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防中风及改善中风严重度的组合物及其用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522208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1 13:4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预防中风及改善中风严重度的组合物及其用途,所述组合物包含有效量的罗伊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reuteriGMNL‑89、及副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GMNL‑133;其中,该罗伊氏乳杆菌GMNL‑89的寄存编号为CCTCC M2011331,该副干酪乳杆菌GMNL‑133的寄存编号为CCTCC M207154。所述组合物可用于正常人平日摄取,中风发作后持续投药,具有改善中风后脑部梗塞、恢复运动能力、改善肠道菌相的功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预防中风及改善中风严重度的组合物及其用途
本专利技术涉及预防中风及改善中风严重度的
,特别涉及一种预防中风及改善中风严重度的组合物及其用途。
技术介绍
脑血管疾病在全世界的前十大死因排名中一直名列前茅,脑中风损伤可能会影响全身,造成失能及死亡,为社会医疗资源及家庭经济造成庞大负担。脑血管疾病中以缺血性中风(ischemiastroke)的发病率最高,约占中风患者总比例80%,然而目前临床上治疗缺血性中风最主要的策略是利用血栓溶解术(thrombolytictherapy)等治疗方式疏通缺血性中风病患的梗塞缺血区域,恢复血流,减少梗塞区域。但近年来发现,缺血组织恢复血流再灌注后,会产生大量的自由基或活性氧,从而造成缺血的细胞损伤更加严重,导致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injury)。当中枢发生缺血再灌注损伤时,会产生氧化压力,造成DNA损伤,脂质过氧化等伤害,以及会大量增加细胞激素(cytokines)和趋化因子(chemokines),造成大量白血球在梗塞受伤区域周围浸润,造成发炎反应,引起神经细胞的细胞凋亡,损害神经功能。肠道中的微生物菌群会与中枢神经、自主神经系统及免疫系统产生交互作用,可以透过肠-脑轴(gut-brainaxis)的三条途径(免疫、神经内分泌和迷走神经)形成菌-肠-脑轴(microbiome-gut-brainaxis),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重大的影响,也就是说若维持正常的肠道微生物菌群,可以维持肠道障壁功能、增强肠道免疫力及降低过度发炎反应的发生。肠道菌相对于中风及脑部损伤具有高度关联性,实验结果发现在中大脑动脉结扎(middlecerebralarteryocclusion,MCAO)老鼠模式下,会造成其肠道菌相失调、伴随肠道障壁功能低下及肠道通透性增加的现象,这会使中风病情更加恶化;其中,在中大脑动脉结扎老鼠模式下会发现某些会造成肠道发炎反应的坏菌增加,例如:Bacteroides,EscherichiaShigella,Haemophilus,Eubacteriumnodatumgroup,Collinsella,Enterococcus,Proteus,Alistipes,Klebsiella,Shuttleworthia及Faecalibacterium…等;此外,在中大脑动脉结扎老鼠模式下会发现某些具有调节免疫反应及增强肠道上皮细胞屏障功能的好菌减少,例如:Alloprevotella,Ruminococcaceae,Oscillospira,LachnospiraceaeNK4B4group,Akkermansia及Megasphaera..等。预处理广效性抗生素的小鼠可减少缺血性中风手术后的梗塞区域,抗生素小鼠会活化调节性T细胞(Treg)及降低IL-17+γδT细胞增加,进而降低其下游相关趋化因子在脑部堆积,减缓了中风的严重程度;然而抗生素使用过多会导致许多副作用产生,并无法作为保养身体或预防疾病使用。因此,利用安全无副作用的益生菌进行调节肠道菌相、维持肠道障壁及降低过度发炎反应,是未来临床上预防缺血性中风的较佳策略。此外,有研究发现在利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手术并再灌注伤害的动物模式下,发现给予Clostridiumbutyricum(1x109CFU/kg),能够减少因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引起的氧化压力及细胞凋亡,达到神经保护的效果。然而双侧颈总动脉结扎并非临床上缺血性中风发生的主因,临床上大多数的缺血性中风都是发生在中大脑动脉或是其分支的缺血。但目前并没有研究评估给予功能性益生菌在缺血性中风发生时的保护作用与肠道菌相的相关性。本专利技术是利用中大脑动脉结扎(MCAO)老鼠模式仿真缺血性中风发生时,评估功能性益生菌是否有预防及保护作用和其与肠道菌相的相关性。由于目前针对益生菌进行预防中风及改善中风后症状的研究并不广泛,因此,急待加以寻找有效改善的益生菌。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预防中风及改善中风严重度的组合物,所述组合物包含有效量的罗伊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reuteri)GMNL-89、及副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paracasei)GMNL-133;其中该罗伊氏乳杆菌GMNL-89的寄存编号为CCTCCM207154,该副干酪乳杆菌GMNL-133的寄存编号为CCTCCM2011331。