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结构抗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49770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7 15: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建筑结构抗震装置,包括:基座,基座外由内到外依次套设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之间在径向上预留有缓冲空间,第二连接件覆盖基座的顶面,且与基座顶面之间沿竖直方向安装有第二伸缩件;支撑件,设于缓冲空间中,一端贯穿第二连接件,另一端与第一连接件连接,第二连接件与支撑件滑动连接;第一伸缩件,竖直安装在基座的侧壁上,一端与基座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一连接件固定连接。在受到外部震动时,第二连接件通过第一连接件带动第一伸缩件上下运动,支撑件在水平方向上滑动时不会带动第一连接件运动,横向减震不会影响纵向减震的效果,保证建筑结构抗震装置能安全稳定运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结构抗震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建筑结构抗震装置。
技术介绍
对振动敏感的建筑结构,如桥梁、楼房等建筑结构,在建造过程中需要设计有效的抗震结构或安装抗震装置,以使建筑结构在使用过程中对震动产生有效的抵抗作用,来避免建筑结构由于震动发生损毁。在遇到建筑结构发生震动时,减震结构通过自身伸缩和晃动来将震动产生的能量消耗掉,以维持减震结构上方的建筑的安全稳定性。而现有技术中的抗震装置通常为横向减震机构和纵向减震机构的简单组合,当产生的横向的震动幅度较大时,纵向减震机构在横向减震机构的带动下会大幅度偏离竖直方向,导致纵向减震机构的减震效果降低甚至失效,造成建筑结构受损或倒塌,带来严重的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横向减震机构和纵向减震机构之间相互作用时会导致纵向减震机构的减震效果降低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建筑结构抗震装置。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建筑结构抗震装置,包括:基座,基座外由内到外依次套设有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第一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结构抗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基座(1),所述基座(1)外由内到外依次套设有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11),所述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11)之间在径向上预留有缓冲空间,所述第二连接件(11)覆盖所述基座(1)的顶面,且与所述基座(1)顶面之间沿竖直方向安装有第二伸缩件(20);/n支撑件,设于所述缓冲空间中,一端贯穿所述第二连接件(11),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11)与所述支撑件滑动连接;/n第一伸缩件(5),竖直安装在所述基座(1)的侧壁上,一端与所述基座(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件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结构抗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座(1),所述基座(1)外由内到外依次套设有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11),所述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11)之间在径向上预留有缓冲空间,所述第二连接件(11)覆盖所述基座(1)的顶面,且与所述基座(1)顶面之间沿竖直方向安装有第二伸缩件(20);
支撑件,设于所述缓冲空间中,一端贯穿所述第二连接件(11),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11)与所述支撑件滑动连接;
第一伸缩件(5),竖直安装在所述基座(1)的侧壁上,一端与所述基座(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件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结构抗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的侧壁上设有凹槽(36),所述凹槽(36)内设有第一横板(7),所述第一伸缩件(5)一端安装有调节丝杆(10),所述调节丝杆(10)贯穿所述第一横板(7)并与所述第一横板(7)螺纹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结构抗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伸缩件(5)的另一端设有第一连接块(3),所述第一连接块(3)与所述凹槽(36)沿所述第一伸缩件(5)的伸缩方向滑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连接块(3)上。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建筑结构抗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件(11)上安装有滑杆(21),所述基座(1)的顶面设有让位槽(37),所述第二伸缩件(20)安装在所述让位槽(37)内,所述让位槽(37)顶面固定连接有第二横板(18),所述滑杆(21)贯穿所述第二横板(18)后与所述第二伸缩件(20)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建筑结构抗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滑板(2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刚陈韬张瑜王岩杨刘洋杨春立杨斌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