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电缆工井抽排砂的自动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49750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7 15:23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适用于电缆工井抽排砂的自动化装置,包括:车架体和设置在车架体上的负压抽砂机构、砂仓、正压排砂机构、风机组和用于控制负压抽砂机构和正压排砂机构的液压阀组;风机组连接有空压机;风机组包括用于提供抽砂动力的第一风机和用于提供排砂动力的第二风机;第一风机与负压抽砂机构连接;第二风机与正压排砂机构连接;负压抽砂机构与砂仓连接;砂仓与正压排砂机构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同时具备抽砂和排砂的功能,且操作简便,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电缆工井抽排砂的自动化装置
本申请涉及抽排砂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电缆工井抽排砂的自动化装置。
技术介绍
变电站的电缆沟是敷设电力电缆的地下专用通道,对于电缆的正常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输电电缆一般铺设在电缆沟内,电缆沟内铺设好输电电缆之后往往需要向电缆沟内作排砂处理,以把输电电缆完全覆盖住,从而达到防火及防盗的效果;当输电电缆发生故障时,亦需要把砂抽出后才能对输电电缆进行故障维修。目前无论是抽砂还是排砂,都是采用人工回填的形式,费时费力,且具有安全隐患,由于电缆沟内部空间狭小,导致人工抽砂排砂效率低下;另外,相邻两个工作井之间距离较远,导致两个工作井间的电缆沟段难以通过人工的方式完成抽砂及排砂的工作,进一步降低了工作效率,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适用于电缆工井抽排砂的自动化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适用于电缆工井抽排砂的自动化装置,使得同时具备抽砂和排砂的功能,且操作简便,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适用于电缆工井抽排砂的自动化装置,包括:车架体和设置在所述车架体上的负压抽砂机构、砂仓、正压排砂机构、风机组和用于控制所述负压抽砂机构和所述正压排砂机构的液压阀组;所述风机组连接有空压机;所述风机组包括用于提供抽砂动力的第一风机和用于提供排砂动力的第二风机;所述第一风机与所述负压抽砂机构连接;所述第二风机与所述正压排砂机构连接;所述负压抽砂机构与所述砂仓连接;所述砂仓与所述正压排砂机构连接。可选地,所述砂仓内设置有负压旋流器和二次降尘器;所述负压抽砂机构与所述负压旋流器连接;所述二次降尘器位于所述负压旋流器的上方,且所述二次降尘器与所述负压旋流器连接;所述第二降尘器与所述第一风机的进风口连接。可选地,所述负压抽砂机构包括第一回转减速机和设置在所述第一回转减速机上的抽砂组件;所述第一回转减速机固定在所述车架体的前端;所述抽砂组件与所述第一回转减速机铰接;所述抽砂组件包括依次连接的抽砂头、直管、第一弯管和第一短节;所述第一短节通过抽砂管路与所述砂仓连接;所述第一回转减速机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抽砂组件做俯仰运动的第一俯仰油缸;所述第一俯仰油缸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回转减速机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弯管铰接。可选地,所述抽砂头为波纹软管;所述抽砂头处设置有用于调整抽砂口角度的旋转油缸;所述旋转油缸驱动连接所述抽砂头。可选地,所述正压排砂机构包括第二回转减速机和设置在所述第二回转减速机上的排砂组件;所述第二回转减速机固定在所述车架体的后端;所述排砂组件包括依次连接的正压卸砂旋流器、第二弯管和第二短节;所述第二短节与所述第二回转减速机铰接;所述第二回转减速机上固定有中央回转头;所述中央回转头的进风口通过射流管与所述第二风机的出风口连接;所述中央回转头的出风口与所述第二短节连接;所述砂仓底部设置有卸料口;所述卸料口通过受料器与所述射流管连通;所述第二回转减速机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排砂组件做俯仰运动的第二俯仰油缸;所述第二俯仰油缸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回转减速机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弯管铰接;所述正压卸砂旋流器与所述第二弯管铰接;所述正压卸砂旋流器与所述第二弯管之间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正压卸砂旋流器转动倾角的倾角油缸;所述倾角油缸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弯管铰接,另一端与所述正压卸砂旋流器铰接。可选地,所述正压卸砂旋流器连接有用于将正压旋流一次分离后的微米级砂粒再次分离的二次净化器。可选地,所述车架体底部设置有移动机构;所述车架体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移动机构运动的驱动机构。可选地,所述移动机构为履带式移动底盘。可选地,所述车架体上设置有油箱、油泵和发动机;所述油箱与所述油泵连接;所述油泵与所述发动机连接。可选地,所述发动机的一侧设置有散热器。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具有以下优点:包括车架体和设置在车架体上的负压抽砂机构、砂仓、正压排砂机构、风机组和用于控制负压抽砂机构和正压排砂机构的液压阀组,风机组连接有空压机,风机组包括用于提供抽砂动力的第一风机和用于提供排砂动力的第二风机,第一风机与负压抽砂机构连接,第二风机与正压排砂机构连接,负压抽砂机构与砂仓连接,砂仓与正压排砂机构连接。