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戴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519338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7 15:55
公开了一种穿戴设备,所述穿戴设备包括包围形成容置腔体的底壳、支架边框和显示屏,机芯主体设置于容置腔体内,连接带与底壳连接,多个天线模块分别设置于支架边框、底壳和连接带上且分别与机芯主体电连接,本公开通过设置多个天线模块实现多种定位方式的结合,进而高精度的实现了室外和室内的全方位定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穿戴设备
本技术涉及电子设备的定位
,具体涉及一种穿戴设备。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的智能穿戴设备内都会集成GPS(GlobalPositioningSystem,全球定位系统)、蓝牙、WiFi等模块。而穿戴设备的定位功能完全依靠的就是这些模块的协同合作。其中,GPS在室外无遮拦的环境下,定位精度可以实现3-5米以内。但是,在室内环境或立交桥下、隧道等环境中,GPS信号会被遮挡,影响定位。WiFi具备主动联网、传输速率快等优点,但WiFi的定位精度为米级且功耗较高,穿戴设备很少采用。蓝牙具有低功耗的优点,常被设置于穿戴设备内,但是蓝牙的定位精度为厘米~米级,定位精度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穿戴设备,通过多种定位方式的结合,提高了室外和室内全方位定位的精度。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穿戴设备,所述穿戴设备包括:底壳;支架边框,设置于所述底壳上;显示屏,设置于所述支架边框上,所述显示屏与所述支架边框和所述底壳包围形成容置腔体;机芯主体,设置于所述容置腔体内;至少一个连接带,与所述底壳连接;多个天线模块,分别与所述机芯主体电连接,多个所述天线模块分别设置于所述支架边框、所述底壳和所述连接带的上。进一步地,所述机芯主体包括GPS(GlobalPositioningSystem,全球定位系统)定位芯片和UWB(UltraWideBand,超宽带无线技术)定位芯片;所述多个天线模块包括主天线、GPS定位天线和UWB定位天线;所述GPS定位天线与所述GPS定位芯片通信连接,所述GPS定位天线被配置为接收室外定位信号,所述UWB定位天线与所述UWB定位芯片通信连接,所述UWB定位天线被配置为接收室内定位信号。进一步地,所述UWB定位天线通过激光直接成型技术(LaserDirectStructuring,LDS)形成在所述支架边框的外侧和/或所述底壳的外侧;和/或所述UWB定位天线通过FPC(FlexiblePrintedCircuit,柔性电路板)工艺设置在所述连接带的内部。进一步地,所述UWB定位天线包括三个UWB天线单元和两个UWB去耦单元,两个所述UWB去耦单元分别设置于两个相邻的所述UWB天线单元之间。进一步地,所述UWB天线单元为IFA(Inverted-FAntenna,倒F天线)形式;所述UWB去耦单元为L形,所述UWB去耦单元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部分。进一步地,所述支架边框包括多个通孔;所述UWB天线单元的馈电端和接地端分别通过所述通孔与所述机芯主体的无线电射频接口(RF端)和接地端电连接;所述UWB去耦单元的第二部分通过所述通孔与所述机芯主体的接地端电连接。进一步地,所述UWB天线单元的工作频率为6GHz-9GHz,所述UWB天线单元和所述UWB去耦单元的线宽为1mm。进一步地,所述主天线和所述GPS定位天线分别通过激光直接成型技术(LaserDirectStructuring,LDS)形成在所述支架边框的外侧。进一步地,所述GPS定位天线为IFA(Inverted-FAntenna,倒F天线)形式,所述GPS定位天线的线宽为1mm。进一步地,所述支架边框包括多个通孔,所述GPS定位天线的馈电端和接地端分别通过所述支架边框的通孔与所述机芯主体的无线电射频接口(RF端)和接地端电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穿戴设备还包括:电池,与所述机芯主体和所述显示屏连接,被配置为向所述机芯主体和所述显示屏供电。本实施例的穿戴设备包括包围形成容置腔体的底壳、支架边框和显示屏,机芯主体设置于容置腔体内,连接带与底壳连接,多个天线模块分别设置于支架边框、底壳和连接带上且分别与机芯主体电连接,本公开通过设置多个天线模块实现多种定位方式的结合,进而实现室外和室内的全方位定位。附图说明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本技术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更为清楚,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穿戴设备的爆炸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穿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UWB定位天线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GPS定位天线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的UWB定位技术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基于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描述,但是本技术并不仅仅限于这些实施例。