只需反向旋拧变径调节螺杆3,即可实现调整第二钻头7的活动半径。本实施例通过设置变径调节螺杆3与第二变径锥度轴5配合,达到调节第二钻头7的活动半径的目的,可以实现一支钻头钻削多种孔径规格的孔,大大提高了钻头的通用性,提高钻孔工作的效率;另外,本实施例采用两级钻头结构方式,第一钻头6负责定心微量钻削,第二钻头7负责扩孔,重切削,能有效减小切削阻力,同时拥有更高的自定心,提高孔的轴向直线度和孔的圆度;还有,本实施例通过设置弹性排屑筒1,使钻削产生的碎屑通过弹性排屑筒1后排出,从而使碎屑不能摩擦钻孔表面,达到钻孔表面光洁度更高的效果。优选地,如图2所示,在切削钻孔过程中,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变径手持电钻的变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一个手持电钻本体(a),所述手持电钻本体的动力输出端安装有一个可变径的钻头;所述钻头包括弹性排屑筒(1)、中心杆(2)、变径调节螺杆(3)、第一变径锥度轴(4)、第二变径锥度轴(5)、第一钻头(6)以及若干间隔滑动连接在第二变径锥度轴(5)上的第二钻头(7),所述弹性排屑筒(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柔性橡胶环(11),所述中心杆(2)贯穿弹性排屑筒(1)设置,所述变径调节螺杆(3)设于中心杆(2)内,所述第一变径锥度轴(4)螺纹连接在变径调节螺杆(3)的上端,所述第二变径锥度轴(5)螺纹连接在变径调节螺杆(3)的下端,所述第二钻头(7)位于弹性排屑筒(1)的下端部,所述第二钻头(7)的另一端活动穿过中心杆(2)后与柔性橡胶环(11)抵靠,所述第一钻头(6)活动卡接在中心杆(2)的下端并位于第二钻头(7)的下方,所述第一钻头(6)上间隔可拆卸安装有三个第一刀片(61),所述第二钻头(7)上可拆卸安装有第二刀片(71),所述第一变径锥度轴(4)上间隔滑动连接有扩张臂(8),所述扩张臂(8)的另一端轴接有第一滚轮(9),所述第一滚轮(9)抵靠在柔性橡胶环(11)上;/n根据需要钻孔的孔径大小,旋拧变径调节螺杆3,变径调节螺杆3转动,使第一变径锥度轴4、第二变径锥度轴5同时相对于变径调节螺杆3在垂直方向向下移动,第一变径锥度轴4带动扩张臂8滑动,扩张臂8带动第一滚轮9向外伸出,并抵靠柔性橡胶环11使弹性排屑筒1上端的扩张,同时第二变径锥度轴5带动第二钻头7向外扩张,并抵靠柔性橡胶环11,从而改变第二钻头7的活动半径,直至第二钻头7的活动半径达到需要钻孔的孔径,此时弹性排屑筒1下端扩张,实现弹性排屑筒1与第二钻头7同步变径的目的,以及保证弹性排屑筒1上下端变径保持同步,然后将中心杆2的上端与外界动力机构传动连接,在外界动力机构的带动下,中心杆2旋转,中心杆2传递切削力矩给扩张臂8、第二钻头7以及第一钻头6,此时扩张臂8带动第一变径锥度轴4转动,第二钻头7带动第二变径锥度轴5转动,第一变径锥度轴4以及第二变径锥度轴5在螺纹之间的自锁力下带动变径调节螺杆3转动,从而进行钻孔切削工作,第一钻头6带动第一刀片61负责切削钻孔的中心区域,进行定心微量切削,第二钻孔带动第二刀片71负责切削钻孔边缘区域,进行扩孔工作,而在切削钻孔时产生的碎屑通过弹性排屑筒1排出,采用内排屑方式,弹性排屑筒1将孔表面与钻削部分分离,弹性排屑筒1与孔壁保持静止,没有滑动摩擦,使得孔表面光洁度更高;而需要减小第二钻头7的活动半径,只需反向旋拧变径调节螺杆3,即可实现调整第二钻头7的活动半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变径手持电钻的变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一个手持电钻本体(a),所述手持电钻本体的动力输出端安装有一个可变径的钻头;所述钻头包括弹性排屑筒(1)、中心杆(2)、变径调节螺杆(3)、第一变径锥度轴(4)、第二变径锥度轴(5)、第一钻头(6)以及若干间隔滑动连接在第二变径锥度轴(5)上的第二钻头(7),所述弹性排屑筒(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柔性橡胶环(11),所述中心杆(2)贯穿弹性排屑筒(1)设置,所述变径调节螺杆(3)设于中心杆(2)内,所述第一变径锥度轴(4)螺纹连接在变径调节螺杆(3)的上端,所述第二变径锥度轴(5)螺纹连接在变径调节螺杆(3)的下端,所述第二钻头(7)位于弹性排屑筒(1)的下端部,所述第二钻头(7)的另一端活动穿过中心杆(2)后与柔性橡胶环(11)抵靠,所述第一钻头(6)活动卡接在中心杆(2)的下端并位于第二钻头(7)的下方,所述第一钻头(6)上间隔可拆卸安装有三个第一刀片(61),所述第二钻头(7)上可拆卸安装有第二刀片(71),所述第一变径锥度轴(4)上间隔滑动连接有扩张臂(8),所述扩张臂(8)的另一端轴接有第一滚轮(9),所述第一滚轮(9)抵靠在柔性橡胶环(11)上;
根据需要钻孔的孔径大小,旋拧变径调节螺杆3,变径调节螺杆3转动,使第一变径锥度轴4、第二变径锥度轴5同时相对于变径调节螺杆3在垂直方向向下移动,第一变径锥度轴4带动扩张臂8滑动,扩张臂8带动第一滚轮9向外伸出,并抵靠柔性橡胶环11使弹性排屑筒1上端的扩张,同时第二变径锥度轴5带动第二钻头7向外扩张,并抵靠柔性橡胶环11,从而改变第二钻头7的活动半径,直至第二钻头7的活动半径达到需要钻孔的孔径,此时弹性排屑筒1下端扩张,实现弹性排屑筒1与第二钻头7同步变径的目的,以及保证弹性排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维静
申请(专利权)人:达英科南京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