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管内孔抛光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98507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7 15: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圆管内孔抛光机,包括工作台和分别设置在工作台上的夹持工装组件、抛光组件和吸屑组件,工作台上设有第一穿孔,吸屑组件包括封闭箱、吸尘漏斗和,封闭箱罩合在第一穿孔上,夹持工装组件位于封闭箱内,抛光组件位于封闭箱外侧,封闭箱上设有第一开口、第二开口、门板、管道和吸尘风机,门板封堵在第一开口上,第二开口位于门板的一侧,门板上设有第三开口,第二开口和第三开口组成打磨口,打磨口与夹持工装组件同轴;吸尘漏斗设置在第一穿孔内,吸尘漏斗上设有第四开口;管道的第一端与第四开口连接并与封闭箱的内部连通;管道的第二端与吸尘风机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既能收集粉尘又不会影响正常抛光作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圆管内孔抛光机
本技术涉及抛光设备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圆管内孔抛光机。
技术介绍
圆管是指两端开口并具由中空同心圆断面,其长度与周边之比较大的钢材,圆管可用于管道、热工设备、机械工业、石油地质钻探、容器、化学工业和特殊用途。圆管用于高端产品的流体输送管道时,可通过降低圆管内壁粗糙度来减少内壁对流体的阻力及物料在内壁的吸附效果。现有的降低圆管内壁粗糙度的方法主要采用机械抛光的方式,机械抛光时会产品大量粉尘,现有技术一般需设置粉尘收集装置避免粉尘四处飘散。如公开号为CN106863040A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同步除尘的钢管件内壁抛光装置,并公开在固定杆上设置吹气头,吹气头用于将抛光产生的粉尘吹走,但是由于吹气头在吹气时,气体是分散的,很难控制粉尘的散落方向,特别是对钢管件的端部进行抛光时,粉尘在气流和钢管件的作用下在外箱体内部四处飘散,又由于第二伸缩缸位于固定杆的下方,粉尘容易落在第二伸缩缸的活塞杆上,长此以往会影响第二伸缩缸的正常伸缩功能,进而影响打磨棒向钢管件移动,导致抛光的正常作业。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既能收集粉尘又不会影响正常抛光作业的圆管内孔抛光机。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技术提供的圆管内孔抛光机,包括工作台、夹持工装组件和抛光组件,夹持工装组件和抛光组件均设置在工作台上,工作台上设有第一穿孔,第一穿孔位于夹持工装组件的下方;圆管内孔抛光机还包括吸屑组件,吸屑组件包括封闭箱、吸尘漏斗和,封闭箱设置在第一穿孔上,夹持工装组件位于封闭箱内,抛光组件位于封闭箱外侧,封闭箱上设有第一开口、第二开口、门板、管道和吸尘风机,门板封堵在第一开口上,第二开口位于门板的一侧,门板上设有第三开口,第二开口和第三开口组成打磨口,打磨口与夹持工装组件同轴;吸尘漏斗设置在第一穿孔内,吸尘漏斗上设有第四开口;管道的第一端与第四开口连接并与封闭箱的内部连通;管道的第二端与吸尘风机连接。由上述方案可见,通过将夹持工装组件设置在封闭箱内且抛光组件位于封闭箱外侧,有利于减少抛光时粉尘的飘散空间,避免粉尘污染抛光组件,影响抛光组件的正常抛光作业;通过设置打磨口,方便抛光组件从封闭箱外侧插入打磨口内对圆管的内壁进行抛光打磨,方便于工作人员随时观察抛光作业;通过在第一开口上设置吸尘漏斗,吸尘风机与吸尘漏斗连通,在吸尘风机的吸气作用下,打磨口内的粉尘自动向吸尘漏斗移动,有利于粉尘的统一收集,避免粉尘在封闭箱内飘散和积聚。进一步的方向是,吸尘漏斗的底部还设有第五开口和集尘袋,第五开口与第一开口同轴,集尘袋设置在第五开口上并与第五开口连通。由上述方案可见,通过第五开口和集尘袋,用于收集吸尘过程中落入吸尘漏斗内的较大颗粒的废屑,避免废屑积聚在吸尘漏斗内。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一开口包括第一开口段和第二开口段,第一开口段设置在封闭箱的顶壁,第二开口段设置在封闭箱的侧壁;门板包括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垂直连接,第一侧板铰接在封闭箱的顶壁上,第三开口设置在第二侧板上。