在下文对本技术的细节描述中,详尽描述了一些特定的细节部分。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没有这些细节部分的描述也可以完全理解本技术。为了避免混淆本技术的实质,公知的方法、过程、流程、元件和电路并没有详细叙述。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此提供的附图都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且附图不一定是按比例绘制的。除非上下文明确要求,否则在说明书的“包括”、“包含”等类似词语应当解释为包含的含义而不是排他或穷举的含义;也就是说,是“包括但不限于”的含义。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图1-图2为本实施例的穿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穿戴设备可以为智能手环、智能手表等便于用户随身佩戴的电子产品。如图1-图2所示,穿戴设备包括底壳1、支架边框2、显示屏3、机芯主体4、连接带5以及多个天线模块6。其中,支架边框2设置于底壳1上,显示屏3设置于支架边框2上,三者连接形成所述穿戴设备的外形结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架边框2从上向下扣设在底壳1上。所述底壳1和所述支架边框2的形状可以为方形或圆形等任意形状。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底壳1和所述支架边框2的形状为方形。具体地,所述显示屏3与所述支架边框2以及底壳1包围形成封闭的容置腔体。机芯主体4设置于所述容置腔体内,所述机芯主体4与所述显示屏3电连接以实现信号传输,进而将机芯主体4所控制的功能以可视化地方式显示在显示屏3上,以便于用户可以直观地查看和操作。连接带5固定设置于底壳1的两侧,可以便于用户穿戴。所述显示屏3可以为LED显示屏或者液晶显示屏等。所述显示屏3的形状与所述支架边框2的形状相对应。多个天线模块6分别设置于所述支架边框2、底壳1和连接带5上,且分别与设置于容置腔体内的机芯主体4电连接,从而实现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穿戴设备包括:/n底壳(1);/n支架边框(2),设置于所述底壳(1)上;/n显示屏(3),设置于所述支架边框(2)上,所述显示屏(3)与所述支架边框(2)和所述底壳(1)包围形成容置腔体;/n机芯主体(4),设置于所述容置腔体内;/n至少一个连接带(5),与所述底壳(1)连接;/n多个天线模块(6),分别与所述机芯主体(4)电连接,多个所述天线模块(6)分别设置于所述支架边框(2)、所述底壳(1)和所述连接带(5)的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穿戴设备包括:
底壳(1);
支架边框(2),设置于所述底壳(1)上;
显示屏(3),设置于所述支架边框(2)上,所述显示屏(3)与所述支架边框(2)和所述底壳(1)包围形成容置腔体;
机芯主体(4),设置于所述容置腔体内;
至少一个连接带(5),与所述底壳(1)连接;
多个天线模块(6),分别与所述机芯主体(4)电连接,多个所述天线模块(6)分别设置于所述支架边框(2)、所述底壳(1)和所述连接带(5)的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芯主体(4)包括GPS定位芯片(41)和UWB定位芯片(42);
所述多个天线模块(6)包括主天线(61)、全球定位系统GPS定位天线(62)和超宽带无线技术UWB定位天线(63);
所述GPS定位天线(62)与所述GPS定位芯片(41)通信连接,所述GPS定位天线(62)被配置为接收室外定位信号,所述UWB定位天线(63)与所述UWB定位芯片(42)通信连接,所述UWB定位天线(63)被配置为接收室内定位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UWB定位天线(63)通过激光直接成型技术LDS形成在所述支架边框(2)的外侧和/或所述底壳(1)的外侧;和/或
所述UWB定位天线(63)通过柔性电路板FPC工艺设置在所述连接带(5)的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UWB定位天线(63)包括三个UWB天线单元(631)和两个UWB去耦单元(632),两个所述UWB去耦单元(632)分别设置于两个相邻的所述UWB天线单元(631)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UWB天线单元(6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晓东梁榜付荣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联滔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