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飞机发动机舱集油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50371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7 15: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飞机发动机舱集油装置,包括:集油壳体、连接螺栓、防溅板、接管头及放油活门;所述集油壳体内部设有沿其高度方向的连接柱,连接柱的两端分别伸出于集油壳体的底部侧面及开口侧面;连接柱内加工有与其长度方向一致的螺纹孔;连接螺栓与所述螺纹孔配合,连接螺栓的头部位于集油壳体的底部,连接螺栓的尾部穿过螺纹孔后,与飞机发动机舱下蒙皮上预设的螺纹孔配合,将集油壳体固定在飞机发动机舱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弥补传统接油盒的不足,增加集中收油、增加机上固定及防止油液飞溅的结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飞机发动机舱集油装置
本技术属于航空维修、汽车维修及船舶维修
,具体涉及一种飞机发动机舱集油装置。
技术介绍
传统接油盒只能放置在飞机发动机舱下的地面上,且接油面积小,在油液滴落时产生飞溅现象,造成收油效率低。传统接油盒并未设计附件漏油管漏油收集功能,不能第一时间发现飞机故障现象,给飞机飞行带来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飞机发动机舱集油装置,能够弥补传统接油盒的不足,增加集中收油、增加机上固定及防止油液飞溅的结构。本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飞机发动机舱集油装置,包括:集油壳体、连接螺栓、防溅板、接管头及放油活门;所述集油壳体为长条状的中空壳体,令沿中空壳体长度方向的表面为侧面,沿中空壳体高度方向的表面为端面;集油壳体的顶部侧面为开口;所述集油壳体内部设有沿其高度方向的连接柱,连接柱的两端分别伸出于集油壳体的底部侧面及开口侧面;连接柱内加工有与其长度方向一致的螺纹孔,螺纹孔的轴线分别与集油壳体的底部侧面及开口侧面垂直;连接螺栓与所述螺纹孔配合,连接螺栓的头部位于集油壳体的底部,连接螺栓的尾部穿过螺纹孔后,与飞机发动机舱下蒙皮上预设的螺纹孔配合,将集油壳体固定在飞机发动机舱上;所述集油壳体的与底部侧面相邻的侧面上安装有接管头,接管头的出油口与集油壳体的内腔相通,接管头的进油口分别通过软管与飞机发动机舱液压油排油孔及飞机附件漏油管连接;所述集油壳体的接管头所在侧面的内表面安装有防溅板,所述防溅板为三段结构,第一段沿集油壳体的长度方向设置,第三段沿集油壳体的高度方向设置,第二段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段及第三段连接,接管头位于防溅板的包络范围内;所述集油壳体的底部侧面上安装有放油活门,放油活门与集油壳体的内腔相通。进一步的,所述集油壳体的开口侧面向外延伸出连接板,连接板上加工有两个螺纹孔,连接板的螺纹孔与飞机发动机舱上预设的螺纹孔通过螺钉连接。进一步的,所述集油壳体的与开口侧面相邻的侧面上加工有窗口,窗口上安装有沿其高度方向设置的液面指示器,液面指示器用于观测集油壳体内油液的高度。进一步的,所述集油壳体的底部外侧面安装有支脚,且支脚的高度高于连接螺栓的头部高度。进一步的,所述集油壳体的两端面安装有把手。进一步的,所述集油壳体采用不锈钢材料。有益效果:(1)本技术相对于原有集油装置,结构简洁、操作简便、工作效率高;可有效收集飞机在停放维护时未知漏点产生的残油,避免传统接油盒收油时产生油液滴落飞溅现象,并且可满足一次安装随机应用的局面;在飞机故障发生时,能够第一时间保留故障现象,为排故工作保留有利的判断依据,改善机务人员的作业环境和飞机修理质量,提升飞行安全性。(2)本技术通过液面指示器可以观察飞机附件的漏油量是否满足技术要求。(3)本技术通过连接螺栓和连接板与飞机发动机舱固定安装,连接可靠、操作简单,并能长期固定在飞机发动机舱上,可在飞机试车前、飞行前快速取下,实现了快速安装拆卸。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后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左视图;其中,1-支脚;2-集油壳体;3-液面指示器;4-连接螺栓;5-连接板;6-防溅板;7-接管头;8-放油活门;9-把手。