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塑模具的斜顶顶出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500818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7 15: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注塑模具的斜顶顶出机构,包括斜顶,所述斜顶倾斜设置在定模镶块内,所述斜顶内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伸出所述斜顶的头部并与定模相连,还包括固定在动模上的配合块,所述配合块包括固定部以及位于所述固定部上方的牵引部,所述牵引部上制有横向凸出的卡块,所述斜顶的侧面制有与所述卡块配合的第一限位槽,模具合模时所述卡块的底面与所述第一限位槽下端的槽壁紧贴,并且弹簧处于压缩状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采用弹簧顶出,缩小了注塑模具的体积;并在弹簧顶出的基础上增设了配合块,确保开模瞬间斜顶和动模在下移方向上的同步性,有效得防止顶出过程损坏成型的空调挂机底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注塑模具的斜顶顶出机构
本技术涉及注塑模具的斜顶顶出机构,属于注塑模具

技术介绍
空调挂机底座作为空调挂机总成里面三大部件之一,也是空调挂件组件中最大的一个,在空调挂机底座当中有部分底座两端的结构复杂,在注塑完成脱模时需要在模腔的两侧设计斜顶抽芯机构,传统模具在设计定模斜顶时通常采用定模顶针板顶出的方式,顶针板机构制作复杂、成本高同时注塑设备的要求高,不利于模具生产维护。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已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空调挂机底座注塑模具的斜顶顶出机构。为实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注塑模具的斜顶顶出机构,包括斜顶,所述斜顶倾斜设置在定模镶块内,所述斜顶内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伸出所述斜顶的头部并与定模相连,还包括固定在动模上的配合块,所述配合块包括固定部以及位于所述固定部上方的牵引部,所述牵引部上制有横向凸出的卡块,所述斜顶的侧面制有与所述卡块配合的第一限位槽,模具合模时所述卡块的底面与所述第一限位槽下端的槽壁紧贴,并且弹簧处于压缩状态。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斜顶的另一侧面制有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二限位槽内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固定在所述定模镶块内,模具合模时所述限位块的底面与所述第二限位槽下端的槽壁紧贴。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斜顶的侧面还制有辅助块,所述辅助块的下部制有凸出的辅助台阶,所述辅助台阶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一限位槽下端的槽壁位于同一平面,模具合模时所述卡块的底面与所述辅助台阶的上表面也紧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结构简单,直接省略了整个顶针板机构,采用弹簧顶出,大大缩小了空调挂机底座注塑模具的体积,降低了该模具制作成本,减少了该模具的制造难度;并在弹簧顶出的基础上增设了配合块,顶出时动模上的配合块先带动斜顶同步顶出一段距离,然后再由弹簧弹力带动斜顶继续顶出,确保开模瞬间斜顶和动模在下移方向上的同步性,有效得防止顶出过程损坏成型的空调挂机底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2所示,注塑模具的斜顶顶出机构,包括斜顶1,所述斜顶1倾斜设置在定模镶块内,所述斜顶1内设置有弹簧2,所述弹簧2伸出所述斜顶1的头部并与定模相连,还包括固定在动模上的配合块3,所述配合块3包括固定部31以及位于所述固定部31上方的牵引部32,所述牵引部32上制有横向凸出的卡块33,所述斜顶1的侧面制有与所述卡块33配合的第一限位槽11,模具合模时所述卡块33的底面与所述第一限位槽11下端的槽壁紧贴,并且弹簧2处于压缩状态。模具开模时,动定模分离,配合块3先带动斜顶1同步下移顶出,该过程中弹簧2的弹力也在逐渐释放。弹簧2的弹力释放转化为斜顶1移动,同时斜顶1移动也需要加速度时间,这过程需要短暂的缓冲时间,如果单纯靠弹簧2顶出则无法实现动模和斜顶1在下移方向上的同步性,会出现成型的空调挂机底座随动模同步下移,而在开模瞬间斜顶1仍保持不动,这就容易损坏空调挂机底座。因此设置配合块3来对斜顶1进行预顶出,预顶出完毕后弹簧2弹力继续释放对斜顶1继续顶出,确保开模瞬间斜顶1和动模在下移方向上的同步性,有效得防止顶出过程损坏成型的空调挂机底座。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斜顶1的另一侧面制有第二限位槽12,所述第二限位槽12内设置有限位块4,所述限位块4固定在所述定模镶块内,模具合模时所述限位块4的底面与所述第二限位槽12下端的槽壁紧贴,限位块4与第二限位槽12的配合对斜顶1的顶出和复位过程均起到了限位的作用,防止斜顶1移动过度,损坏弹簧2。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斜顶1的侧面制有辅助块5,所述辅助块5的下部制有凸出的辅助台阶51,所述辅助台阶51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一限位槽11下端的槽壁位于同一平面,模具合模时所述卡块33的底面与所述辅助台阶51的上表面也紧贴。设置辅助台阶51增加了卡块33的底面与所述第一限位槽11下端槽壁的接触面积,当配合块3先带动斜顶1下移时,受力更均匀,斜顶1移动更稳定。本技术的工作过程如下,注塑完毕后,动定模分离,配合块3先带动斜顶1同步下移开始预顶出,该过程中弹簧2的弹力也在逐渐释放,由于斜顶1斜向下移动,因此预顶出过程中第一限位槽11逐渐脱离卡块33,直到斜顶1完全脱离配合块3,预顶出结束;此时弹簧2的弹力继续释放并带动斜顶1继续向斜下方移动,直到限位块4的顶面与第二限位槽12上端的槽壁紧贴,完成斜顶1的顶出过程。复位时,动模带动配合块3先复位,斜顶1在动模镶块的挤压下复位,直到限位块4的底面与第二限位槽12下端的槽壁紧贴,复位完毕。以上详细描述了本技术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技术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
中技术人员依本技术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注塑模具的斜顶顶出机构,包括斜顶(1),所述斜顶(1)倾斜设置在定模镶块内,其特征在于所述斜顶(1)内设置有弹簧(2),所述弹簧(2)伸出所述斜顶(1)的头部并与定模相连,还包括固定在动模上的配合块(3),所述配合块(3)包括固定部(31)以及位于所述固定部(31)上方的牵引部(32),所述牵引部(32)上制有横向凸出的卡块(33),所述斜顶(1)的侧面制有与所述卡块(33)配合的第一限位槽(11),模具合模时所述卡块(33)的底面与所述第一限位槽(11)下端的槽壁紧贴,并且弹簧(2)处于压缩状态。/n

【技术特征摘要】
1.注塑模具的斜顶顶出机构,包括斜顶(1),所述斜顶(1)倾斜设置在定模镶块内,其特征在于所述斜顶(1)内设置有弹簧(2),所述弹簧(2)伸出所述斜顶(1)的头部并与定模相连,还包括固定在动模上的配合块(3),所述配合块(3)包括固定部(31)以及位于所述固定部(31)上方的牵引部(32),所述牵引部(32)上制有横向凸出的卡块(33),所述斜顶(1)的侧面制有与所述卡块(33)配合的第一限位槽(11),模具合模时所述卡块(33)的底面与所述第一限位槽(11)下端的槽壁紧贴,并且弹簧(2)处于压缩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炯王建法邓建林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台州美多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