由上述方案可见,通过设置门板,既方便工作人员安装和取出圆管。进一步的方案是,夹持工装组件包括第一旋转驱动机构、夹持驱动机构和多个夹爪,夹爪设置在封闭箱内,三个夹爪的中心线与打磨口同轴,第一旋转驱动机构驱动夹爪绕中心线旋转,夹持驱动机构驱动三个夹爪向中心线方向移动。进一步的方案是,抛光组件包括打磨头、第二旋转驱动机构、X轴移动机构和Y轴移动机构,打磨头和第二旋转驱动机构均设置在X轴移动机构上并可沿X向移动,打磨头朝向夹持工装组件方向,第二旋转驱动机构驱动打磨头绕其自身轴向旋转,X轴移动机构设置在Y轴移动机构上并能沿Y向移动。更进一步的方案是,工作台沿Y向设有第二穿孔;Y轴移动机构包括第一驱动机构和第一底座,第一驱动机构位于第二穿孔的下方,第一底座位于第二穿孔的上方,第一驱动机构驱动第一底座沿Y向移动,第二穿孔和第一底座之间设有防护组件。又进一步的方案是,防护组件包括第一挡板和两个第二挡板,两个第二挡板设置在第二穿孔的两侧,第一挡板盖合在两个第二挡板之上;第一底座的下部设有滑移座,滑移座上设有第一滑移槽和两个第二滑移槽,第一滑移槽和第二滑移槽均沿Y向延伸,第一滑移槽位于两个第二滑移槽的上方,第一挡板滑动地设置在第一滑移槽内,第二挡板滑动地设置在第二滑移槽内。由上述方案可见,通过设置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既不会妨碍第一底座沿Y向来回移动,又能封堵第二穿孔,防止圆管或工具等小物件经第二穿孔落入工作台下方。进一步的方案是,X轴移动机构包括第二驱动机构和第二底座,第二底座位于第一底座上,第二驱动机构驱动第二底座沿X方向移动;第二底座上设有安装座、止挡块和推动夹紧机构,推动夹紧机构和止挡块相对设置并形成夹持口,安装座设置在夹持口内,打磨头和第二旋转驱动机构设置在安装座上。由上述方案可见,通过设置夹持口,用于夹持固定安装座,有利于方便安装座的快速拆卸和安装。进一步的方案是,圆管内孔抛光机还包括原位检测机构,原位检测机构位于封闭箱和抛光组件之间;原位检测机构包括检测安装架和两个到位检测器,检测安装架设置在工作台上并位于封板箱的一侧,两个到位检测器沿Y向间隔预设距离地排列设置,到位检测器竖直向下地发射检测光。由上述方案可见,通过设置原位检测机构,在每次抛光作业完成后,打磨头自动回到原位,有利于提高抛光的质量,并保持同批次的圆管的质量一致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隐藏封闭箱时的主视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吸屑组件的结构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封闭箱的结构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抛光组件的分解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抛光组件的结构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抛光组件的剖视图。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X轴移动机构的结构图。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至图3,本实施例的圆管内孔抛光机包括柜体1、工作台11、夹持工装组件2、抛光组件3和吸屑组件4,柜体1的底部设有四个滚轮12和四个可升降的支撑脚13,滚轮12可方便柜体1移动,支撑脚13降低时,使得滚轮12离地,方便柜体1固定在预设的位置。工作台11设置在柜体1上,夹持工装组件2和抛光组件3沿X向排列设置在工作台11上,工作台11上设有第一穿孔111,第一穿孔111位于夹持工装组件2的下方。吸屑组件4包括封闭箱41、吸尘漏斗42、管道43和吸尘风机44,封闭箱41设置在工作台11上并罩合在第一穿孔111上,夹持工装组件2位于封闭箱41内,抛光组件3位于封闭箱41外侧。吸尘漏斗42的第一端设置在第一穿孔111上,吸尘漏斗42的第二端位于柜体1内部,吸尘漏斗42的侧壁上设有第四开口421,管道43的第一端与第四开口421连接并与封闭箱41的内部连通,管道43的第二端与吸尘风机44连接,吸尘风机44位于柜体1的外侧。