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线结构及电子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509660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7 15:38
本申请提供一种天线结构及电子设备,包括:第一金属臂、第二金属臂、多个馈源、多个匹配网络和调谐开关,第一金属臂和第二金属臂之间设有缝隙,第一金属臂的远离缝隙的一端接地,第一金属臂上设有第一接入点和第二接入点;第二金属臂的远离缝隙的一端接地,第二金属臂上设有第三接入点和第四接入点;第一馈源通过第一匹配网络与第一接入点电连接;调谐开关的一端与第二接入点电连接,另一端接地;第二馈源通过第二匹配网络与第三接入点电连接;第三馈源通过第三匹配网络与第四接入点电连接;第一馈源、第二馈源和第三馈源分别控制天线结构处于不同的工作频段。这样可以降低天线缝隙的数量,并降低天线的制作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天线结构及电子设备
本申请涉及通信
,尤其涉及一种天线结构及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目前,针对手机等电子设备使用金属边框或者类似的边框设计方案时,一般会利用边框设计天线。然而,随着电子设备的性能越来越强,电子设备上的天线数量也越来越多,但由于单个边框缝隙仅能支持一到两支天线,因此在天线数量较多的情况下,需要在电子设备的边框上开设更多的缝隙。可见,现有的电子设备的天线设计方案中,在天线数量较多的情况下,存在缝隙数量较多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天线结构及电子设备,能够解决现有的电子设备的天线设计方案中,在天线数量较多的情况下,存在缝隙数量较多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天线结构,包括:第一金属臂、第二金属臂、第一馈源、第二馈源、第三馈源、第一匹配网络、第二匹配网络、第三匹配网络和调谐开关,所述第一金属臂和所述第二金属臂之间设有缝隙,且所述第一金属臂和所述第二金属臂耦合连接,所述第一金属臂的远离所述缝隙的一端接地,所述第一金属臂上设有位于所述缝隙和其接地端之间的第一接入点和第二接入点,且所述第二接入点位于所述缝隙和所述第一接入点之间;所述第二金属臂的远离所述缝隙的一端接地,所述第二金属臂上设有位于所述缝隙和其接地端之间的第三接入点和第四接入点,且所述第三接入点位于所述缝隙和所述第四接入点之间;所述第一馈源通过所述第一匹配网络与所述第一接入点电连接;所述调谐开关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接入点电连接,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二馈源通过所述第二匹配网络与所述第三接入点电连接;所述第三馈源通过所述第三匹配网络与所述第四接入点电连接;所述第一馈源、所述第二馈源和所述第三馈源分别控制所述天线结构处于不同的工作频段。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上述天线结构。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一馈源、第二馈源、第三馈源等至少三个馈源,以及对应的第一匹配网络、第二匹配网络和第三匹配网络等至少三个匹配网络,使得第一馈源、第二馈源和第三馈源可以分别控制天线结构处于不同的工作频段,以增加天线的频段覆盖范围;且可以在保证天线的频段覆盖范围的基础上,有效降低天线缝隙的数量,并降低天线的制作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天线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匹配网络的结构图;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天线的频段示意图;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调谐开关的结构图;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匹配网络的结构图;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天线的频段示意图;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三匹配网络的结构图;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三天线的频段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如图1至图8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天线结构,包括:第一金属臂11、第二金属臂12、第一馈源21、第二馈源22、第三馈源23、第一匹配网络30、第二匹配网络40、第三匹配网络50和调谐开关60,所述第一金属臂11和第二金属臂12之间设有缝隙70,且第一金属臂11和第二金属臂12耦合连接;第一金属臂11的远离缝隙70的一端接地,第一金属臂11上设有位于缝隙70和其接地端之间的第一接入点和第二接入点,且第二接入点位于缝隙70和第一接入点之间;第二金属臂12的远离缝隙70的一端接地,第二金属臂12上设有位于缝隙70和其接地端之间的第三接入点和第四接入点,且第三接入点位于缝隙70和第四接入点之间;第一馈源21通过第一匹配网络30与第一接入点电连接;调谐开关60的一端与第二接入点电连接,另一端接地;第二馈源22通过第二匹配网络40与第三接入点电连接;第三馈源23通过第三匹配网络50与第四接入点电连接;第一馈源21、第二馈源22和第三馈源23分别控制天线结构处于不同的工作频段。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第一馈源21、第二馈源22、第三馈源23等至少三个馈源,以及对应的第一匹配网络30、第二匹配网络40和第三匹配网络50等至少三个匹配网络,使得第一馈源21、第二馈源22和第三馈源23可以分别控制天线结构处于不同的工作频段,以增加天线的频段覆盖范围。而且,相较于现有的多缝隙多天线的天线设计方案,在保证天线的频段覆盖范围的基础上,还可以有效降低天线缝隙的数量,降低天线的制作成本。其中,第一金属臂11和第二金属臂12之间的缝隙70,即相当于第一金属臂11和第二金属臂12之间的断口,用于实现第一金属臂11和第二金属臂12耦合连接。在本申请中,通过设置多个馈源以及对应的多个匹配电路,可以将天线结构拆分为多个天线。如图1所示的天线结构中,多个馈源包括第一馈源21、第二馈源22和第三馈源23,对应的对个匹配电路包括第一匹配网络30、第二匹配网络40和第三匹配网络50,从而使天线结构可以拆分为第一天线、第二天线和第三天线,每个天线可以工作的不同的频段覆盖范围。