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抗震的发动机联轴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51376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7 15: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抗震的发动机联轴器,包括第一联轴器和第二联轴器,所述第一联轴器的右侧粘接有缓冲垫,所述缓冲垫的右侧与第二联轴器的左侧活动连接,所述第一联轴器和第二联轴器相向的一侧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的内腔活动连接有螺栓,且螺栓的左侧贯穿安装孔并螺纹连接有螺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滑杆、移动块、第一弹簧、活动杆、移动板、固定柱和缓冲垫的配合,便于使用者将第一联轴器和第二联轴器所受到的冲击力进行吸收,再次增强了发动机联轴器的抗震效果,防止第一联轴器和第二联轴器在受到冲击时发生形变,从而使轴向发生偏移,解决了传统发动机联轴器抗震效果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抗震的发动机联轴器
本技术具体涉及一种高抗震的发动机联轴器。
技术介绍
联轴器是指联接两轴或轴与回转件,在传递运动和动力过程中一同回转,在正常情况下不脱开的一种装置,有时也作为一种安全装置用来防止被联接机件承受过大的载荷,起到过载保护的作用,联轴器用来将不同机构中的主动轴和从动轴牢固地联接起来一同旋转,并传递运动和扭矩的机械部件,联轴器可兼有补偿两轴之间由于制造安装不精确、工作时的变形或热膨胀等原因所发生的偏移(包括轴向偏移、径向偏移、角偏移或综合偏移),以及缓和冲击、吸振。然而传统发动机用联轴器的抗震效果差,联轴器在工作时,由于受到冲击力的影响,联轴器会发生形变,无法对冲击力进行很好的吸收,从而使轴向会发生偏移,继而对严重影响轴向的精度,同时容易使轴发生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高抗震的发动机联轴器,解决了传统发动机联轴器抗震效果差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高抗震的发动机联轴器,包括第一联轴器和第二联轴器,所述第一联轴器的右侧粘接有缓冲垫,所述缓冲垫的右侧与第二联轴器的左侧活动连接,所述第一联轴器和第二联轴器相向的一侧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的内腔活动连接有螺栓,且螺栓的左侧贯穿安装孔并螺纹连接有螺母,所述第一联轴器的右侧顶部和底部的中心处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的右侧贯穿缓冲垫并向右侧延伸,所述第二联轴器左侧顶部和底部的中心处均开设有配合固定柱使用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内腔设置有抗震机构,所述固定柱的右侧贯穿至第一凹槽的内腔并与抗震机构的左侧活动连接。优选的,所述抗震机构包括滑杆、移动块、第一弹簧、活动杆和移动板,所述第一凹槽内腔右侧中心处的正面和背面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且固定块相向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滑杆,所述滑杆中心处的正面和背面均滑动连接有移动块,所述滑杆表面的两侧均缠绕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相向的一侧与移动块的正面和背面栓接,所述第一弹簧远离移动块的一侧与固定块相向的一侧栓接,所述移动块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凸块,且第一凸块的左侧通过活动轴活动连接有活动杆,所述活动杆远离第一凸块的一侧通过活动轴活动连接有第二凸块,且第二凸块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移动板,所述固定柱的右侧与移动板的左侧活动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一凹槽内腔的四周均横向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腔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相向的一侧贯穿滑槽并与移动板的四周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滑槽内腔的右侧栓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左侧与滑块的右侧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移动板的左侧栓接有橡胶垫,且橡胶垫的材质为丁晴橡胶。优选的,所述安装孔呈环形均匀开设,所述安装孔的数量为六个。优选的,所述缓冲垫的材质为聚氨酯,所述第二联轴器内腔的正面横向开设有第二凹槽。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高抗震的发动机联轴器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一种高抗震的发动机联轴器,1、本技术通过滑杆、移动块、第一弹簧、活动杆、移动板、固定柱和缓冲垫的配合,在第一联轴器和第二联轴器受到冲击时,此时缓冲垫对第一联轴器和第二联轴器进行第一次缓冲,增强了第一联轴器和第二联轴器的抗震效果,同时固定柱对移动板进行挤压,此时移动板受力向右侧移动,从而带动活动杆对移动块进行移动,此时移动块对第一弹簧进行挤压,同时滑块辅助移动板进行移动并对第二弹簧进行挤压,通过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的弹性回弹,从而对移动板进行缓冲,继而对固定柱进行缓冲,便于使用者将第一联轴器和第二联轴器所受到的冲击力进行吸收,再次增强了发动机联轴器的抗震效果,防止第一联轴器和第二联轴器在受到冲击时发生形变,从而使轴向发生偏移,解决了传统发动机联轴器抗震效果差的问题。