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侧抽芯的注塑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90474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7 15: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具有侧抽芯的注塑模具,所述注塑模具包括定模板、型腔板、主驱动齿轮、主齿条、动模座板、侧向抽芯机构、塑件、侧孔一、侧孔二、侧孔三和侧孔四。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具有侧抽芯的注塑模具,设计了侧抽芯机构,使模具开模时能自动实现三次顺序侧抽芯,可以大大降低侧向脱模力,使塑件质量得以提高,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模具不仅易于制造,结构简单而且安全可靠性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侧抽芯的注塑模具
本专利技术涉及模具设计领域,更确切地说,是一种具有侧抽芯的注塑模具。
技术介绍
塑料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塑料制品是由不同材质制成的,材质不同,应用也不同。相对于金属、石材、木材,塑料制品具有成本低、可塑性强等优点,在国民经济中应用极为广泛,塑料工业在当今世界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多年来塑料制品的生产在世界各地高速度发展。我国塑料制品产量在世界排名中始终位于前列,其中多种塑料制品产量已经位于全球首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塑料制品生产大国。在塑件制造过程中,脱模是必不可少的工序,对于简单的塑件,一次侧抽芯脱模可以将塑件从模具中脱离,但是对于侧孔数量较多且深度较深的复杂塑件,由于塑件对侧型芯的包裹力较大,采用一次侧抽芯脱模时会产生变形甚至发生卡死现象,造成塑件的报废,给厂家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具有侧抽芯的注塑模具,所述注塑模具包括定模板、型腔板、主驱动齿轮、主齿条、动模座板、侧向抽芯机构、塑件、侧孔一、侧孔二、侧孔三和侧孔四,所述型腔板包括左空腔、复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侧抽芯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塑模具包括定模板(1)、型腔板(2)、主驱动齿轮(3)、主齿条(4)、动模座板(5)、侧向抽芯机构(9)、塑件(11)、侧孔一(11-1)、侧孔二(11-2)、侧孔三(11-3)和侧孔四(11-4),所述型腔板(2)包括左空腔(2-1)、复位杆孔(2-2)、推杆孔(2-3)和右空腔(2-4),所述侧孔一(11-1)、侧孔二(11-2)、侧孔三(11-3)和侧孔四(11-4)形成于所述塑件(11)侧面,所述主齿条(4) 可拆卸方式固定在所述定模板(1)上,所述主驱动齿轮(3) 可拆卸方式固定在所述型腔板(2)上并与所述型腔板(2)形成转动副,所述主...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侧抽芯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塑模具包括定模板(1)、型腔板(2)、主驱动齿轮(3)、主齿条(4)、动模座板(5)、侧向抽芯机构(9)、塑件(11)、侧孔一(11-1)、侧孔二(11-2)、侧孔三(11-3)和侧孔四(11-4),所述型腔板(2)包括左空腔(2-1)、复位杆孔(2-2)、推杆孔(2-3)和右空腔(2-4),所述侧孔一(11-1)、侧孔二(11-2)、侧孔三(11-3)和侧孔四(11-4)形成于所述塑件(11)侧面,所述主齿条(4)可拆卸方式固定在所述定模板(1)上,所述主驱动齿轮(3)可拆卸方式固定在所述型腔板(2)上并与所述型腔板(2)形成转动副,所述主驱动齿轮(3)与所述主齿条(4)相互啮合形成齿轮副,所述型腔板(2)上与所述动模座板(5)用可拆卸方式固定在一起,所述动模座板(5)的左边有空腔,空腔内部安放着推出复位机构,所述推出复位机构由推件板(6)、四根推杆(7)、复位杆(8)和顶杆(10)组成,所述复位杆(8)固定于所述推件板(6)上表面并插入所述复位杆孔(2-2)内,且可在所述复位杆孔(2-2)内移动,所述推杆(7)固定在所述推件板(6)上表面,所述顶杆(10)位于所述推件板(6)下表面,所述推杆(7)穿过所述型腔板(2)的相应的所述推杆孔(2-3)并与所述型腔板(2)形成移动副,所述型腔板(2)上部形成有左空腔(2-1)和右空腔(2-4),所述左空腔(2-1)用来成型所述塑件(11),所述右空腔(2-4)用来安放所述侧向抽芯机构(9),所述侧向抽芯机构(9)包括侧型芯一(9-1)、侧型芯二(9-2)、外滑块(9-3)、侧型芯三(9-4)、侧型芯四(9-5)、前滑块(9-6)、滑块架(9-7)、旋转轴(9-8)、不完全齿轮(9-9)、后侧齿轮(9-10)和内滑块(9-11),所述滑块架(9-7)上开有后导轨槽(9-7-1)、前导轨槽(9-7-2)和轴孔(9-7-3),外滑块(9-3)嵌入在所述后导轨槽(9-7-1)上并可来回滑动,所述前滑块(9-6)嵌入在所述前导轨槽(9-7-2)上并可来回滑动,外滑块(9-3)底部也开有内导轨槽(9-3-1),内滑块(9-11)嵌入在内导轨槽(9-3-1)上并可来回滑动,内滑块(9-11)上端面左右两端分别凸起形成有前搭扣(9-11-1)和后搭扣(9-11-2),内导轨槽(9-3-1)底面分别形成有与所述前搭扣(9-11-1)和后搭扣(9-11-2)对应的前搭扣槽(9-3-2)和后搭扣槽(9-3-3),所述前搭扣(9-11-1)嵌入在前搭扣槽(9-3-2)内,所述后搭扣(9-11-2)嵌入在后搭扣槽(9-3-3)内,内滑块(9-11)、外滑块(9-3)及前滑块(9-6)的长度与滑块架(9-7)的长度相等,初始状态时,内滑块(9-11)、外滑块(9-3)及前滑块(9-6)左右两侧面对齐,后搭扣(9-11-2)与后搭扣槽(9-3-3)相接触,内滑块(9-11)前端固定有侧型芯一(9-1),外滑块(9-3)前端固定着侧型芯二(9-2),前滑块(9-6)前端固定着侧型芯三(9-4)和侧型芯四(9-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卫平
申请(专利权)人:金陵科技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