其中,第一天线包括第一馈源21,其工作频段可以覆盖1710MHz~2690MHz等整个中高频频段,其对应的辐射体为第一金属臂11,且在第一金属臂11靠近缝隙70的一端设置有调谐开关60,调谐开关60用于切换中高频的各个频段。第二天线包括第二馈源22,其工作频段包括N78/N77/N79三个频段,且第二金属臂12的位于缝隙70和第三接入点之间的部分形成第一辐射段,第二金属臂12的位于缝隙70和第四接入点之间的部分形成第二辐射段。其中,第一辐射段用于产生N79,第二辐射段用于产生N78;而且,通过合理的匹配网络,第二馈源22还可以激发N77。第三天线包括第三馈源23,第三馈源23可以激发GPS-L5,其对应的辐射体为第二金属臂12。可选的,如图2所示,第一匹配网络30包括滤波电路和第一阻抗元件31;滤波电路的一端与第一接入点电连接,另一端接地;第一阻抗元件31的一端与第一接入点电连接,另一端与第一馈源21电连接;滤波电路包括第一电容32、第一电感33和第二电感34,第一电容32的一端与第一接入点电连接,另一端与第二电感34的第一端电连接,第一电感33的一端与第一接入点电连接,另一端与第二电感34的第一端电连接,第二电感34的第二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天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金属臂、第二金属臂、第一馈源、第二馈源、第三馈源、第一匹配网络、第二匹配网络、第三匹配网络和调谐开关,所述第一金属臂和所述第二金属臂之间设有缝隙,且所述第一金属臂和所述第二金属臂耦合连接,所述第一金属臂的远离所述缝隙的一端接地,所述第一金属臂上设有位于所述缝隙和其接地端之间的第一接入点和第二接入点,且所述第二接入点位于所述缝隙和所述第一接入点之间;所述第二金属臂的远离所述缝隙的一端接地,所述第二金属臂上设有位于所述缝隙和其接地端之间的第三接入点和第四接入点,且所述第三接入点位于所述缝隙和所述第四接入点之间;/n所述第一馈源通过所述第一匹配网络与所述第一接入点电连接;/n所述调谐开关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接入点电连接,另一端接地;/n所述第二馈源通过所述第二匹配网络与所述第三接入点电连接;/n所述第三馈源通过所述第三匹配网络与所述第四接入点电连接;/n在所述第一馈源、所述第二馈源和所述第三馈源的分别作用下,所述天线结构工作于不同的工作频段。/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天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金属臂、第二金属臂、第一馈源、第二馈源、第三馈源、第一匹配网络、第二匹配网络、第三匹配网络和调谐开关,所述第一金属臂和所述第二金属臂之间设有缝隙,且所述第一金属臂和所述第二金属臂耦合连接,所述第一金属臂的远离所述缝隙的一端接地,所述第一金属臂上设有位于所述缝隙和其接地端之间的第一接入点和第二接入点,且所述第二接入点位于所述缝隙和所述第一接入点之间;所述第二金属臂的远离所述缝隙的一端接地,所述第二金属臂上设有位于所述缝隙和其接地端之间的第三接入点和第四接入点,且所述第三接入点位于所述缝隙和所述第四接入点之间;
所述第一馈源通过所述第一匹配网络与所述第一接入点电连接;
所述调谐开关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接入点电连接,另一端接地;
所述第二馈源通过所述第二匹配网络与所述第三接入点电连接;
所述第三馈源通过所述第三匹配网络与所述第四接入点电连接;
在所述第一馈源、所述第二馈源和所述第三馈源的分别作用下,所述天线结构工作于不同的工作频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匹配网络包括滤波电路和第一阻抗元件;
所述滤波电路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接入点电连接,另一端接地;
所述第一阻抗元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接入点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馈源电连接;
所述滤波电路包括第一电容、第一电感和第二电感,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接入点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电感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一电感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接入点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电感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感的第二端接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匹配网络包括第三电感、第四电感、第五电感、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四电容、第五电容和第二阻抗元件;
所述第三电感的一端与所述第三接入点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一端电连接;
所述第二电容的一端与所述第三接入点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一端电连接;
所述第三电容的一端与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一端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四电感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四电感的第二端接地;
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五电容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五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阻抗元件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二阻抗元件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馈源电连接;
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朝玉
申请(专利权)人: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