为达成前述专利技术目的,所述组合物用于正常人平日摄取或中风发作后持续服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制备预防中风及改善中风严重度组合物的益生菌的用途,其中,该益生菌选自于由罗伊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reuteri)GMNL-89、副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paracasei)GMNL-133所组成的群组;其中,该罗伊氏乳杆菌GMNL-89以寄存编号CCTCCM207154被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该副干酪乳杆菌GMNL-133以寄存编号CCTCCM2011331被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为达成前述专利技术目的,其中该改善中风主要是用于改善缺血性中风。为达成前述专利技术目的,其中该改善中风严重度是减少中风造成的脑部梗塞区域。为达成前述专利技术目的,其中该改善中风严重度是改善中风后病人的复原状况。为达成前述专利技术目的,其中该病人的复原状况是根据该病人的运动能力进行评估。为达成前述专利技术目的,其中该益生菌用量为每日1×107~1×1010个活菌。本专利技术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制备改善中风后肠道菌相组合物的益生菌的用途,其中该益生菌选自于由罗伊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reuteri)GMNL-89、副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paracasei)GMNL-133所组成的群组;其中该罗伊氏乳杆菌GMNL-89以寄存编号CCTCCM207154被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该副干酪乳杆菌GMNL-133以寄存编号CCTCCM2011331被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为达成前述专利技术目的,其中该改善中风后肠道菌相是好菌丰富度增加。为达成前述专利技术目的,其中该好菌是瘤胃球菌科(Ruminococcaceae)或颤螺菌属(Oscillospira)。为达成前述专利技术目的,其中该益生菌用量为每日1×107~1×1010个活菌。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益生菌组合物可以使中风后个体脑梗塞区域减少、运动能力恢复、且肠道菌相改善、好菌增加,从而实现预防中风及改善中风严重度的功效。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要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A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实验流程。图1B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实验流程及手术模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不同益生菌对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预防中风及改善中风严重度的组合物,所述组合物包含有效量的罗伊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reuteriGMNL-89、及副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GMNL-133;其中,该罗伊氏乳杆菌GMNL-89的寄存编号为CCTCC M207154,该副干酪乳杆菌GMNL-133的寄存编号为CCTCC M201133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防中风及改善中风严重度的组合物,所述组合物包含有效量的罗伊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reuteriGMNL-89、及副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paracaseiGMNL-133;其中,该罗伊氏乳杆菌GMNL-89的寄存编号为CCTCCM207154,该副干酪乳杆菌GMNL-133的寄存编号为CCTCCM201133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物,所述组合物用于正常人平日摄取或中风发作后持续投药。


3.一种用于制备预防中风及改善中风严重度组合物的益生菌的用途,其中,该益生菌选自于由罗伊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reuteriGMNL-89、副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paracaseiGMNL-133所组成的群组;其中,该罗伊氏乳杆菌GMNL-89的寄存编号为CCTCCM207154,该副干酪乳杆菌GMNL-133的寄存编号为CCTCCM2011331。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途,其中该改善中风是改善缺血性中风。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途,其中该改善中风是改善中风造成的脑部梗塞。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奕兴蔡宛桦黄相硕王羿忻
申请(专利权)人:景岳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