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金属管材内壁简易除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498435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7 15: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金属管材内壁简易除锈装置,涉及金属管除锈加工领域,包括工作台、横移机构、夹持机构、除锈辊、电机二以及金属管,所述夹持机构包括两个环形的套筒、夹块以及螺杆一,所述夹块对称设置在套筒内的上下两侧且与金属管相对应,所述螺杆一的一端与夹块枢接,另一端竖直贯穿套筒并与套筒螺纹连接,所述除锈辊设置在电机二的输出端上且与金属管处于同一轴线上,所述横移机构设置在工作台上且能够带动套筒朝着金属管的轴向方向移动。将金属管夹持在套筒内,然后电机二驱动除锈辊转动,金属管在横移机构的带动下朝着除锈辊方向移动,除锈辊能够对金属管内的如何区域进行除锈作业,相较于人工除锈非常高效,且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金属管材内壁简易除锈装置
本技术涉及金属管加工
,具体为一种金属管材内壁简易除锈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发展,建筑行业、管道运输等
的发展突飞猛进,在这些应用领域中,均涉及和使用大量不同形状的金属管材。金属管材的加工工序中较为重要的部分就是除锈,众所周知,金属管材外表面的除锈较为简单,其内部除锈就较为复杂,传统的内部除锈方法为使用酸液或者碱液对金属管材内部进行清洗,或者操作人员利用角磨机和圆钢丝刷对金属管材进行除锈操作。但是使用酸液或者碱液对金属管清洗容易将管体本身造成伤害,且易造成环境污染。采用人工除锈的方式其工作强度太大,且无法对金属管内深处进行有效的除锈,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金属管材内壁简易除锈装置,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金属管材内壁简易除锈装置,包括工作台、横移机构、夹持机构、除锈辊、电机二以及金属管,所述夹持机构包括两个环形的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金属管材内壁简易除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台(1)、横移机构(2)、夹持机构(3)、除锈辊(5)、电机二(6)以及金属管(7),所述夹持机构(3)包括两个环形的套筒(31)、夹块(32)以及螺杆一(33),所述夹块(32)对称设置在套筒(31)内的上下两侧且与金属管(7)相对应,所述螺杆一(33)的一端与夹块(32)枢接,另一端竖直贯穿套筒(31)并与套筒(31)螺纹连接,所述除锈辊(5)设置在电机二(6)的输出端上且与金属管(7)处于同一轴线上,所述横移机构(2)设置在工作台(1)上且能够带动套筒(31)朝着金属管(7)的轴向方向移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金属管材内壁简易除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台(1)、横移机构(2)、夹持机构(3)、除锈辊(5)、电机二(6)以及金属管(7),所述夹持机构(3)包括两个环形的套筒(31)、夹块(32)以及螺杆一(33),所述夹块(32)对称设置在套筒(31)内的上下两侧且与金属管(7)相对应,所述螺杆一(33)的一端与夹块(32)枢接,另一端竖直贯穿套筒(31)并与套筒(31)螺纹连接,所述除锈辊(5)设置在电机二(6)的输出端上且与金属管(7)处于同一轴线上,所述横移机构(2)设置在工作台(1)上且能够带动套筒(31)朝着金属管(7)的轴向方向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属管材内壁简易除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移机构(2)包括两个支架(21)、丝杠(22)、导向杆(23)、螺母(24)以及电机一(25),所述丝杠(22)、导向杆(23)沿着金属管(7)的轴向方向枢接在两个支架(21)之间,所述电机一(25)设置在支架(21)上且与丝杠(22)相连,所述螺母(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晨明黄伟江
申请(专利权)人:绍兴市菲尔乐管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