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干酪乳杆菌L.p R3-10在制备预防或治疗口腔炎症性疾病药物中的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95027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19: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株副干酪乳杆菌L.p R3‑10在制备预防或治疗口腔炎症性疾病药物中的应用,属于微生物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副干酪乳杆菌L.p R3‑10灭活与未灭活的发酵上清液、菌悬液,在体外具有抑制LPS刺激人牙龈成纤维细胞分泌细胞炎症因子IL‑6、TNF‑α、PGE2的作用;且在体内炎症模型中均能显著抑制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往斑马鱼尾鳍炎症处聚集,以及显著促进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在斑马鱼尾鳍炎症处清除;同时也能显著促进斑马鱼尾鳍的损伤修复。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副干酪乳杆菌L.p R3‑10在治疗和/或预防口腔炎症性疾病方面有巨大的潜在应用前景。

Application of Lactobacillus paracasei l.pr3-10 in the preparation of drugs for prevention or treatment of oral inflammatory diseas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副干酪乳杆菌L.pR3-10在制备预防或治疗口腔炎症性疾病药物中的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微生物
,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株副干酪乳杆菌L.pR3-10在制备预防或治疗口腔炎症性疾病药物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牙周病主要包括牙龈炎和牙周炎,是常见的口腔疾病之一,也是导致成人牙齿丧失的最主要原因。牙龈炎是由于龈缘附近牙齿表面的牙菌斑累积而引起的。特别是革兰氏阴性菌产生的内毒素脂多糖(LPS),随着牙菌斑的成熟,其含量增加,引发非特异性炎症免疫反应。这一反应是由牙龈上皮细胞、成纤维细胞和白细胞分泌的促炎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1[IL-1])、趋化因子(如IL-8)和前列腺素(如前列腺素E2[PGE2])介导的。这些炎症介质影响各种细胞过程,包括中性粒细胞和巨细细胞的募集和趋化。若牙龈炎不能及时有效地进行治疗,炎症会随着病症的加重逐渐向牙槽骨、牙周膜和牙骨质发展,可导致慢性牙周炎。牙周炎的临床表现主要有:牙龈出血、牙龈炎症、牙槽骨吸收、牙齿松动,最后导致牙齿缺失。因此,牙龈炎症应该在早期得到预防或治疗。牙周炎的治疗是在消除炎症的基础上,进行组织的修复和重建。预防和治疗牙龈炎可以通过定期采取口腔卫生措施清除或控制牙菌斑,例如清洁牙间隙和使用含抗菌药物的口腔护理产品。然而,这些方法是不加区别的,可能会清除对宿主有益的细菌。因此,需要开发替代和/或辅助牙周病传统治疗的疗法。益生菌具有重建宿主微生物群落、调节免疫炎症反应等改善宿主微生态的作用,已广泛应用于胃肠道疾病的治疗。口腔与胃肠道相通,同样存在复杂的微生态。因此,采用益生菌调节口腔微生态菌群平衡,为各种口腔疾病的防治提供了一个新的策略。益生菌已被证明可以调节口腔微生物群,特别是抑制病原体的生长,如变形链球菌和白色念珠菌。益生菌一方面通过代谢产物发挥抑制致病菌作用,此外,益生菌在进入口腔环境后,可与口腔病原菌竞争口腔黏膜上皮细胞或牙齿表面的结合位点以减少口腔致病菌自身的黏附。另外,益生菌还能够改善牙周的临床参数、降低促炎细胞因子的水平。当前国内市场上的益生菌制品主要针对肠道问题,而针对口腔领域的益生菌产品较少。同时,国际益生菌专利申请集中于美、日、俄传统研发强国,而我国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功能性菌株。国内生产企业所用益生菌菌种长期依赖进口,而且国外菌株未必适合我国居民口腔、胃肠道生理状况。另外,益生菌的功能缺乏有力的科学研究证据,严重影响了益生菌及其制品的推广。基于此,针对菌种资源的功能深入挖掘,筛选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特定功能性质、适合中国人群生理特性的新型益生菌菌株,对提高我国益生菌生产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我国益生菌制品发展尤为重要。因此,提供一株副干酪乳杆菌L.pR3-10在制备预防或治疗口腔炎症性疾病药物中的应用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株副干酪乳杆菌L.pR3-10在制备预防或治疗口腔炎症性疾病药物中的应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株副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paracaseiR3-10,L.pR3-10),其保藏编号为CGMCCNo.19520。