本专利技术通过在车架体上设置负压抽砂机构和正压排砂机构,使得同时具备抽砂和排砂的功能,且操作简便,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适用于电缆工井抽排砂的自动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适用于电缆工井抽排砂的自动化装置的俯视图;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车架体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风机组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中负压抽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砂仓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受料器与射流管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正压排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履带式移动底盘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发动机的结构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为:1-车架体,2-负压抽砂机构,3-砂仓,4-正压排砂机构,5-风机组,6-空压机,7-液压阀组,8-发动机,9-履带式移动底盘,10-受料器,11-射流管,12-油泵,13-散热器,21-抽砂头,22-直管,23-第一弯管,24-第一短节,25-第一回转减速机,26-第一俯仰油缸,27-旋转油缸,31-负压旋流器,32-二次降尘器,33-卸料口,34-截止板,41-正压卸砂旋流器,42-第二弯管,43-第二短节,44-中央回转头,45-第二回转减速机,46-第二俯仰油缸,47-倾角油缸,48-二次净化器。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用于电缆工井抽排砂的自动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体和设置在所述车架体上的负压抽砂机构、砂仓、正压排砂机构、风机组和用于控制所述负压抽砂机构和所述正压排砂机构的液压阀组;/n所述风机组连接有空压机;/n所述风机组包括用于提供抽砂动力的第一风机和用于提供排砂动力的第二风机;/n所述第一风机与所述负压抽砂机构连接;/n所述第二风机与所述正压排砂机构连接;/n所述负压抽砂机构与所述砂仓连接;/n所述砂仓与所述正压排砂机构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电缆工井抽排砂的自动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体和设置在所述车架体上的负压抽砂机构、砂仓、正压排砂机构、风机组和用于控制所述负压抽砂机构和所述正压排砂机构的液压阀组;
所述风机组连接有空压机;
所述风机组包括用于提供抽砂动力的第一风机和用于提供排砂动力的第二风机;
所述第一风机与所述负压抽砂机构连接;
所述第二风机与所述正压排砂机构连接;
所述负压抽砂机构与所述砂仓连接;
所述砂仓与所述正压排砂机构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电缆工井抽排砂的自动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砂仓内设置有负压旋流器和二次降尘器;
所述负压抽砂机构与所述负压旋流器连接;
所述二次降尘器位于所述负压旋流器的上方,且所述二次降尘器与所述负压旋流器连接;
所述第二降尘器与所述第一风机的进风口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电缆工井抽排砂的自动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压抽砂机构包括第一回转减速机和设置在所述第一回转减速机上的抽砂组件;
所述第一回转减速机固定在所述车架体的前端;
所述抽砂组件与所述第一回转减速机铰接;
所述抽砂组件包括依次连接的抽砂头、直管、第一弯管和第一短节;
所述第一短节通过抽砂管路与所述砂仓连接;
所述第一回转减速机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抽砂组件做俯仰运动的第一俯仰油缸;
所述第一俯仰油缸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回转减速机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弯管铰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适用于电缆工井抽排砂的自动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抽砂头为波纹软管;
所述抽砂头处设置有用于调整抽砂口角度的旋转油缸;
所述旋转油缸驱动连接所述抽砂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电缆工井抽排砂的自动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正压排砂机构包括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建礼黄清运陈慧坤刘强潘岐深陈敏强黄澄伍浩培何冠恒赵国雄刘文松张宝星陆镇华陈彩娜唐新民陈建城陆巨林凌枝宝郑松源毕明利张壮领莫一夫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电网能源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