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夹自动成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495972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7 15: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管夹自动成型装置,包括:机体,包括加工台和设置于所述加工台上方的下压模块;下模,设置于所述加工台上,所述下模中央设置有弧状凹槽,所述弧状凹槽两侧设置有浅坑,所述浅坑中设置有通孔,所述下模一侧还设置有进料通道;上模,设置于所述下压模块之上,包括与所述弧状凹槽形状匹配的弧形凸块,所述弧形凸块两侧还设置有与所述浅坑匹配的压块以及与所述通孔匹配的顶针;送料装置,设置于所述下模一侧,包括夹持机构和驱动所述夹持机构水平移动的电机;同时对管夹夹身进行成型和钻孔的加工且自动上料,减少了加工时间,提高了管夹产品的加工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管夹自动成型装置
本技术涉及管夹加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管夹自动成型装置。
技术介绍
管夹一般由两个弧形夹身组成,夹身处为弧形,两侧还设置有平整的螺栓固定位,一些管夹的夹身两侧一般还设置有固定通孔,用于安装固定两侧夹身的固定螺栓。目前,加工管夹一般采用手工加工,先将管夹冲压成型,再进行钻孔,需要两个步骤,较为繁琐,浪费时间,且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管夹自动成型装置,能够同时对管夹夹身进行成型和钻孔的加工且自动上料,减少了加工时间,提高了管夹产品的加工效率。根据本技术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管夹自动成型装置,包括:机体,包括加工台和设置于所述加工台上方的下压模块;下模,设置于所述加工台上,所述下模中央设置有弧状凹槽,所述弧状凹槽两侧设置有浅坑,所述浅坑中设置有通孔,所述下模一侧还设置有进料通道;上模,设置于所述下压模块之上,包括与所述弧状凹槽形状匹配的弧形凸块,所述弧形凸块两侧还设置有与所述浅坑匹配的压块以及与所述通孔匹配的顶针;送料装置,设置于所述下模一侧,包括夹持机构和驱动所述夹持机构水平移动的电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管夹一次成型机,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加工时,夹持机构夹住整条物料并通过电机将其由进料通道输送至弧状凹槽上方,然后开始加工,下压模块驱动上模下压,弧形凸块将工件中间部份压入弧状凹槽中,与此同时,弧形凸块两侧的顶针也在对工件两端进行钻孔工序,钻孔完成的顶针进入弧形凸块上的通孔中,防止顶针撞击弧形凸块;当弧形凸块接触到弧状凹槽的底部时,直板工件被压成弧形,模块也将物料完全压入浅坑中,完成物料的切割和打孔,完成这一轮加工;下料后,电机再驱动物料进入下模中,循环往复。这一装置可同时对管夹夹身进行成型和钻孔的加工且自动上料,减少加工时间,提高管夹产品的加工效率。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下压模块包括设置于所述下模四周的导向柱,所述机体上设置有与所述导向柱匹配的导向孔,下压过程中导向柱进入导向孔中,引导下压方向,防止下压模块下压过程中发生侧移或倾斜,保证了产品的质量。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下模后方设置有下料装置,所述下料装置包括推料块和驱动所述推料块的气缸,下压成型结束后,下压模块上移离开下模,气缸驱动推料块进入下模,将加工完成的管夹推出弧状凹槽,完成下料,全程自动,无需手工取料,安全可靠,省时高效。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下模相对所述下料装置的另一侧设置有落料滑道,推料块推出的物料进入落料滑道,通过滑道滑出装置进行收集。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下模前方设置有红外感应器,所述红外感应器连接所述下压模块,红外感应器的设置是防止人手进入该区间,当探测到有人手进入该区间时,红外感应器会将信号传至下压模块,停止下压模块工作,防止出现安全事故。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
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参照图1和图2,本技术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管夹自动成型装置,包括:机体100,包括加工台200和设置于所述加工台200上方的下压模块300;下模210,设置于所述加工台200上,所述下模210中央设置有弧状凹槽211,所述弧状凹槽211两侧设置有浅坑212,所述浅坑212中设置有通孔,所述下模210一侧还设置有进料通道;上模310,设置于所述下压模块300之上,包括与所述弧状凹槽211形状匹配的弧形凸块311,所述弧形凸块311两侧还设置有与所述浅坑212匹配的压块312以及与所述通孔匹配的顶针313;送料装置400,设置于所述下模210一侧,包括夹持机构和驱动所述夹持机构水平移动的电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管夹一次成型机,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加工时,夹持机构夹住整条物料并通过电机将其由进料通道输送至弧状凹槽211上方,然后开始加工,下压模块300驱动上模310下压,弧形凸块311将工件中间部份压入弧状凹槽211中,与此同时,弧形凸块311两侧的顶针313也在对工件两端进行钻孔工序,钻孔完成的顶针313进入弧形凸块311上的通孔中,防止顶针313撞击弧形凸块311;当弧形凸块311接触到弧状凹槽211的底部时,直板工件被压成弧形,压块312也将物料完全压入浅坑212中,完成物料的切割和打孔,完成这一轮加工;下料后,电机再驱动物料进入下模210中,循环往复。这一装置可同时对管夹夹身进行成型和钻孔的加工且自动上料,减少加工时间,提高管夹产品的加工效率。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下压模块300包括设置于所述下模210四周的导向柱320,所述机体100上设置有与所述导向柱320匹配的导向孔,下压过程中导向柱320进入导向孔中,引导下压方向,防止下压模块300下压过程中发生侧移或倾斜,保证了产品的质量。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下模210后方设置有下料装置500,所述下料装置500包括推料块510和驱动所述推料块510的气缸520,下压成型结束后,下压模块300上移离开下模210,气缸520驱动推料块510进入下模210,将加工完成的管夹推出弧状凹槽211,完成下料,全程自动,无需手工取料,安全可靠,省时高效。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下模210相对所述下料装置500的另一侧设置有落料滑道220,推料块510推出的物料进入落料滑道220,通过滑道滑出装置进行收集。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下模210前方设置有红外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管夹自动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机体,包括加工台和设置于所述加工台上方的下压模块;/n下模,设置于所述加工台上,所述下模中央设置有弧状凹槽,所述弧状凹槽两侧设置有浅坑,所述浅坑中设置有通孔,所述下模一侧还设置有进料通道;/n上模,设置于所述下压模块之上,包括与所述弧状凹槽形状匹配的弧形凸块,所述弧形凸块两侧还设置有与所述浅坑匹配的压块以及与所述通孔匹配的顶针;/n送料装置,设置于所述下模一侧,包括夹持机构和驱动所述夹持机构水平移动的电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夹自动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体,包括加工台和设置于所述加工台上方的下压模块;
下模,设置于所述加工台上,所述下模中央设置有弧状凹槽,所述弧状凹槽两侧设置有浅坑,所述浅坑中设置有通孔,所述下模一侧还设置有进料通道;
上模,设置于所述下压模块之上,包括与所述弧状凹槽形状匹配的弧形凸块,所述弧形凸块两侧还设置有与所述浅坑匹配的压块以及与所述通孔匹配的顶针;
送料装置,设置于所述下模一侧,包括夹持机构和驱动所述夹持机构水平移动的电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夹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世重
申请(专利权)人:江门市蓬江区欧罗富五金橡胶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