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压泵吸油管的插接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99058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7 15: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液压泵吸油管的插接机构,包括套圈机构,泵体的一端具备供吸油管装配的插孔,插孔的内壁具备与吸油管外壁接触的卡圈和O型圈,卡圈的外圈、内圈分别环形阵列有外凸齿、内凸齿,外凸齿、内凸齿的顶端分别与插孔内壁、吸油管外壁接触,外凸齿、内凸齿的延伸方向与吸油管自身轴向且背离泵体的方向分别呈锐角夹角、钝角夹角,内凸齿延;弹片机构,包括第一弹片、第二弹片,第一弹片、第二弹片的一端共同通过螺栓与泵体固定,第二弹片与插孔端口所在泵体的面贴合,第一弹片具备与第二弹片构成锐角夹角的翘起段,翘起段、第二弹片上分别具备供吸油管穿过的第一通孔、第二通孔。采用此发明专利技术对吸油管单向限位,避免吸油管轻易松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液压泵吸油管的插接机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油泵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液压泵吸油管的插接机构。
技术介绍
一些液压泵是自身是连接有进油管、回油管的,液压泵搭配油箱,可以构成一个紧凑的液压泵站。但是在长期的使用中要保证进油管的连接处不松动,不泄露,这样才能延长液压泵的检修周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液压泵吸油管的插接机构,对吸油管单向限位,避免吸油管轻易松脱。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液压泵吸油管的插接机构,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液压泵吸油管的插接机构,包括:套圈机构,泵体的一端具备供吸油管装配的插孔,插孔的内壁具备与吸油管外壁接触的卡圈和O型圈,卡圈的外圈、内圈分别环形阵列有外凸齿、内凸齿,外凸齿、内凸齿的顶端分别与插孔内壁、吸油管外壁接触,外凸齿延伸方向与吸油管自身轴向且背离泵体的方向呈锐角夹角,内凸齿延伸方向与吸油管自身轴向且背离泵体的方向呈钝角夹角;弹片机构,包括第一弹片、第二弹片,第一弹片、第二弹片的一端共同通过螺栓与泵体固定,第二弹片与插孔端口所在泵体的面贴合,第一弹片具备与第二弹片构成锐角夹角的翘起段,翘起段、第二弹片上分别具备供吸油管穿过的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一通孔的边沿与吸油管外壁接触。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强化了吸油管与泵体连接后的紧密程度。主要利用弹片机构、套圈机构共两种机构来增加拉拔吸油管所需要的的阻力,却不增加吸油管与油泵装配时的难度与阻力,是一种单向的限位。能够避免吸油管被轻易拔除,保证长久使用下吸油管与泵体的一体程度。O型圈对吸油管的根部起到保护与密封连接的作用。卡圈利用各自朝向的外凸齿、内凸齿能实现吸油管往靠近泵体方向微调时卡圈几乎不怎么阻力;而当吸油管往背离泵体方向微调时,外凸齿、内凸齿则容易嵌入插孔、吸油管的表面,从而增加阻力,避免吸油管被轻易拔出。第二弹片则又起到对吸油管的一种辅助固定。第一弹片斜向的翘起段则同样起到不影响吸油管前进却阻止吸油管轻易拔出的效果。一旦吸油管有拔出的趋势时,吸油管的外壁会带动第一弹片适当外移,即增加翘起段与第二弹片的夹角。由于夹角的变大,第一通孔在沿吸油管自身轴向上的投影面积会缩小,第一通孔与吸油管外壁两者之间会进一步嵌入、卡涩,起到避免吸油管拔出的效果。当拔除吸油管的力消失后,第一弹片因自身弹力则又会恢复到初始的状态。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第二弹片设置在第一弹片与泵体之间,第一弹片上还具备与翘起段呈钝角相连的平直段,螺栓穿过平直段,螺栓的自身轴线与插孔自身轴线平行。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第一弹片的翘起段、平直段是由一个平板件折弯而来,平直段便于与第二弹片贴合固定。螺栓则位于一侧,便于第一弹片自身构成悬臂结构。作为本专利技术的更进一步改进,第二通孔的边沿轮廓呈圆形,第二通孔的自身轴线与插孔自身轴线重合,第二通孔的内径小于插孔端口处的内径。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第二通孔的内径要小于插孔端口处的内径,这样才能起到限制吸油管的作用。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又进一步改进,第一通孔的边沿轮廓呈椭圆形,当第一通孔与吸油管外壁接触接触时,沿吸油管自身轴向视角,第一通孔的边沿轮廓投影为圆形。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椭圆形在某一斜向角度可以让自身投影轮廓变为圆形。使得第一通孔能与吸油管的外壁有更多的接触,当吸油管有拔出的趋势时,第一通孔能施加更多的阻力。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又进一步改进,当弹片机构不与泵体、吸油管接触且不受除重力外的其他外力时,弹片机构仅有相互装配的第一弹片、第二弹片、螺栓,且螺栓自身轴线与插孔自身轴线平行时,翘起段与插孔端口所在平面的夹角大于弹片机构与泵体、吸油管接触时翘起段与插孔端口所在平面的夹角;同时第二弹片所在平面与插孔端口所在平面呈夹角,沿背离螺栓的方向,第二弹片上的局部与插孔端口所在平面的垂直距离渐小。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第二弹片虽然与插孔端口所在平面是贴合的,但其实是被泵体挤压克服了自身弹性势能的,第二弹片始终有一个对泵体下压的力,从而保证第二弹片与泵体紧密贴合。第一弹片在不受外力时,其翘起的程度更大,处在极限位置。而与吸油管接触时,已经下压了一定翘起程度,这样能确保第一通孔是与吸油管外壁接触的,保证第一弹片能及时响应吸油管的动作。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又进一步改进,当第一通孔与吸油管外壁接触接触时,翘起段与第二弹片之间的夹角范围为15°至2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角度的选择范围带来的第一弹片与吸油管的嵌入效果、阻力大小较优。