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用可同时实现竖向隔振和水平隔震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474145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9: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用可同时实现竖向隔振和水平隔震的装置,包括竖向隔振机构、连接机构、水平隔震机构以及固定机构,其中,竖向隔振机构用于减小竖直方向的振动;连接机构用于限制竖向隔振机构的水平形变,同时将上部建筑的水平力传递到水平隔震机构;水平隔震机构用于实现竖向隔振机构及上部建筑在水平方向移动,减小传至上部建筑的水平地震,起到隔离水平地震的作用;固定机构包括上连接部和下连接部,竖向隔振机构经由上连接部与上部建筑连接,水平隔震机构经由下连接部与下部建筑连接。本申请的建筑用可同时实现竖向隔振和水平隔震的装置,不仅可以隔离竖直方向的振动,还可以隔离水平方向的震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用可同时实现竖向隔振和水平隔震的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结构
,特别地涉及一种建筑用可同时实现竖向隔振和水平隔震的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轨道交通包括高铁、地铁的高速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网不断加密,越来越多的建设项目无法避免毗邻或者跨越轨道交通。根据北京、上海和广州的地铁振动统计资料,地铁诱发的地面振动以竖向振动为主。对于邻近轨道交通的建筑物,当竖向振动超过国家规范限值时,需采取必要的减振措施,特别是剧院、音乐厅、博物馆、尖端实验室等对振动要求高的建筑更是如此,对环境振动和噪声控制已成为建筑结构设计必须解决的问题。地震是人类无法避免的一种自然现象。地震作用下,建筑物会发生较大的水平变形,甚至倒塌。隔震技术以延长结构自振周期达到减震目,采用隔震技术后,建筑抗震性能显著提高,适用于高烈度地震区的防灾救灾建筑、学校建筑、重要基础设施建筑、住宅、办公等各类建筑。隔震技术成为减轻地震灾害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建筑在地震中不倒塌真正成为可能。采用弹簧隔振器是控制竖向振动的重要手段,然而由于弹簧隔振器允许的水平极限变形很小,一般只有20~50mm,当超过水平极限变形时,弹簧的竖向承载性能急剧降低,控制弹簧隔振器的水平变形不超过限值是工程安全至关重要的因素。在非地震区,建筑的水平变形很小,可以采用弹簧隔振器减小结构的竖向振动。在地震区,地震作用会引起建筑较大的水平变形,当采用弹簧隔振器减小结构的竖向振动时,还需设置其他措施,控制弹簧隔振器的水平变形在允许范围内。目前,地震区采用弹簧隔震器控制竖向振动时,有采用粘滞阻尼器来控制弹簧隔振器的水平变形的技术,即在隔振层设置阻尼器,通过阻尼器的耗能,减小隔振层的变形,控制弹簧隔振器的水平变形在限值范围内,同时不影响弹簧隔振器的竖向减振效果。由于弹簧隔振器允许的水平位移小,需要较大吨位的粘滞阻尼器,才能将隔振层位移限制在弹簧隔振器的位移限值内。大吨位的阻尼器不但造价高,而且其连接处的构件内力大,连接构造复杂。由于通过阻尼器限制了隔振层位移在很小的范围内,隔振层的水平等效刚度大,不能有效降低传递到上部建筑的地震作用,隔震效果不佳,难以实现竖向振动和水平地震双隔的目标。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建筑用可同时实现竖向隔振和水平隔震的装置,该装置不仅可以隔离竖向振动,还能减小传至上部建筑的水平地震,起到隔离水平地震的作用。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建筑用可同时实现竖向隔振和水平隔震的装置,包括竖向隔振机构、连接机构、水平隔震机构以及固定机构,其中,所述竖向隔振机构用于减小竖直方向的振动;所述连接机构与上部建筑连接以及竖向隔振机构连接,用于限制所述竖向隔振机构的水平形变,同时将上部建筑的水平力传递到水平隔震机构;所述水平隔震机构连接在所述竖向隔振机构的下方,用于实现竖向隔振机构在水平方向移动,从而隔离水平震动;所述固定机构包括上连接部和下连接部,所述竖向隔振机构经由上连接部与上部建筑连接,所述水平隔震机构经由下连接部与下部建筑连接。可选地,所述竖向隔振机构包括隔振部和固定部,其中,所述隔振部包括多个并行设置的弹簧;所述固定部包括平行相对设置的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多个所述弹簧均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二连接板之间,且所述弹簧的两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板以及第二连接板固定连接。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板通过下加劲肋连接有第四连接板,且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四连接板平行间隔设置;所述第二连接板通过上加劲肋连接有第三连接板,且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述第三连接板平行间隔设置。可选地,所述所述连接机构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竖向隔振机构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上部建筑伸出的混凝土短柱以及伸出所述混凝土短柱柱体外的链杆埋件,所述链杆埋件与所述混凝土短柱的柱体切面垂直;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多条平行设置的链杆,所述链杆的两端设置有端板,所述端板上设置有连接件。可选地,所述第二连接部靠近所述第一连接部一端的连接件与所述链杆埋件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远离所述第一连接部一端的连接件与第四连接板连接;所述水平隔震机构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所述水平隔震机构位于所述所述竖向隔振机构的侧面。可选地,所述水平隔震机构包括相互连接的支座上连接板、橡胶支座部、水平滑动组件,所述支座上连接板与第四连接板连接,且所述支座上连接板固设于所述第四连接板的下方。可选地,所述橡胶支座部包括多层橡胶和多层钢板,所述橡胶支座部由多层橡胶和多层钢板叠合整体硫化而成。可选地,所述水平滑动组件包括滑移面板和滑移材料,滑移面板设置在滑移材料的下方。