2、本技术通过滑杆、移动块、第一弹簧、活动杆和移动板的配合,便于使用者对第一联轴器和第二联轴器受到的冲击力进行吸收,提高了发动机联轴器的抗震效果,通过滑槽和滑块的配合,便于使用者对移动板进行限位,防止移动板在移动过程中发生偏移,增强了移动板的稳定性,通过第二弹簧的配合,增强了移动板对固定柱的缓冲效果,从而增强了发动机联轴器抗震能力,通过橡胶垫的配合,防止固定柱与移动板的表面直接接触,从而对移动板造成损坏,通过安装孔呈环形均匀开设和安装孔的数量为六个,便于使用者对第一联轴器和第二联轴器进行栓接,提高了第一联轴器和第二联轴器的固定效果,通过缓冲垫的材质为聚氨酯,增强了第一联轴器和第二联轴器的抗震效果,通过第二凹槽的配合,便于使用者对轴进行更好的限位。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高抗震的发动机联轴器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第一联轴器的结构立体图;图3为图1所示第二联轴器的结构左视图;图4为图3所示A处的结构放大图;图5为图1所示第一凹槽的结构左侧俯视剖面图。图中标号:1、第一联轴器;2、第二联轴器;3、缓冲垫;4、第一凹槽;5、安装孔;6、抗震机构;61、滑杆;62、移动块;63、第一弹簧;64、活动杆;65、移动板;7、固定柱;8、第二弹簧;9、滑槽;10、滑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请结合参阅图1、图2、图3、图4和图5,其中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高抗震的发动机联轴器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第一联轴器的结构立体图;图3为图1所示第二联轴器的结构左视图;图4为图3所示A处的结构放大图;图5为图1所示第一凹槽的结构左侧俯视剖面图,一种高抗震的发动机联轴器,包括第一联轴器1和第二联轴器2,所述第一联轴器1的右侧粘接有缓冲垫3,所述缓冲垫3的右侧与第二联轴器2的左侧活动连接,所述第一联轴器1和第二联轴器2相向的一侧开设有安装孔5,所述安装孔5的内腔活动连接有螺栓,且螺栓的左侧贯穿安装孔5并螺纹连接有螺母,所述第一联轴器1的右侧顶部和底部的中心处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柱7,所述固定柱7的右侧贯穿缓冲垫3并向右侧延伸,所述第二联轴器2左侧顶部和底部的中心处均开设有配合固定柱7使用的第一凹槽4,所述第一凹槽4的内腔设置有抗震机构6,所述固定柱7的右侧贯穿至第一凹槽4的内腔并与抗震机构6的左侧活动连接。所述抗震机构6包括滑杆61、移动块62、第一弹簧63、活动杆64和移动板65,所述第一凹槽4内腔右侧中心处的正面和背面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且固定块相向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滑杆61,所述滑杆61中心处的正面和背面均滑动连接有移动块62,所述滑杆61表面的两侧均缠绕有第一弹簧63,所述第一弹簧63相向的一侧与移动块62的正面和背面栓接,所述第一弹簧63远离移动块62的一侧与固定块相向的一侧栓接,所述移动块62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凸块,且第一凸块的左侧通过活动轴活动连接有活动杆64,所述活动杆64远离第一凸块的一侧通过活动轴活动连接有第二凸块,且第二凸块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移动板65,所述固定柱7的右侧与移动板65的左侧活动连接,通过滑杆61、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抗震的发动机联轴器,包括第一联轴器(1)和第二联轴器(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联轴器(1)的右侧粘接有缓冲垫(3),所述缓冲垫(3)的右侧与第二联轴器(2)的左侧活动连接,所述第一联轴器(1)和第二联轴器(2)相向的一侧开设有安装孔(5),所述安装孔(5)的内腔活动连接有螺栓,且螺栓的左侧贯穿安装孔(5)并螺纹连接有螺母,所述第一联轴器(1)的右侧顶部和底部的中心处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柱(7),所述固定柱(7)的右侧贯穿缓冲垫(3)并向右侧延伸,所述第二联轴器(2)左侧顶部和底部的中心处均开设有配合固定柱(7)使用的第一凹槽(4),所述第一凹槽(4)的内腔设置有抗震机构(6),所述固定柱(7)的右侧贯穿至第一凹槽(4)的内腔并与抗震机构(6)的左侧活动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抗震的发动机联轴器,包括第一联轴器(1)和第二联轴器(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联轴器(1)的右侧粘接有缓冲垫(3),所述缓冲垫(3)的右侧与第二联轴器(2)的左侧活动连接,所述第一联轴器(1)和第二联轴器(2)相向的一侧开设有安装孔(5),所述安装孔(5)的内腔活动连接有螺栓,且螺栓的左侧贯穿安装孔(5)并螺纹连接有螺母,所述第一联轴器(1)的右侧顶部和底部的中心处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柱(7),所述固定柱(7)的右侧贯穿缓冲垫(3)并向右侧延伸,所述第二联轴器(2)左侧顶部和底部的中心处均开设有配合固定柱(7)使用的第一凹槽(4),所述第一凹槽(4)的内腔设置有抗震机构(6),所述固定柱(7)的右侧贯穿至第一凹槽(4)的内腔并与抗震机构(6)的左侧活动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抗震的发动机联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抗震机构(6)包括滑杆(61)、移动块(62)、第一弹簧(63)、活动杆(64)和移动板(65),所述第一凹槽(4)内腔右侧中心处的正面和背面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且固定块相向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滑杆(61),所述滑杆(61)中心处的正面和背面均滑动连接有移动块(62),所述滑杆(61)表面的两侧均缠绕有第一弹簧(63),所述第一弹簧(63)相向的一侧与移动块(62)的正面和背面栓接,所述第一弹簧(63)远离移动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雪根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苏动传动轴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