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列车防火监控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518437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7 15: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一种列车防火监控设备,所述列车防火监控设备包括:装置壳体、监控装置、火焰探测器和外部连接装置;所述装置壳体包括第一盖板、第二盖板和底座;所述底座包括第一容置部和第二容置部;所述第一盖板与所述第二盖板并排设置,分别扣合在所述第一容置部和第二容置部之上;所述第一盖板的表面设置有取景窗;所述第二盖板的表面设置有探测窗;所述监控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置部内,所述监控装置包括监控摄像机和控制电路板;所述火焰探测器设置于所述第二容置部内,所述外部连接装置设置于所述底座上,所述火焰探测器和所述监控装置分别通过所述外部连接装置与车内监控主机相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列车防火监控设备
本技术涉及轨道车辆火灾报警
,尤其涉及一种列车防火监控设备。
技术介绍
以往的轨道车辆发生火灾时,由于列车上不具备火灾报警系统,列车管理人员无法在第一时间内确认发生部位以及火势状况,由此造成人员和财产的损失。随着科技的进步现有的轨道车辆都安装上火灾报警系统。目前,常用的轨道车辆车下火灾报警系统采用的探测技术主要有烟感探测、一氧化碳探测、感温探测等,这些技术具有技术成熟价格廉价的优点,缺点是在发出警报存在延时,且误报率较高、可靠性低。因此,开发出一种成本低廉、可视化、画面清晰、操作和维护方便、具备探测功能的列车防火监控设备显得十分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列车防火监控设备,具备成本低廉、可视化、操作和维护方便,具有自动探测报警功能,并能在报警同时即时观察并确认火势,排除误报并有利于采取有效应对措施。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列车防火监控设备,所述列车防火监控设备包括:装置壳体、监控装置、火焰探测器和外部连接装置;所述装置壳体包括第一盖板、第二盖板和底座;所述底座包括第一容置部和第二容置部;所述第一盖板与所述第二盖板并排设置,分别扣合在所述第一容置部和第二容置部之上;所述第一盖板的表面设置有取景窗;所述第二盖板的表面设置有探测窗;所述监控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置部内,所述监控装置包括监控摄像机和控制电路板;所述监控摄像机的摄像头朝向所述取景窗设置;所述监控摄像机与所述控制电路板电连接,所述控制电路板与车内监控主机相连接;r>所述火焰探测器设置于所述第二容置部内,所述火焰探测器的探头朝向所述探测窗设置;所述外部连接装置设置于所述底座上,所述火焰探测器和所述监控装置分别通过所述外部连接装置与车内监控主机相连接。优选的,所述装置壳体还包括:侧翼固定板;所述侧翼固定板对称设置于所述装置壳体的两端,所述侧翼固定板与所述装置壳体一体成型,所述侧翼固定板的表面设置有固定螺孔。进一步优选的,所述侧翼固定板包括底板和筋板,所述筋板垂直所述底板设置,所述底板与所述底座一体相连,所述固定螺孔设置在所述底板上,所述筋板的侧端分别垂直固定在所述第一容置部及第二容置部的侧壁上。优选的,所述第一盖板还包括:至少一个补光窗和夜视红外灯;所述夜视红外灯设置于所述第一盖板的内侧,与所述补光窗的位置相对应。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取景窗、所述补光窗与所述第一盖板之间设置有橡胶密封条;所述探测窗与所述第二盖板之间设置有橡胶密封条。优选的,所述监控装置还包括:遮光垫圈;所述遮光垫圈套设于所述监控摄像机的镜头周圈,所述监控摄像机的镜头与所述取景窗之间的间隙小于第一预设间距。优选的,所述第一容置部的上边缘设置有密封条,所述第一盖版与所述第一容置部由所述密封条密封相接;所述第二容置部的上边缘设置有密封条,所述第二盖版与所述第二容置部由所述密封条密封相接。优选的,所述外部连接装置为多个,具体为防水连接器。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防水连接器至少为2个,包括:第一防水连接器和第二防水连接器;所述监控装置通过所述第一防水连接器连接至所述车内监控主机;所述火焰探测器通过所述第二防水连接器连接至所述车内监控主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列车防火监控设备,通过设置监控装置和火焰探测器实现火焰探测和实时火情监控,在收到火焰探测器报警信号后,可立即通过监控画面判断真伪,提高列车运营安全性。本技术的列车防火监控设备结构小巧,易于安装与拆卸,防护性能好、适应性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列车防火监控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装置壳体的分解结构图之一;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装置壳体的分解结构图之二。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列车防火监控设备,具备成本低廉、可视化、操作和维护方便,具有自动探测报警功能,并能在报警同时即时观察并确认火势,排除误报并有利于采取有效应对措施。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列车防火监控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装置壳体的分解结构图之一。