副干酪乳杆菌L.pR3-10(LactobacillusparacaseiR3-10)在制备预防或治疗口腔炎症性疾病药物、护理制品中的应用;所述副干酪乳杆菌L.pR3-10的保藏编号为CGMCCNo.19520,已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简称CGMCC,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保藏日期为2020年03月30日,分类命名为副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paracasei。进一步,所述炎症性疾病为牙龈炎或牙周炎。进一步,所述护理制品为牙膏、牙用凝胶、牙粉、牙齿清洁液、牙齿清洁泡沫、漱口剂、口喷剂、牙线、口香糖或锭剂。进一步,所述的副干酪乳杆菌L.pR3-10在抑制LPS刺激人牙龈成纤维细胞分泌细胞炎症因子IL-6、TNF-α、PGE2中的应用。进一步,所述的副干酪乳杆菌L.pR3-10在抑制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往斑马鱼尾鳍炎症处聚集的应用。进一步,所述的副干酪乳杆菌L.pR3-10在促进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在斑马鱼尾鳍炎症处清除的应用。进一步,所述的副干酪乳杆菌L.pR3-10在促进斑马鱼尾鳍损伤修复的应用。进一步,所述副干酪乳杆菌L.pR3-10为未灭活的菌悬液或未灭活的发酵上清液。进一步,所述副干酪乳杆菌L.pR3-10为热灭活的菌悬液或热灭活的发酵上清液。本专利技术所述副干酪乳杆菌L.pR3-10,在体外具有抑制LPS刺激人牙龈成纤维细胞分泌细胞炎症因子IL-6、TNF-α、PGE2的作用,具备应用于体内治疗炎症的潜能;并通过斑马鱼炎症模型证实其具有抑制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往斑马鱼尾鳍炎症处聚集的作用,以及显著促进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在斑马鱼尾鳍炎症处清除的作用,表现出良好的预防或治疗口腔炎症性疾病的益生功效;同时具有促进斑马鱼尾鳍损伤修复的作用,具有增强口腔组织的自身修复能力的潜力。本专利技术所述在体外炎症模型中具有抑制炎症因子IL-6、TNF-α、PGE2分泌的作用,同时在体内能显著抑制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往斑马鱼尾鳍炎症处聚集,和显著促进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在斑马鱼尾鳍炎症处清除,以及也能显著促进斑马鱼尾鳍损伤修复的菌株,包括菌株灭活与未灭活的发酵上清液(胞外分泌物)、菌悬液(菌体)。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公开提供了一株副干酪乳杆菌L.pR3-10在制备预防或治疗口腔炎症性疾病药物中的应用,副干酪乳杆菌L.pR3-10是从健康婴幼儿粪便中分离筛选得到的,在体外炎症模型中能够显著抑制细胞炎症因子IL-6、TNF-α、PGE2的分泌,在体内能够显著抑制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往斑马鱼尾鳍炎症处聚集,和显著促进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在斑马鱼尾鳍炎症处清除,以及显著促进斑马鱼尾鳍的损伤修复,具备应用于体内预防或治疗口腔炎症性疾病的潜能,此为利用副干酪乳杆菌L.pR3-10开发预防和/或治疗口腔炎症性疾病的益生菌制剂提供理论参考和指导依据。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附图为本专利技术L.pR3-10在MRS琼脂平板上的菌落形态;图2附图为本专利技术L.pR3-10在厌氧血琼脂平板上的菌落形态;图3附图为本专利技术L.pR3-10革兰染色镜下形态,1000倍镜;图4附图为本专利技术副干酪乳杆菌L.pR3-10灭活与未灭活的发酵上清液、菌悬液对LPS刺激人牙龈成纤维细胞分泌炎症因子IL-6的影响;图5附图为本专利技术副干酪乳杆菌L.pR3-10灭活与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副干酪乳杆菌L.p R3-10在制备预防或治疗口腔炎症性疾病药物、护理制品中的应用,所述副干酪乳杆菌L.p R3-10的保藏编号为CGMCC No.19520。/n

【技术特征摘要】
1.副干酪乳杆菌L.pR3-10在制备预防或治疗口腔炎症性疾病药物、护理制品中的应用,所述副干酪乳杆菌L.pR3-10的保藏编号为CGMCCNo.195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副干酪乳杆菌L.pR3-10在制备预防或治疗口腔炎症性疾病药物、护理制品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炎症性疾病为牙龈炎或牙周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副干酪乳杆菌L.pR3-10在制备预防或治疗口腔炎症性疾病药物、护理制品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护理制品为牙膏、牙用凝胶、牙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召曾今诚郑康帝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南芯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佛山市朗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