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贺信专利>正文

多柱塞协同气举排液技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98417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7 15:2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多柱塞协同气举排液技术,应用于多柱塞协同气举排液系统中,排液系统往复循环运行,多个柱塞分割油管内大段液柱和气柱为多段液柱、柱塞以及气柱串联,多个柱塞在油管内分别上下、彼此间交接液体载荷协同工作,液体被逐级排出井筒,每排出一小段液柱,该小段液柱形成的压力消失,其下的各级气柱压力降低体积膨胀,气柱得到逐级膨胀,同时气体膨胀能加快柱塞及其上方的液柱上升运动,气体膨胀能得到较为充分利用,所需气液比下降,排液量提升,在气量相同的情况下,可排出更多的液量,或在排液量相同的情况下,排液系统需要的气量大为降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柱塞协同气举排液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石油与天然气井筒依靠自身能量或注气气举排液开发领域,更具体的说是一种多柱塞协同气举排液技术。
技术介绍
气井投产后,随着生产时间延长,部分井筒内会逐步出现积液,生产开始受到积液影响,需要采取合理的工艺技术来及时排除,以维护气井的正常稳定生产。当地层能量充足时,油气井可采用自喷带液方式进行生产;当地层能量降低不足以维持自喷带液生产后,需要补充能量转为人工举升方式开采。常用的人工举升方式有气举、有杆泵和电潜泵等。由于自喷带液方式生产设备简单、管理方便且成本低,人们总是努力延长油气井的自喷生产期。目前石油与天然气井依靠自身能量排液的技术主要有柱塞气举排液工艺、泡沫排液工艺。柱塞气举技术是在举升气体和被举升液载之间提供了一种固体的密封界面,减少了气体的窜流和液体的回落。常规柱塞气举是一大段气柱通过柱塞起密封作用举升柱塞及其上的一大段液柱从油管下部运动到油管上部并从井口排出到地面。由于液柱存在着与高度成正比的压力,当用气柱托举液柱时,液柱形成的压力将传递到气柱上,气柱承受的压力为井口油压与液柱压力之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柱塞协同气举排液技术,应用于多柱塞协同气举排液系统中,所述多柱塞协同气举排液系统包括油管(1)和从上到下依次设置在油管(1)内的若干柱塞(2),所述油管(1)顶部设置有井口捅杆(10),所述油管(1)底部设置有卡定器(11),所述柱塞(2)包括阀体(20),与阀体(20)下部相连接的空腔(21),设置在空腔(21)内的凡尔(22)和固定连接在凡尔(22)下部且穿过空腔(21)底部的阀杆(23),所述阀体(20)内开设有贯穿阀体(20)上端面的通孔(201),所述通孔(201)下部连通有阀座孔(202),阀座孔(202)贯穿阀体(20)下端面,所述空腔(21)表面设置有若干筛孔(21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柱塞协同气举排液技术,应用于多柱塞协同气举排液系统中,所述多柱塞协同气举排液系统包括油管(1)和从上到下依次设置在油管(1)内的若干柱塞(2),所述油管(1)顶部设置有井口捅杆(10),所述油管(1)底部设置有卡定器(11),所述柱塞(2)包括阀体(20),与阀体(20)下部相连接的空腔(21),设置在空腔(21)内的凡尔(22)和固定连接在凡尔(22)下部且穿过空腔(21)底部的阀杆(23),所述阀体(20)内开设有贯穿阀体(20)上端面的通孔(201),所述通孔(201)下部连通有阀座孔(202),阀座孔(202)贯穿阀体(20)下端面,所述空腔(21)表面设置有若干筛孔(211),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柱塞协同气举排液技术包括如下步骤:
S1在油管下部安装卡定器,开井生产,油管底部不断产生积液和气体,投入第一个凡尔处于开启状态的柱塞,柱塞下落穿过积液,积液流至柱塞上部,柱塞与卡定器发生碰撞,柱塞凡尔关闭,气体推动该柱塞及其上部积液上行;
S2待第一个柱塞上升到一定高度,投入第二个凡尔处于开启状态的柱塞,第二个柱塞穿过第一个柱塞上部积液与第一个柱塞发生碰撞,第一个柱塞凡尔打开,第二个柱塞凡尔关闭,第一个柱塞上部积液流至第二个柱塞上部,气体推动第二个柱塞及其上部积液上行,第一个柱塞因凡尔打开失去密封作用,在重力作用下下落至卡定器处重新关闭凡尔并在气体的作用下再次推动卡定器处新形成的液柱上升,此时油管内形成两小段液柱依靠两个柱塞的密封作用,被两段气柱推举上行;
S3待第二个柱塞上升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贺信
申请(专利权)人:贺信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