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非均匀开窗散热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98738 阅读:7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7 15: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非均匀开窗散热带,包括散热盒、底座盒和散热带,所述散热带之间设置有第一通风槽和第二通风槽,所述第一通风槽的间距小于第二通风槽的间距,所述散热带的表面贯穿有提拉绳,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换热器技术领域。该非均匀开窗散热带,开设有间距较小的通风槽的折边,可以有效的对流过换热器的气流进行切割,从而保证了换热器的散热能力,与开设第一通风槽的折边相邻的两折边上,第二通风槽间距较大,气流的通过性较强,从而降低了换热器的风阻,由于通风槽间距小的折边和通风槽间距大的折边相邻交错布置,避免了气流直接流过换热器而未充分进行热交换,从而也保证了换热器单体的散热能力基本不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非均匀开窗散热带
本专利技术涉及换热器
,具体为一种非均匀开窗散热带。
技术介绍
汽车散热器是汽车水冷发动机冷却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件,正朝着轻型、高效、经济的方向发展。汽车散热器结构也不断适应新发展,汽车散热器材料与制造技术发展很快。铝散热器以其在材料轻量化上的明显优势,在轿车与轻型车领域逐步取代铜散热器的同时,铜散热器制造技术和工艺有了长足的发展,铜硬钎焊散热器在客车、工程机械、重型卡车等发动机散热器方面优势明显。汽车用换热器产品当前的主要结构为平行流式,换热器内部流通的介质如冷却液通过换热器芯体将热量散发到空气中。平行流式换热器芯体由散热管和散热带层层叠加构成,其中散热带的结构对换热器的散热能力影响很大,目前主流的散热带结构为百叶窗结构。缩小百叶窗间距,可以有效提升换热器单体的散热能力,但是同时会导致换热器风阻升高,从而降低了空气的流动性,并最终导致汽车热系统整体的换热能力并不高,并且现在的换热芯体的高度固定,不能适应不同车型,损坏时不易拆卸。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非均匀开窗散热带,包括散热盒(1)、底座盒(2)和散热带(3),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带(3)之间设置有第一通风槽(21)和第二通风槽(22),所述第一通风槽(21)的间距小于第二通风槽(22)的间距,所述散热带(3)的表面贯穿有提拉绳(4),所述散热带(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隔离板(5),所述散热盒(1)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定位盒(6),所述定位盒(6)内壁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弹性片(7),所述弹性片(7)远离定位盒(6)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卡板(8),所述卡板(8)正面的中间固定连接有手动凸点(9),所述卡板(8)的背面活动连接有调节板(10),所述调节板(10)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限位板(11),...

【技术特征摘要】
20200415 CN 20202055454621.一种非均匀开窗散热带,包括散热盒(1)、底座盒(2)和散热带(3),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带(3)之间设置有第一通风槽(21)和第二通风槽(22),所述第一通风槽(21)的间距小于第二通风槽(22)的间距,所述散热带(3)的表面贯穿有提拉绳(4),所述散热带(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隔离板(5),所述散热盒(1)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定位盒(6),所述定位盒(6)内壁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弹性片(7),所述弹性片(7)远离定位盒(6)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卡板(8),所述卡板(8)正面的中间固定连接有手动凸点(9),所述卡板(8)的背面活动连接有调节板(10),所述调节板(10)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限位板(11),所述调节板(10)的表面开设有调节槽(12),所述散热盒(1)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护套(13),所述调节板(10)两侧的底部开设有卡槽(14),所述底座盒(2)内壁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非均匀开窗散热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弹簧(15)远离底座盒(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滑动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艾国陈仲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雷迪特冷却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