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又进一步改进,插孔从自身底部到端口的方向依次具备内径渐大的第一孔段、第二孔段、第三孔段,第一孔段、第二孔段、第三孔段的各自轴线重合,第一孔段与第二孔段的交界处具备第二台阶面,第二孔段与第三孔段的交界处具备第一台阶面,卡圈、O型圈分别与第一台阶面、第二台阶面接触。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第一孔段、第二孔段、第三孔段自然带来第一台阶面、第二台阶面,为卡圈、O型圈的提供了固定的位置,防止卡圈、O型圈相互干扰。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又进一步改进,O型圈为橡胶材质,卡圈、第一弹片、第二弹片为金属材质,卡圈具备共同连接外凸齿、内凸齿的环形片,环形片所在平面与卡圈自身轴线垂直,卡圈沿自身轴向的投影仅有外凸齿与第一台阶面重叠。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环形片自身是与外凸齿、内凸齿均呈钝角夹角的,当吸油管有拔出的趋势时,外凸齿、内凸齿在提供阻力时会适当形变,由于外凸齿、内凸齿每个也都是悬臂结构,形变过程中,外凸齿、内凸齿与环形片的钝角夹角会变大,向靠近平角的方向变化,外凸齿与内凸齿各自顶端之间的距离会变大,进一步提升外凸齿、内凸齿的嵌入效果,持续增加阻力。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又进一步改进,外凸齿、内凸齿的数量相等,沿卡圈的周向上,外凸齿、内凸齿交替间隔布置。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受力较为均匀,卡圈不易偏移。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又进一步改进,吸油管的外壁与第一孔段过盈配合。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吸油管与油泵两者首先存在紧配合,提高连接后的牢固度,密封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方式的A处局部放大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方式的B处局部放大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方式的主视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方式的右视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方式的C-C剖视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方式的D处局部放大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方式的E处局部放大图;图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液压泵吸油管的插接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套圈机构,泵体的一端具备供吸油管装配的插孔,所述插孔的内壁具备与吸油管外壁接触的卡圈和O型圈,所述卡圈的外圈、内圈分别环形阵列有外凸齿、内凸齿,所述外凸齿、内凸齿的顶端分别与插孔内壁、吸油管外壁接触,所述外凸齿延伸方向与吸油管自身轴向且背离泵体的方向呈锐角夹角,所述内凸齿延伸方向与吸油管自身轴向且背离泵体的方向呈钝角夹角;/n弹片机构,包括第一弹片、第二弹片,所述第一弹片、第二弹片的一端共同通过螺栓与泵体固定,所述第二弹片与插孔端口所在泵体的面贴合,所述第一弹片具备与第二弹片构成锐角夹角的翘起段,所述翘起段、第二弹片上分别具备供吸油管穿过的第一通孔、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边沿与吸油管外壁接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压泵吸油管的插接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套圈机构,泵体的一端具备供吸油管装配的插孔,所述插孔的内壁具备与吸油管外壁接触的卡圈和O型圈,所述卡圈的外圈、内圈分别环形阵列有外凸齿、内凸齿,所述外凸齿、内凸齿的顶端分别与插孔内壁、吸油管外壁接触,所述外凸齿延伸方向与吸油管自身轴向且背离泵体的方向呈锐角夹角,所述内凸齿延伸方向与吸油管自身轴向且背离泵体的方向呈钝角夹角;
弹片机构,包括第一弹片、第二弹片,所述第一弹片、第二弹片的一端共同通过螺栓与泵体固定,所述第二弹片与插孔端口所在泵体的面贴合,所述第一弹片具备与第二弹片构成锐角夹角的翘起段,所述翘起段、第二弹片上分别具备供吸油管穿过的第一通孔、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边沿与吸油管外壁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压泵吸油管的插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弹片设置在第一弹片与泵体之间,所述第一弹片上还具备与翘起段呈钝角相连的平直段,所述螺栓穿过平直段,所述螺栓的自身轴线与插孔自身轴线平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压泵吸油管的插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孔的边沿轮廓呈圆形,所述第二通孔的自身轴线与插孔自身轴线重合,所述第二通孔的内径小于插孔端口处的内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压泵吸油管的插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的边沿轮廓呈椭圆形,当第一通孔与吸油管外壁接触接触时,沿吸油管自身轴向视角,所述第一通孔的边沿轮廓投影为圆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压泵吸油管的插接机构,其特征在于:当弹片机构不与泵体、吸油管接触且不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程
申请(专利权)人:康斯克泵业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