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生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503525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7 15: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救生设备,包括:第一防护壳,第一防护壳上设有用于与外部的支撑基体连接的连接部;第二防护壳,第二防护壳与第一防护壳可拆卸地拼接,第一防护壳与第二防护壳之间形成容纳腔;气囊,气囊存放在容纳腔内;充气装置,充气装置存放在容纳腔内,充气装置与气囊连接,以向气囊内充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救生设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救生设备使用不便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救生设备
本技术涉及救生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救生设备。
技术介绍
救生气囊在水上救援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当水上事故发生时,能够第一时间获取到救生气囊将有效地提高救援成功率。现有的救生气囊通常储存在专门的用品库内,以保证其功能正常,这样,在发生突发水上事故时难以第一时间获取到救生气囊,给救援带来不便。另外,也有的救生气囊充气后放置在现场,这样不仅占据大量空间,而且气囊长期暴露在外容易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救生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救生设备使用不便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救生设备,包括:第一防护壳,第一防护壳上设有用于与外部的支撑基体连接的连接部;第二防护壳,第二防护壳与第一防护壳可拆卸地拼接,第一防护壳与第二防护壳之间形成容纳腔;气囊,气囊存放在容纳腔内;充气装置,充气装置存放在容纳腔内,充气装置与气囊连接,以向气囊内充气。进一步地,充气装置与水接触后工作,以对气囊进行充气。进一步地,救生设备包括呼救装置,呼救装置与气囊连接,呼救装置包括: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救生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n第一防护壳(1),所述第一防护壳(1)上设有用于与外部的支撑基体连接的连接部(11);/n第二防护壳(2),所述第二防护壳(2)与所述第一防护壳(1)可拆卸地拼接,所述第一防护壳(1)与所述第二防护壳(2)之间形成容纳腔;/n气囊(3),所述气囊(3)存放在所述容纳腔内;/n充气装置(4),所述充气装置(4)存放在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充气装置(4)与所述气囊(3)连接,以向所述气囊(3)内充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救生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防护壳(1),所述第一防护壳(1)上设有用于与外部的支撑基体连接的连接部(11);
第二防护壳(2),所述第二防护壳(2)与所述第一防护壳(1)可拆卸地拼接,所述第一防护壳(1)与所述第二防护壳(2)之间形成容纳腔;
气囊(3),所述气囊(3)存放在所述容纳腔内;
充气装置(4),所述充气装置(4)存放在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充气装置(4)与所述气囊(3)连接,以向所述气囊(3)内充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救生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装置(4)与水接触后工作,以对所述气囊进行充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救生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救生设备包括呼救装置(5),所述呼救装置(5)与所述气囊(3)连接,所述呼救装置(5)包括:
定位部件(51),所述定位部件(51)用于获取所述救生设备的位置;
通讯部件(52),所述通讯部件(52)与所述定位部件(51)通讯连接,以将所述定位部件(51)获取的位置信号向外界发送;
供电部件(53),所述供电部件(53)与所述定位部件(51)和所述通讯部件(52)均电连接,以向所述定位部件(51)和所述通讯部件(52)供电;
其中,所述供电部件(53)与水接触后启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救生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部件(53)包括:
电池(531);
入水检测部分(532),所述入水检测部分(532)上具有两个间隔设置的电极,以在两个所述电极均与水接触时使两个所述电极之间导通;
控制电路部分(533),所述控制电路部分(533)与所述电池(531)和所述入水检测部分(532)的两个所述电极均电连接,以在所述控制电路部分(533)检测到两个所述电极之间接通时,控制所述电池(531)启动。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捷魏蒙亮任海纶陈河临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军鸽防务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