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飞机发动机舱集油装置,参见附图1-3,包括:支脚1、集油壳体2、液面指示器3、连接螺栓4、连接板5、防溅板6、接管头7、放油活门8及把手9;所述集油壳体2为长条状的中空壳体,令沿中空壳体长度方向的表面为侧面,沿中空壳体高度方向的表面为端面(即与中空壳体长度方向垂直的表面);集油壳体2的顶部侧面为开口;所述集油壳体2内部设有沿其高度方向的连接柱,连接柱的两端分别伸出于集油壳体2的底部侧面及开口侧面;连接柱内加工有与其长度方向一致的螺纹孔,螺纹孔的轴线分别与集油壳体2的底部侧面及开口侧面垂直;连接螺栓4与所述螺纹孔配合,连接螺栓4的头部位于集油壳体2的底部,连接螺栓4的尾部穿过螺纹孔后,与飞机发动机舱下蒙皮上预设的螺纹孔配合,将集油壳体2固定在飞机发动机舱上;所述集油壳体2的开口侧面向外延伸出连接板5,连接板5上加工有两个螺纹孔,连接板5的螺纹孔与飞机发动机舱上预设的螺纹孔通过螺钉连接,连接板5用于提高集油壳体2与飞机发动机舱下蒙皮连接的稳固性;所述集油壳体2的与开口侧面相邻的侧面上加工有窗口,窗口上安装有沿其高度方向设置的液面指示器3,液面指示器3用于观测集油壳体2内油液的高度;所述集油壳体2的底部外侧面安装有支脚1,且支脚1的高度高于连接螺栓4的头部高度,支脚1用于保护连接螺栓4的头部不受破坏;所述集油壳体2的与底部侧面相邻的侧面上安装有接管头7,接管头7的出油口与集油壳体2的内腔相通,接管头7的进油口分别通过软管与飞机发动机舱液压油排油孔及飞机附件漏油管连接;所述集油壳体2的接管头7所在侧面的内表面安装有防溅板6,所述防溅板6为三段结构,第一段沿集油壳体2的长度方向设置,第三段沿集油壳体2的高度方向设置,第二段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段及第三段连接,接管头7位于防溅板6的包络范围内,防溅板6用于防止通过接管头7流入集油壳体2内油液从集油壳体2的开口侧面飞溅出去;所述集油壳体2的底部侧面上安装有放油活门8,放油活门8与集油壳体2的内腔相通;所述集油壳体2的两端面安装有把手9;所述集油壳体2采用不锈钢材料,起到抗摔、防腐蚀、防磨等作用。工作原理:集油装置通过连接螺栓4和连接板5安装在飞机发动机舱下蒙皮上,接管头7分别通过软管与飞机发动机舱液压油排油孔及飞机附件漏油管连接;通过接管头7流入集油壳体2内油液的冲力较大,容易从集油壳体2的开口侧面飞溅出去,因此,通过防溅板6防止油液飞溅;飞机发动机舱的未知漏点残油通过集油壳体2的开口侧面滴落到集油壳体2内,实现对残油的收集。综上所述,以上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飞机发动机舱集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集油壳体(2)、连接螺栓(4)、防溅板(6)、接管头(7)及放油活门(8);/n所述集油壳体(2)为长条状的中空壳体,令沿中空壳体长度方向的表面为侧面,沿中空壳体高度方向的表面为端面;集油壳体(2)的顶部侧面为开口;/n所述集油壳体(2)内部设有沿其高度方向的连接柱,连接柱的两端分别伸出于集油壳体(2)的底部侧面及开口侧面;连接柱内加工有与其长度方向一致的螺纹孔,螺纹孔的轴线分别与集油壳体(2)的底部侧面及开口侧面垂直;连接螺栓(4)与所述螺纹孔配合,连接螺栓(4)的头部位于集油壳体(2)的底部,连接螺栓(4)的尾部穿过螺纹孔后,与飞机发动机舱下蒙皮上预设的螺纹孔配合,将集油壳体(2)固定在飞机发动机舱上;/n所述集油壳体(2)的与底部侧面相邻的侧面上安装有接管头(7),接管头(7)的出油口与集油壳体(2)的内腔相通,接管头(7)的进油口分别通过软管与飞机发动机舱液压油排油孔及飞机附件漏油管连接;/n所述集油壳体(2)的接管头(7)所在侧面的内表面安装有防溅板(6),所述防溅板(6)为三段结构,第一段沿集油壳体(2)的长度方向设置,第三段沿集油壳体(2)的高度方向设置,第二段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段及第三段连接,接管头(7)位于防溅板(6)的包络范围内;/n所述集油壳体(2)的底部侧面上安装有放油活门(8),放油活门(8)与集油壳体(2)的内腔相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飞机发动机舱集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集油壳体(2)、连接螺栓(4)、防溅板(6)、接管头(7)及放油活门(8);
所述集油壳体(2)为长条状的中空壳体,令沿中空壳体长度方向的表面为侧面,沿中空壳体高度方向的表面为端面;集油壳体(2)的顶部侧面为开口;
所述集油壳体(2)内部设有沿其高度方向的连接柱,连接柱的两端分别伸出于集油壳体(2)的底部侧面及开口侧面;连接柱内加工有与其长度方向一致的螺纹孔,螺纹孔的轴线分别与集油壳体(2)的底部侧面及开口侧面垂直;连接螺栓(4)与所述螺纹孔配合,连接螺栓(4)的头部位于集油壳体(2)的底部,连接螺栓(4)的尾部穿过螺纹孔后,与飞机发动机舱下蒙皮上预设的螺纹孔配合,将集油壳体(2)固定在飞机发动机舱上;
所述集油壳体(2)的与底部侧面相邻的侧面上安装有接管头(7),接管头(7)的出油口与集油壳体(2)的内腔相通,接管头(7)的进油口分别通过软管与飞机发动机舱液压油排油孔及飞机附件漏油管连接;
所述集油壳体(2)的接管头(7)所在侧面的内表面安装有防溅板(6),所述防溅板(6)为三段结构,第一段沿集油壳体(2)的长度方向设置,第三段沿集油壳体(2)的高度方向设置,第二段的两端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傅瑜马辉孙佩平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长丰实业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