可选地,所述水平滑动组件与所述橡胶支座部连接,且所述水平滑动组件位于所述橡胶支座部的下方,所述滑移面板与所述下连接部连接;所述上连接部与所述第三连接板连接。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竖向隔振机构用于减小竖直方向的振动;水平隔震机构用于减小传至上部建筑的水平地震,起到隔离水平地震的作用;连接机构用于限制竖向隔振机构的水平变形,同时将上部建筑的水平力传到到水平隔震机构;固定机构包括上连接部和下连接部,竖向隔振机构经由上连接部与上部建筑连接,水平隔震机构经由下连接部与下部建筑连接,因此本申请的建筑用可同时实现竖向隔振和水平隔震的装置用于建筑结构中,不仅可以隔离竖直方向的振动,而且还可以隔离水平方向的地震作用。附图说明为了说明而非限制的目的,现在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特别是参考附图来描述本专利技术,其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建筑用可同时实现竖向隔振和水平隔震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建筑用可同时实现竖向隔振和水平隔震的装置的剖面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建筑用可同时实现竖向隔振和水平隔震的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建筑用可同时实现竖向隔振和水平隔震的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建筑用可同时实现竖向隔振和水平隔震的装置发生水平变形时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竖向隔振机构承载前后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上连接部,2-套筒六角头螺栓,3-第三连接板,4-自粘性防滑垫板,5-上加劲肋,6-第二连接板,7-预紧螺栓,8-弹簧,9-下加劲肋,10-第一连接板,11-第四连接板,12-连接螺栓,13-支座上连接板,132-橡胶支座部、133-滑移材料、134-滑移面板、135-下连接部,20-X向混凝土短柱,21-X向链杆埋件,22-X向链杆,23-端板,24-Y向混凝土短柱,25-Y向链杆埋件,26-Y向链杆,27-双耳板,28-单耳板,29-销轴,40-上部建筑,41-下部建筑。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示范性实施例做出说明,其中包括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各种细节以助于理解,应当将它们认为仅仅是示范性的。因此,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可以对这里描述的实施例做出各种改变和修改,而不会背离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和精神。同样,为了清楚和简明,以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用可同时实现竖向隔振和水平隔震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竖向隔振机构、连接机构、水平隔震机构以及固定机构,其中,/n所述竖向隔振机构用于减小竖直方向的振动;/n所述连接机构与上部建筑连接以及竖向隔振机构连接,用于限制所述竖向隔振机构的水平形变,同时将上部建筑的水平力传递到水平隔震机构;/n所述水平隔震机构连接在所述竖向隔振机构的下方,用于实现竖向隔振机构在水平方向移动,从而隔离水平震动;/n所述固定机构包括上连接部和下连接部,所述竖向隔振机构经由上连接部与上部建筑连接,所述水平隔震机构经由下连接部与下部建筑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用可同时实现竖向隔振和水平隔震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竖向隔振机构、连接机构、水平隔震机构以及固定机构,其中,
所述竖向隔振机构用于减小竖直方向的振动;
所述连接机构与上部建筑连接以及竖向隔振机构连接,用于限制所述竖向隔振机构的水平形变,同时将上部建筑的水平力传递到水平隔震机构;
所述水平隔震机构连接在所述竖向隔振机构的下方,用于实现竖向隔振机构在水平方向移动,从而隔离水平震动;
所述固定机构包括上连接部和下连接部,所述竖向隔振机构经由上连接部与上部建筑连接,所述水平隔震机构经由下连接部与下部建筑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用可同时实现竖向隔振和水平隔震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隔振机构包括隔振部和固定部,其中,
所述隔振部包括多个并行设置的弹簧;
所述固定部包括平行相对设置的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
多个所述弹簧均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二连接板之间,且所述弹簧的两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板以及第二连接板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用可同时实现竖向隔振和水平隔震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通过下加劲肋连接有第四连接板,且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四连接板平行间隔设置;
所述第二连接板通过上加劲肋连接有第三连接板,且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述第三连接板平行间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建筑用可同时实现竖向隔振和水平隔震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所述连接机构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竖向隔振机构连接;
所述第一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忠义周忠发束伟农王哲周笋周思红閤东东梁宸宇薛红京张琳卜龙瑰邢珏蕙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