吸尘漏斗42的第二端还设有第五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圆管内孔抛光机,包括工作台、夹持工装组件和抛光组件,所述夹持工装组件和所述抛光组件均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其特征在于:/n所述工作台上设有第一穿孔,所述第一穿孔位于所述夹持工装组件的下方;/n所述圆管内孔抛光机还包括吸屑组件,所述吸屑组件包括:/n封闭箱,所述封闭箱设置在所述第一穿孔上,所述夹持工装组件位于所述封闭箱内,所述抛光组件位于所述封闭箱外侧,所述封闭箱上设有第一开口、第二开口和门板,所述门板封堵在所述第一开口上,所述第二开口位于所述门板的一侧,所述门板上设有第三开口,所述第二开口和所述第三开口组成打磨口,所述打磨口与所述夹持工装组件同轴;/n吸尘漏斗,所述吸尘漏斗设置在所述第一穿孔内,所述吸尘漏斗上设有第四开口;/n管道,所述管道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四开口连接并与所述封闭箱的内部连通;/n吸尘风机,所述管道的第二端与所述吸尘风机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圆管内孔抛光机,包括工作台、夹持工装组件和抛光组件,所述夹持工装组件和所述抛光组件均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其特征在于:
所述工作台上设有第一穿孔,所述第一穿孔位于所述夹持工装组件的下方;
所述圆管内孔抛光机还包括吸屑组件,所述吸屑组件包括:
封闭箱,所述封闭箱设置在所述第一穿孔上,所述夹持工装组件位于所述封闭箱内,所述抛光组件位于所述封闭箱外侧,所述封闭箱上设有第一开口、第二开口和门板,所述门板封堵在所述第一开口上,所述第二开口位于所述门板的一侧,所述门板上设有第三开口,所述第二开口和所述第三开口组成打磨口,所述打磨口与所述夹持工装组件同轴;
吸尘漏斗,所述吸尘漏斗设置在所述第一穿孔内,所述吸尘漏斗上设有第四开口;
管道,所述管道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四开口连接并与所述封闭箱的内部连通;
吸尘风机,所述管道的第二端与所述吸尘风机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管内孔抛光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尘漏斗的底部还设有第五开口和集尘袋,所述第五开口与所述第一开口同轴,所述集尘袋设置在所述第五开口上并与所述第五开口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管内孔抛光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开口包括第一开口段和第二开口段,所述第一开口段设置在所述封闭箱的顶壁,所述第二开口段设置在所述封闭箱的侧壁;
所述门板包括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二侧板垂直连接,所述第一侧板铰接在所述封闭箱的顶壁上,所述第三开口设置在所述第二侧板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管内孔抛光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夹持工装组件包括第一旋转驱动机构、夹持驱动机构和多个夹爪,所述夹爪设置在所述封闭箱内,三个所述夹爪的中心线与所述打磨口同轴,所述第一旋转驱动机构驱动所述夹爪绕所述中心线旋转,所述夹持驱动机构驱动三个所述夹爪向所述中心线方向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管内孔抛光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抛光组件包括打磨头、第二旋转驱动机构、X轴移动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清木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市椿田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