结合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的列车防火监控设备,包括:装置壳体1、监控装置2、火焰探测器3和外部连接装置4。其中,装置壳体1用于容置监控装置2和火焰探测器3。装置壳体1包括第一盖板11、第二盖板12和底座13;底座13包括第一容置部130和第二容置部131;第一盖板11与第二盖板12并排设置,分别扣合在第一容置部130和第二容置部131之上;第一盖板11的表面设置有取景窗110;第二盖板12的表面设置有探测窗120。具体的,第一容置部130用于容置监控装置2。第二容置部131用于容置火焰探测器3。第一容置部130与第二容置部131的顶端分别设置有紧固螺孔132。第一盖板11设置于第一容置部130之上,第一盖板11的底端设置有内六角圆柱头螺钉111,第一盖板11与第一容置部130通过内六角圆柱头螺钉111与紧固螺孔132紧固。第一盖板11还包括至少一个补光窗112和夜视红外灯113;夜视红外灯113设置于第一盖板11的内侧,与补光窗112的位置相对应。具体的,本实施例中补光窗112数量设置为两个,取景窗110与补光窗112相对设置于第一盖板11的两端,取景窗110位于监控装置2的镜头的上方,夜视红外灯113通过紧固螺钉固定于补光窗112的下方。夜视红外灯113的光源可以选用LED发光二极管或激光红外灯,补光窗112的材质优选采用光线穿透性好的玻璃,玻璃表面需要进行防眩光处理,避免外部光线影响设备夜视红外功能。第二盖板12设置于第二容置部131之上,第二盖板12的底端同样设置有内六角圆柱头螺钉111,第二盖板12与第二容置部131同样通过内六角圆柱头螺钉111与紧固螺孔132紧固。为了确保探测的准确性,探测窗120优选的采用具有良好透射比以及清晰度高的石英玻璃制成。第一容置部130的上边缘设置有密封条5,第一盖版11与第一容置部130由密封条5密封相接;第二容置部131的上边缘也设置有密封条5,第二盖版12与第二容置部131由密封条5密封相接。取景窗110、补光窗112与第一盖板11之间设置有橡胶密封条;探测窗120与第二盖板12之间设置有橡胶密封条,用以使壳体形成良好密封。装置壳体1还包括侧翼固定板133;侧翼固定板133对称设置于装置壳体1的两端,侧翼固定板133与装置壳体1一体成型,侧翼固定板133的表面设置有固定螺孔135。具体的,侧翼固定板133包括底板1330和筋板1331;筋板1331垂直底板1330设置,底板1330与底座13一体相连,固定螺孔135设置在底板13上,筋板1331的侧端分别垂直固定在第一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列车防火监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列车防火监控设备包括:装置壳体、监控装置、火焰探测器和外部连接装置;所述装置壳体包括第一盖板、第二盖板和底座;所述底座包括第一容置部和第二容置部;所述第一盖板与所述第二盖板并排设置,分别扣合在所述第一容置部和第二容置部之上;所述第一盖板的表面设置有取景窗;所述第二盖板的表面设置有探测窗;/n所述监控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置部内,所述监控装置包括监控摄像机和控制电路板;所述监控摄像机的摄像头朝向所述取景窗设置;所述监控摄像机与所述控制电路板电连接,所述控制电路板与车内监控主机相连接;/n所述火焰探测器设置于所述第二容置部内,所述火焰探测器的探头朝向所述探测窗设置;/n所述外部连接装置设置于所述底座上,所述火焰探测器和所述监控装置分别通过所述外部连接装置与车内监控主机相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列车防火监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列车防火监控设备包括:装置壳体、监控装置、火焰探测器和外部连接装置;所述装置壳体包括第一盖板、第二盖板和底座;所述底座包括第一容置部和第二容置部;所述第一盖板与所述第二盖板并排设置,分别扣合在所述第一容置部和第二容置部之上;所述第一盖板的表面设置有取景窗;所述第二盖板的表面设置有探测窗;
所述监控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置部内,所述监控装置包括监控摄像机和控制电路板;所述监控摄像机的摄像头朝向所述取景窗设置;所述监控摄像机与所述控制电路板电连接,所述控制电路板与车内监控主机相连接;
所述火焰探测器设置于所述第二容置部内,所述火焰探测器的探头朝向所述探测窗设置;
所述外部连接装置设置于所述底座上,所述火焰探测器和所述监控装置分别通过所述外部连接装置与车内监控主机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列车防火监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壳体还包括:侧翼固定板;
所述侧翼固定板对称设置于所述装置壳体的两端,所述侧翼固定板与所述装置壳体一体成型,所述侧翼固定板的表面设置有固定螺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列车防火监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侧翼固定板包括底板和筋板,所述筋板垂直所述底板设置,所述底板与所述底座一体相连,所述固定螺孔设置在所述底板上,所述筋板的侧端分别垂直固定在所述第一容置部及第二容置部的侧壁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连朝申祺先陈建新李鑫范新卓赵帅帅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